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JVM 面试题-mk
文章目录
- 1.JVM 的各部分组成
- 2.运行时数据区
- 2.1.什么是程序计数器?
- 2.2.你能给我详细的介绍Java堆吗?
- 2.3.能不能解释一下方法区?
- 2.3.1常量池
- 2.3.2.运行时常量池
- 2.4.什么是虚拟机栈?
- 2.4.1.垃圾回收是否涉及栈内存?
- 2.4.2.栈内存分配越大越好吗?
- 2.4.3.方法内的局部变量是否线程安全?
- 2.4.4.什么情况下会导致栈内存溢出?
- 3.你听过直接内存吗?
- 4.什么是类加载器,类加载器有哪些?
- 4.1.什么是类加载器
- 4.2.类加载器有哪些?
- 4.3.什么是双亲委派模型?
- 4.4JVM为什么采用双亲委派机制?
- 5.说一下类装载的执行过程?
- 6.对象什么时候可以被垃圾器回收 ?
- 6.1.引用计数法
- 6.2.可达性分析算法
- 7.JVM 垃圾回收算法有哪些?
- 7.1.标记清除算法
- 7.2.标记整理算法
- 7.3.复制算法
- 8.说一下JVM中的分代回收
- 8.1.分代收集算法
- 8.2.MinorGC、 Mixed GC 、 FullGC的区别是什么
- 9.说一下JVM有哪些垃圾回收器?
- 9.1.串行垃圾收集器
- 9.2.并行垃圾收集器
- 9.3.CMS(并发)垃圾收集器
- 9.4.详细聊一下G1垃圾回收器
- 10.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虚引用的区别?
- 11.JVM 调优的参数可以在哪里设置参数值
- 11.1.war包部署在tomcat中设置
- 11.2.jar包部署在启动参数设置
- 12.JVM 调优的参数都有哪些?
- 12.1.设置堆空间大小(放对象和数组)
- 12.2.虚拟机栈的设置
- 12.3.年轻代中Eden区和两个Survivor区的大小比例
- 12.4.年轻代晋升老年代阈值
- 12.5.设置垃圾回收收集器
- 13.说一下 JVM 调优的工具?
- 14.Java内存泄露的排查思路?
- 15.CPU飙高排查方案与思路?
1.JVM 的各部分组成
知道JVM 的好处:知道java 运行机制,排查问题的能力增加,比如内存泄漏、CPU飙高
JVM 是什么:Java Virtual Machine缩写,Java程序的运行环境(java二进制字节码的运行环境)
好处:
- 一次编写,到处运行
- 自动内存管理,垃圾回收机制
从图中可以看出 JVM 的主要组成部分
- ClassLoader(类加载器):负责将 .class 文件加载到 JVM 中,并转换为运行时数据结构(Class 对象)
- Runtime Data Area(运行时数据区):管理程序运行时的内存分配和数据存储
- Execution Engine(执行引擎):把字节码翻译为底层系统指令
- 解释器:解释字节码信息
- 即时编译器:针对代码进行优化
- GC:主要是指运行数据区中的堆空间
- Native Method Library(本地库接口):由C或C++实现,因为Java代码并不能实现某些功能,需要借助系统提供的接口(本地方法接口)
重点讲解下面部分:
JVM组成:重点介绍运行数据区
类加载器:主要指类加载子系统(比如:一个类的生命周期是什么、常见的类加载器有哪些)
垃圾回收:主要指的是堆中的对象垃圾回收,包含了垃圾回收算法、垃圾回收器、怎么去设置
JVM实践:JVM 调优的一些内容,比如参数怎么设置,该设置多少?出错了怎么办?比如内存泄漏问题、CPU飙高问题
2.运行时数据区
管理程序运行时的内存分配和数据存储
分为以下部分:
-
线程共享区域
- 方法区(Method Area)
- 存储类的元数据(类名、类的结构、方法信息、字段信息)、静态变量、常量池等。
- JDK 8 后由元空间(Metaspace)实现,直接使用本地内存。
- 堆(Heap)
- 存储所有对象实例和数组,是垃圾回收(GC)的主要区域。
- 分为新生代(Eden、Survivor区)和老年代。
- 方法区(Method Area)
-
线程私有区域
- 虚拟机栈(JVM Stack)
- 每个方法调用对应一个栈帧(存储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动态链接、方法出口)。
- 栈深度超出限制时抛出 StackOverflowError。
- 本地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ck)
- 为 Native 方法(如 C/C++ 实现的方法)服务。
- 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 Register)
- 记录当前线程执行的字节码指令地址(分支、循环、异常处理依赖此区域)。
2.1.什么是程序计数器?
