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南昌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预推免-专业课(408)复试面试准备

一、数据结构与算法

1. 什么是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时间复杂度用于描述算法的执行时间输入规模之间的关系,即当输入规模增加时,算法的运行时间如何变化。它主要衡量算法的效率和性能。

空间复杂度用于描述算法在运行过程中所需内存空间输入规模之间的关系。它衡量算法在执行过程中占用多少额外的存储空间,同样使用大O符号来表示。

2. 你能介绍几种常见的排序算法吗?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常见的排序算法有很多种,包括:

  • 冒泡排序:每次比较相邻的元素,逐步将最大的元素“冒泡”到数组的末尾。优点是实现简单,当数据几乎有序时效率较高。缺点是时间复杂度较高,最坏情况下为 O(n²),不适合大规模数据。

  • 选择排序:每次从未排序的部分中选出最小的元素,与未排序部分的第一个元素交换。优点是交换次数较少,缺点是时间复杂度始终为 O(n²),不适合大规模数据集。

  • 插入排序:逐步将每个元素插入到有序部分的正确位置。优点是对于小规模数据或几乎有序的数据,效率较高,时间复杂度可达到 O(n)。缺点是在数据无序的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 O(n²)。

  • 快速排序:基于分治法,选取基准值将数组划分为两部分,并递归地对这两部分进行排序。优点是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n log n),非常高效。缺点是在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可能降到 O(n²),但可以通过优化基准值选择来避免。

  • 归并排序:也是分治法的应用,将数组递归地分成两部分,分别排序后再合并。优点是性能稳定,时间复杂度始终为 O(n log n),适合大规模数据。缺点是需要 O(n) 的额外空间。

  • 堆排序:基于堆数据结构,将数组构造成大顶堆。优点是时间复杂度为 O(n log n),且不需要额外空间。缺点是相比快速排序,常数较大,实际性能可能不如快排。

  • 计数排序、桶排序、基数排序:这些属于线性时间排序,适合特定场景如数据范围较小或已知分布,但需要额外空间,不是原地排序。

3. 你能解释一下快速排序的原理以及它的时间复杂度吗?

标准答案:

快速排序采用了分治法的思想,具体做法是通过选择一个基准值(通常是数组中的一个元素),然后将数组分成两部分:左边部分的元素都比基准值小,右边部分的元素都比基准值大。接着递归地对左右两部分进行排序。最终,所有子数组合并,得到有序数组。

时间复杂度

  • 最好情况和平均情况:O(n log n)。这是因为每次分割后,左右两部分大致相等,需要递归 log n 次,每次需要 O(n) 的比较。
  • 最坏情况:O(n²),当选取的基准值总是最小值或最大值时,数组未能有效地划分,递归深度会达到 n。

通过优化基准值的选择(例如三数取中法),可以减少最坏情况的发生。

4. 图的表示方法(邻接矩阵、邻接表)、图的遍历(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

标准答案:

  • 邻接矩阵:用一个二维矩阵表示图,矩阵中的元素表示顶点之间是否存在边。如果是无向图,矩阵是对称的。

    • 优点:方便快速查询任意两个顶点之间是否存在边,时间复杂度为 O(1)。
    • 缺点:空间复杂度为 O(n²),当图比较稀疏时,浪费大量空间。
  • 邻接表:为每个顶点维护一个链表,链表中存储该顶点的所有邻接顶点。

    • 优点:节省空间,适用于稀疏图,空间复杂度为 O(n + m),其中 n 是顶点数,m 是边数。
    • 缺点:查询两个顶点之间是否有边的时间复杂度为 O(度数),遍历整个链表的开销较大。
  • 深度优先搜索 (DFS):类似于树的前序遍历,从起始顶点沿着一个方向尽可能深入,再回溯到上一个顶点寻找其他路径。DFS 通常使用栈(递归调用栈或显式栈)实现。

    • 应用场景:图的连通性检查、拓扑排序、寻找强连通分量、迷宫问题等。
  • 广度优先搜索 (BFS):逐层遍历图,从起始顶点依次访问相邻的顶点,再依次访问这些顶点的邻接顶点。BFS 使用队列实现。

    • 应用场景:适用于最短路径问题(无权图)、搜索层次结构、网络爬虫、最短路径搜索等。

二、操作系统

1. 进程与线程的区别是什么?它们之间如何进行通信?

标准答案:

  • 进程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每个进程有自己独立的地址空间、内存和资源。线程是进程中的执行单元,同一进程中的多个线程共享进程的资源(如内存),但每个线程有自己的栈空间。

  • 进程间通信(IPC)有多种方式,包括管道、消息队列、共享内存、信号量等。线程间通信通常通过共享内存进行,但需要同步机制(如互斥锁、条件变量)来防止数据竞争和确保一致性。


2. 什么是多线程编程中的竞争条件和死锁?如何避免死锁?

