【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信息系统基础知识点
1、 信息的特点:客观性(真伪性)、动态性、层次性、传递性、滞后性、扩压性、分享性
2、 信息化:是指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演进与变革
3、 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4、 信息系统五个基本功能: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其中处理功能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DM)技术。
5、 信息系统的性质包括“以计算机为基础”和“人机交互”。
6、 信息系统的发展
诺兰模型: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理划分为6个阶段
初始阶段:计算机刚进入企业时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一般仅用于财务部门。
传播阶段: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会大幅度增加软件投入,数据处理能力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也出现许多新问题,比如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导致计算机使用效率不高。
控制阶段:从整体上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组织协调、解决数据共享问题。这一阶段采用了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管理变为数据管理的关键。这一阶段信息系统呈现单点、分撒的特点,系统和资源利用率不高。
集成阶段:在控制的基础上,企业开始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建立基础数据库,并建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使人、财、物等资源信息能够在企业集成共享,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IT系统和资源。
数据管理阶段:企业高层意识到信息战略的重要,信息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真正进入到数据处理阶段。使用统一平台、各部门、各系统基本实现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成熟阶段:信息系统已经可以满足企业各个层次的需求,从简单的事务处理到支持高效管理的决策。企业真正把IT与管理过程结合起来,将组织内部、外部的资源充分整合和利用。
7、 信息系统分类:业务(数据)处理系统(Transaction/Data Processing System,TPS、DPS)、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ES),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OAS)
目前企业主要使用的信息化系统主要有:ERP系统(企业资源管理)、WMS系统(仓储管理系统)、MES系统(制造过程管理系统)和PDM系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
8、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面向服务的方法
结构化方法:自顶向下,逐步分解求精,应变能力差
原型法:针对需求不明确。按最终结果分:抛弃式原型、演化式原型。按功能分:水平原型(界面)、垂直原型(复杂算法)
面向对象方法:自底向上,阶段界限不明显,更好应变、更好复用
面向服务的方法:粗粒度、松耦合,标准化和构件化
9、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
第一阶段:以数据处理为核心,围绕职能部门。具体方法包括:企业系统规划法(BSP,Business System Planning)、关键成功因素法(CSF,Critical Success Factors)、战略集合转化法(SST,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
第二阶段:以企业内部MIS为核心,围绕企业整体需求。具体方法包括:战略数据规划法(SDP,Strategic Data Planning)、信息工程法(IE,Information Engineering)、战略栅格法(SG,Strategic Grid)
第三阶段:综合考虑企业内外环境,以集成为核心,围绕企业战略需求。具体方法包括:价值链分析法(VCA,Value Chain Ana)、战略一致性模型(SAM,Strategic Alignment Model)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通过对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关键信息集合,从而确定系统开发的优先次序。关键成功因素来源于组织的目标,通过组织的目标分解和关键成功因素识别、性能指标识别,一直到产生数据字典。
战略集合转化法(SST):将整个战略目标看成“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组成,MIS战略规划过程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变成MIS战略目标的过程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自顶而下的规划、自下而上的实现。UC矩阵中的C是创建、U是使用
10、 企业信息化方法:业务流程重构、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主题数据库、资源管理(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人力资源投资
11、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12、 信息系统建设原则:
高层管理人员介入原则、用户参与开发原则、自顶而下规划原则、工程化原则、其他原则(创新性、整体性、发展性、经济性等)
13、 电子政务主要有3类角色:政府(Government)、企(事)业单位(Business)及公民(Citizen),如果有第4类就是公务员(Employee)
14、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打通供应链,把财务、人力资源、销售管理等纳入进来。简单地购买使用一个商业化的ERP软件,其转化成本高,且失败的风险也很大。ERP的关键是事前规划管理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是CRM的支柱性功能
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整合与优化“三流”,打通企业间信息孤岛。
信息化三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
BI(Business Intelligence)商业智能:
数据仓库与数据库的区别
数据仓库体系
数据挖掘方式
关联分析:挖掘隐藏在数据间的相互关系。
序列模式分析:分析数据间的前后关系(因果关系)。
分类分析:给记录先标记再分类。
聚类分析:先分类再标记,分类分析法的逆过程。
数据湖是一个存储企业的各种原始数据的大型仓库,其中的数据可供存取、处理、分析和传输,可以看作数据库到数据仓库的中间状态存储。数据湖中被处理的数据可以是任意类型的信息,从结构化数据到完全非结构化数据。数据湖既支持分析处理,也支持事务处理,而数据仓库仅支持分析处理。
15、 业务流程优化的方法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业务流程重组:颠覆原有流程、彻底性的再设计
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业务流程管理:使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
16、 企业应用集成:表示集成(界面集成)、数据集成、应用集成(控制集成、API集成)、业务流程集成(过程集成、B2B)
表示集成的集成点在界面,统一入口
数据集成的集成点在数据库(中间件),不同来源的数据逻辑或物理上集中,是其它集成方法的基础
应用集成的集成点在应用逻辑,调用其它系统已有的API
业务流程集成的集成点在应用逻辑,考虑了业务流程优化,解决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
17、 门户集成:将内部系统对接到互联网上,功能分为信息传递、知识传递、应用互通
企业信息门户(EIP,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使员工/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都能访问企业内部网络和因特网存储的各种所需要的信息
企业知识门户(EKP,Enterprise Knowledge Portal):企业网站的基础上增加知识性内容
企业应用门户(EAP,Enterprise Application Portal):以商业流程和企业应用为核心,把商业流程中功能不同的应用模块通过门户技术集成在一起
垂直门口:为某个特定行业服务,传递的信息只属于人们感兴趣的领域
18、 根据信息传递方式将集成分为:消息集成、共享数据库、文件传输
19、 根据组织范围将集成分为
20、 按集成支持的方式分为
面向信息的集成:针对信息孤岛,解决企业内数据共享问题
面向过程的集成:采用工作流管理方式对业务过程逻辑和应用逻辑进行分离,实现过程建模和数据、功能的分离
面向服务的集成:较好实现企业间具有松散耦合关系的不同应用间的互操作
21、 电子商务主要有2类角色:企业(Business)及个人(Customer)
22、 遗留系统演化策略(集成技术、继承数据)
(1)高水平低价值:采用集成策略,主要针对 “信息孤岛”
(2)高水平高价值:采用改造策略,改造包括功能的增强和数据模型的改造两个方面
(3)低水平高价值:采用继承策略,开发新系统时,需要完全兼容遗留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4)低水低价值:采用淘汰策略
23、 新旧系统的转换策略
(1)直接转换策略:切换成本低,但风险较大
(2)并行转换策略:两个系统齐头并进,发现问题改进系统,直到没有问题再使用新系统。缺点是代价过高,业务人员需要在新旧两套系统中同时进行操作
(3)分段转换策略:例:全国范围的系统,一个个地方切换试点。例:多个子系统,一个个系统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