属于运行数据区的一部分,是线程私有的(没有线程安全问题),每个线程都有一份,内部保存的字节码的行号。用于记录正在执行的字节码指令的地址。
javap -v xx.class 打印每个方法的详细信息,包括字节码指令(操作码)、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等。
什么是程序计数器?
属于运行数据区的一部分,是线程私有的(没有线程安全问题),每个线程都有一份,内部保存的字节码的行号。用于记录正在执行的字节码指令的地址。
2.2.你能给我详细的介绍Java堆吗?
它是线程共享的区域(有线程安全问题),主要用来保存实例,数组等,当堆中没有内存空间可分配给实例,也无法再扩展时,则抛出OutOfMemoryError异常。
下图是运行数据区:
S0、S1也被成为幸存者区 ,一个对象来了之后先会到Eden(伊甸)区,假如这个对象在垃圾回收之后还存活,就会被复制移动到S0或者S1,假如对象移动一定次数还存活着,就会被放到老年代中,老年代是指生命周期比较长的
- 年轻代被划分为三部分,Eden区和两个大小严格相同的Survivor区,根据JVM的策略,在经过几次垃圾收集后,任然存活于Survivor的对象将被移动到老年代区间。
- 老年代主要保存生命周期长的对象,一般是一些老的对象
- 元空间(方法区)保存的类名、类的结构、方法信息、字段信息、静态变量、常量池等。
java1.7和java1.8 堆的区别是什么?
在java1.8 之前,堆中有个永久代概念,和元空间的作用是一样的。因为元空间或方法区,主要存储的是一些类或者常量,随着项目类加载越来越多,java 1.7的永久代不可控,如果设置小了,就会存在内存溢出,设置大了会浪费内存,java1.8做了优化,都放到本地内存,这样堆节省空间,防止内存溢出,避免OOM。
你能给我详细的介绍Java堆吗?
- 线程共享的区域:主要用来保存对象实例,数组等,内存不够则抛出OutOfMemoryError异常。
- 组成:年轻代+老年代
- 年轻代被划分为三部分,Eden区和两个大小严格相同的Survivor区
- 老年代主要保存生命周期长的对象,一般是一些老的对象
- Jdk1.7和1.8的区别
- 1.7中有有一个永久代,存储的是类名、类的结构、方法信息、字段信息、静态变量、常量池等
- 1.8移除了永久代,把数据存储到了本地内存的元空间中,防止内存溢出
2.3.能不能解释一下方法区?
属于运行数据区的一部分
- 方法区(Method Area)是各个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
- 存储类的元数据(类名、类的结构、方法信息、字段信息)、静态变量、常量池等
- 虚拟机启动的时候创建,关闭虚拟机时释放
- 如果方法区域中的内存无法满足分配请求,则会抛出OutOfMemoryError: Metaspace
方法区逻辑上属于堆的一部分,但是不同厂商,存储的位置不一样,我们现在用的时oracle 提供的hotpot 虚拟机,在JDK8 之前,方法区是存在堆中一个叫永久代这个区域中,在JDK8 之后,把永久代给移除了,换了一个实现,这个实现叫做元空间,元空间不在堆内存中,用的是本地内存,也就是操作系统内存,为什么会挪动?避免OOM
- Class:类的信息,包括了类名、类的结构、方法、字段等
- Classloader:来加载这个类
2.3.1常量池
可以看作是一张表,虚拟机指令根据这张常量表找到要执行的类名、方法名、参数类型、字面量等信息
javap -v Application.class ,查看字节码结构(类的基本信息、常量池、方法定义)
下图,左侧是main方法的指令信息,右侧constant pool 是常量池,main方法按照指令执行的时候,需要到常量池中查表翻译找到具体的类和方法地址去执行
2.3.2.运行时常量池
常量池是 *.class 文件中的,当该类被加载,它的常量池信息就会放入运行时常量池,并把里面的符号地址变为真实地址 (真正的内存地址)
能不能解释一下方法区?