标准答案:

  • 竞争条件: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共享资源,且这种访问的结果依赖于线程的执行顺序,就会出现竞争条件。如果没有同步机制,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

  • 死锁:多个线程互相等待对方释放资源,形成一种循环等待,导致所有线程都无法继续执行。

  • 避免死锁的方法:采用资源有序分配死锁检测与解除银行家算法等技术。在编程实践中,可以通过锁的顺序设计来防止死锁发生,确保线程获取锁时按一致的顺序进行。


3. 什么是分页和分段?如何进行内存的分页管理?

标准答案:

  • 分页:内存管理的一种方式,将逻辑内存划分为等长的页,将物理内存划分为等长的页框,进程的页动态加载到物理内存中。分页管理通过页表实现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

  • 分段:将内存分成逻辑上的段,每个段有不同的长度并代表不同的逻辑部分(如代码段、数据段、堆栈段)。与分页不同,分段强调逻辑相关性。

  • 内存分页管理:操作系统通过页表将虚拟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每次访问内存时,CPU 通过页表查找地址转换。

  • 虚拟内存是什么?如何实现?页面置换算法有哪些?(如 LRU、FIFO、OPT)

标准答案:

  • 虚拟内存是操作系统管理内存的一种技术,它使得程序可以使用比物理内存更大的地址空间。虚拟内存通过将不常用的页面存储在磁盘上,当需要时再将其加载到内存。

  • 页面置换算法

    • FIFO:选择最早进入内存的页面进行替换。
    • LRU:选择最近最少使用的页面进行替换。
    • OPT:选择未来最长时间不会被使用的页面进行替换。

    LRU 是常用的页面置换算法,因为它的表现通常优于 FIFO,但 OPT 是理论上的最优解。


4. 常见的 CPU 调度算法有哪些?

标准答案:

  • 先来先服务(FCFS):按照进程到达的顺序进行调度,简单但可能导致长时间等待。

  • 短作业优先(SJF):优先调度执行时间最短的作业,能缩短平均等待时间,但需要预知作业时间。

  • 优先级调度:根据进程的优先级调度,优先级高的进程优先执行,可能导致优先级反转问题。

  • 轮转调度(RR):为每个进程分配时间片,时间片用完后将进程放到队列末尾,适合时间共享系统。

  • 各种调度算法的优缺点是什么?如何衡量调度算法的效率?

标准答案:

  • FCFS:简单但易导致长时间等待(“长任务阻塞问题”)。

  • SJF:最小化平均等待时间,但难以准确预估作业时间,存在“饥饿问题”。

  • 优先级调度:优先级高的进程能及时响应,但低优先级进程可能长时间等待。

  • RR:公平,适合实时系统,但上下文切换代价较高,时间片的选择会影响系统性能。

  • 衡量调度算法效率的指标:平均等待时间、吞吐量、周转时间、响应时间等。


5. 文件的组织方式有哪些?文件的索引方式是什么?

标准答案:

  • 文件的组织方式:文件系统中,文件可以按层次目录结构组织,常见的有:

    • 单级目录:所有文件存储在一个目录中。
    • 二级目录:每个用户有自己的目录。
    • 树形目录:文件按树状结构组织。
    • 图形目录:允许文件有多个父目录。
  • 文件的索引方式

    • 连续分配:文件占用连续的存储块,访问速度快,但难以扩展。
    • 链接分配:文件的块通过指针连接,适合文件动态增长,但访问速度慢。
    • 索引分配:使用索引块存储文件的块号,适合大文件,常用于 UNIX 文件系统。
  • 如何处理文件系统的碎片化问题?

标准答案:

  • 文件系统中,当文件块不连续存储时会导致碎片化处理方法包括:
    • 紧凑化:将文件的存储块重新排列为连续空间。
    • 定期整理工具:如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可以通过搬移文件块减少碎片化。

6. 什么是信号量?如何利用信号量实现进程同步?

标准答案:

  • 信号量是一种同步机制,用来控制多个进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防止竞争条件。信号量有两种类型:

    • 计数信号量:可以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访问资源。
    • 二进制信号量:相当于互斥锁,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资源。
  • 信号量实现进程同步:通过 P() 操作减少信号量,V() 操作增加信号量。当信号量的值为负时,进程进入等待状态,从而实现同步。

  • 什么是管程?什么是条件变量?如何实现线程之间的同步?