- 方法区(Method Area)是各个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
- 主要存储类名、类的结构、方法信息、字段信息、静态变量、常量池
- 虚拟机启动的时候创建,关闭虚拟机时释放
- 如果方法区域中的内存无法满足分配请求,则会抛出OutOfMemoryError: Metaspace
介绍一下运行时常量池
- 常量池:可以看作是一张表,虚拟机指令根据这张常量表找到要执行的类名、方法名、参数类型、字面量等信息
- 当类被加载,它的常量池信息就会放入运行时常量池,并把里面的符号地址变为真实地址
2.4.什么是虚拟机栈?
Java Virtual machine Stacks (java 虚拟机栈)
- 每个线程运行时所需要的内存,称为虚拟机栈(多个线程也会创建多个虚拟机栈,是线程私有、线程安全的),先进后出(什么时候创建虚拟机栈?)
- 每个栈由多个栈帧(frame)组成(方法会调用其它方法,产生多个栈帧),对应着每次方法调用时所占用的内存(每个栈帧包含方法所需要的数据,比如参数、局部变量、返回地址)
- 每个线程只能有一个活动栈帧,对应着当前正在执行的那个方法
2.4.1.垃圾回收是否涉及栈内存?
垃圾回收主要指就是堆内存,当栈帧弹栈以后,内存就会释放
2.4.2.栈内存分配越大越好吗?
未必,默认的栈内存通常为1024k,栈帧过大会导致线程数变少(每个线程都会创建虚拟机栈),例如,机器总内存为512m,目前能活动的线程数则为512个,如果把栈内存改为2048k,那么能活动的栈帧(或者线程)就会减半
2.4.3.方法内的局部变量是否线程安全?
- 如果方法内局部变量没有逃离方法的作用范围,它是线程安全的
- 如果是局部变量引用了对象(形参StringBuilder),并逃离方法的作用范围,需要考虑线程安全
m1方法线程安全,m2 和m3 方法不安全
m1:每个线程来了之后,都会创建栈帧,每个栈帧都会有局部变量sb,每个线程都是独有的,并没有线程安全问题
m2:形参sb也是局部变量,在参数传递过程中,有可能会被其它线程操作。比如主线程中创建了一个StringBuilder对象sb,又在新线程里面把sb作为参数传给了m2方法,主线程和新线程都在修改sb,sb是主线程和新线程共享的,线程不安全。
m3:会把局部变量返回,这个局部变量有可能会被其它线程共用,可以在mian 方法中调用m3 方法,得到局部变量,然后在mian 方法中开启多线程同时去操作这个变量,也成了多个线程共用的变量
2.4.4.什么情况下会导致栈内存溢出?
- 栈帧过多导致栈内存溢出(java.lang.StackOverflowError),典型问题:递归调用
- 栈帧过大导致栈内存溢出(1M内存,不太容易出现)
public static void m4()
{m4();
}
1.什么是虚拟机栈
- 每个线程运行时所需要的内存,称为虚拟机栈,它是先进后出的特点
- 每个栈由多个栈帧(frame)组成,对应着每次方法调用时所占用的内存
- 每个线程只能有一个活动栈帧,对应着当前正在执行的那个方法
2.垃圾回收是否涉及栈内仔?
- 垃圾回收主要指就是堆内存,当栈帧弹栈以后,内存就会释放
3.栈内存分配越大越好吗?
- 未必,默认的栈内存通常为1024K,栈帧过大会导致线程数变少
4.方法内的局部变量是否线程安全?
- 如果方法内局部变里没有逃离方法的作用范围,它是线程安全的
- 如果是局部变量引用了对象,并逃离方法的作用范围,需要考虑线程安全
5.什么情况下会导致栈内存溢出?
- 栈帧过多导致栈内存溢出,典型问题:递归调用
- 栈帧过大导致栈内存溢出
6.堆和栈的区别是什么?
- 栈内存一般会用来存储方法调用的栈帧、局部变量、操作数栈等,但堆内存是用来存储Java对象和数组的。堆会GC垃圾回收,而栈不会。
- 栈内存是线程私有的,而堆内存是线程共有的。
- 两者异常错误不同,但如果栈内存或者堆内存不足都会抛出异常。
- 栈空间不足:java.lang.StackOverFlowError。
- 堆空间不足: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3.你听过直接内存吗?
并不属于JVM中的内存结构,不由JVM进行管理。是虚拟机的系统内存(操作系统内存),常见于 NIO 操作时,用于数据缓冲区,它分配回收成本较高,但读写性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