标准答案:

  • 管程是一种高级同步机制,封装了共享资源的访问操作,确保同一时刻只有一个进程能够进入管程。管程内部提供了条件变量,条件变量用于实现进程的等待和通知机制。

  • 通过管程和条件变量,线程可以实现复杂的同步逻辑,如当条件未满足时,线程可以等待,直到其他线程通过条件变量发出通知。

三、计算机组成原理

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什么?它们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标准答案: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总线

  • CPU:负责执行指令并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
  • 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分为主存(如 RAM)和辅助存储器(如硬盘)。
  • 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外部世界进行交互,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
  • 总线:负责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数据和控制信号。

2. 什么是存储器的层次结构?缓存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标准答案: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指的是从访问速度最快、容量最小的寄存器到速度最慢、容量最大的外部存储器之间的层级关系。一般包括:寄存器缓存(Cache)主存(RAM)硬盘外部存储(如光盘、磁带)

缓存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局部性原理,即程序运行时会多次访问相邻或同一块数据。**缓存(Cache)**存储主存中近期常用的数据,CPU 先从缓存中查找数据,如果命中则直接使用,否则从主存中加载数据到缓存,再进行操作。


3. 什么是指令周期?如何执行一条指令?指令流水线的概念是什么?

标准答案:

指令周期是 CPU 从存储器取指令到执行完毕的完整过程,通常分为取指令(Fetch)、**指令解码(Decode)执行(Execute)**三个阶段。

执行一条指令的步骤如下:

  1. 取指令: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存入指令寄存器。
  2. 指令解码:解析指令的操作码和操作数。
  3. 执行:执行相应的操作,可能是算术运算、数据传输等。

指令流水线是一种并行处理技术,将指令的执行过程分为多个阶段,多个指令可以同时在不同阶段执行,从而提高 CPU 的吞吐量。


4. 指令级并行如何实现?什么是超标量处理器?

标准答案:

指令级并行(ILP)**通过同时执行多条指令来提高处理器的效率,通常通过流水线、超标量架构、动态调度等技术实现。

超标量处理器能够在同一周期内执行多条指令。它通过多个功能单元并行执行指令,并通过复杂的硬件逻辑进行指令调度和依赖检查,达到并行处理的效果。


5. 什么是数据通路?如何通过数据通路实现加法运算?

标准答案:

数据通路是指实现数据处理和指令执行的硬件组件,包括寄存器、算术逻辑单元(ALU)、多路复用器、以及数据总线。

通过数据通路实现加法运算的过程:

  1. 将操作数加载到寄存器。
  2. 将寄存器中的值传送到 ALU。
  3. ALU 进行加法操作,结果存储回寄存器。
  • 什么是微程序控制和硬布线控制?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标准答案:

微程序控制使用一个存储在控制存储器中的微指令序列来生成控制信号,从而控制 CPU 执行指令。它的优点是灵活,适合复杂指令集处理器(如 CISC)。

硬布线控制使用逻辑电路直接生成控制信号,速度快,但设计复杂,适合精简指令集处理器(如 RISC)。

区别在于微程序控制更灵活但速度较慢,而硬布线控制更快但设计复杂


6. 什么是存储系统的分层结构?内存和硬盘之间如何实现数据传输?

标准答案:

存储系统的分层结构包括从寄存器缓存主存磁盘存储器。这体现了访问速度与容量之间的平衡。

内存和硬盘之间的数据传输通过虚拟内存机制实现。操作系统将不常用的内存页存储在硬盘的交换区中(即分页),当需要访问这些数据时,再从硬盘中调回内存。

  • 缓存一致性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解决?

标准答案:

缓存一致性问题发生在多核处理器中,当多个处理器的缓存中存在同一内存地址的副本时,更新操作可能导致缓存数据不一致。

解决方法

  • MESI协议等缓存一致性协议通过保持每个缓存行的状态(修改、独占、共享、无效),确保各个缓存副本的数据一致。
  • **写通过(Write-Through)写回(Write-Back)**策略也用于控制数据同步。

7. 什么是中断机制?如何实现中断?

标准答案:

中断机制是指当外设需要 CPU 服务时,通过中断信号打断 CPU 的正常执行,切换到中断服务程序处理外设的请求。

中断实现过程

  1. 外设发出中断信号。
  2. CPU 完成当前指令后,保存现场,跳转到中断向量表中的相应中断服务程序。
  3. 中断处理完后,CPU 恢复现场,继续执行被打断的程序。
  • 什么是 DMA(直接存储器访问),它有什么作用?

标准答案:

DMA是一种在没有 CPU 干预的情况下直接在外设和内存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它的作用是减少 CPU 的负担,特别是在需要传输大量数据时,可以显著提高系统性能。

四、计算机网络

1. OSI 七层模型各层的作用是什么?与 TCP/IP 四层模型如何对应?

标准答案:

OSI 模型有七层,每层各司其职:

  1. 物理层:负责物理设备之间的比特传输。
  2. 数据链路层:提供可靠的点对点数据传输,负责帧的封装和校验(如 Ethernet)。
  3. 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的路由与转发(如 IP 协议)。
  4.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连接和数据传输控制(如 TCP、UDP)。
  5. 会话层:管理通信会话(如 NetBIOS)。
  6. 表示层:负责数据格式的翻译和加密(如 SSL/TLS)。
  7. 应用层:为用户提供服务(如 HTTP、FTP、SMTP)。

TCP/IP 模型是四层架构,它们的对应关系为:

  • 应用层(OSI 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 传输层(OSI 的传输层)
  • 网络层(OSI 的网络层)
  • 链路层(OSI 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2. TCP 和 UDP 的区别是什么?分别应用于哪些场景?

标准答案: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面向连接的协议,提供可靠的、按顺序的、无丢失的数据传输。TCP 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提供错误校验、重传、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适用于需要高可靠性的应用,如网页浏览(HTTP)、电子邮件(SMTP)、文件传输(FTP)。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是无连接的协议,不保证数据到达和顺序,也没有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由于开销较低,适用于实时性要求高但可靠性要求较低的场景,如视频直播、在线游戏、DNS。


3. 什么是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为什么 TCP 需要三次握手?

标准答案:

三次握手是 TCP 建立连接的过程:

  1. 客户端发送 SYN(同步)请求。
  2. 服务器收到后发送 SYN-ACK(同步应答)。
  3. 客户端再发送 ACK,连接建立。

四次挥手是 TCP 断开连接的过程:

  1. 客户端发送 FIN(终止)请求。
  2. 服务器收到后发送 ACK。
  3. 服务器再发送 FIN 请求。
  4. 客户端收到后发送 ACK,连接断开。

TCP 需要三次握手的原因是确保双方都有能力接收并发送数据,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4. HTTP协议

  • HTTP 和 HTTPS 的区别是什么?HTTPS 是如何保证安全的?

标准答案:

HTTP 是不加密的超文本传输协议,数据以明文形式传输,容易受到中间人攻击和窃听。

HTTPS 是基于 SSL/TLS 的加密超文本传输协议,它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身份验证、数据完整性校验来提高安全性。HTTPS 的安全性通过对称加密(数据传输加密)、非对称加密(验证服务器身份)和证书来保证。


5. 什么是拥塞控制?TCP 是如何实现拥塞控制的?

标准答案:

拥塞控制是防止网络过载的机制,保证网络中的数据不会因拥塞而丢失。

TCP 的拥塞控制包括以下几个算法:

  1. 慢启动:发送速率从一个小值开始逐渐增加。
  2. 拥塞避免:当检测到网络拥塞时,发送速率增长放缓。
  3. 快重传和快恢复:当收到重复的 ACK 时,立即重传丢失的数据包,并调整发送速率。

6. 什么是 NAT(网络地址转换)?它如何工作?

标准答案: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是一种将内网地址转换为公网地址的技术,常用于路由器,使多个设备可以通过同一个公网 IP 访问外网。

NAT 工作原理是将内网设备的私有 IP 地址映射到路由器的公共 IP 地址。当外网的数据包返回时,路由器将数据包重新映射到正确的内网设备。


7. 路由选择协议有哪些?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的区别是什么?

标准答案:

常见的路由选择协议包括:

  • RIP(路由信息协议)
  •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 BGP(边界网关协议)

静态路由是由管理员手动配置的,不会自动变化,适用于网络拓扑结构简单的环境。

动态路由则由路由协议根据网络状况自动更新路由表,适合复杂的网络环境,能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


  • RIP、OSPF 和 BGP 是什么?它们如何工作?

标准答案:

  •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通过跳数(hop count)选择最短路径。跳数超过 15 就视为不可达,适合小型网络。

  •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基于 Dijkstra 算法计算最短路径,适合大型网络,能快速响应网络拓扑变化。

  •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用于不同自治系统(AS)之间的路由选择,主要用于互联网主干网的路由。

五、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1. 什么是三大范式?如何通过范式化消除数据冗余?

标准答案:

三大范式是数据库设计中的规范,用于消除数据冗余并提高数据一致性:

  1. 第一范式(1NF):确保数据表中的每一列都是原子的,即列中的值不可再分割。例如,避免在一个字段中存储多个值。

  2. 第二范式(2NF):在满足 1NF 的基础上,要求数据表中的每一个非主属性都完全依赖于主键。即消除部分依赖,例如,将依赖于主键的一部分信息拆分到不同的表中。

  3. 第三范式(3NF):在满足 2NF 的基础上,要求数据表中的每个非主属性都直接依赖于主键,消除传递依赖。即避免非主属性对其他非主属性的依赖,将其拆分成不同的表。

通过范式化,数据库设计能够减少数据冗余,避免数据不一致性的问题,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2. 数据库设计时如何进行表的设计?如何处理一对多、多对多关系?

标准答案:

表的设计包括定义表结构、字段类型、主键和外键等。关键步骤包括:

  1. 确定实体和属性:确定表中需要存储的实体和相关属性。
  2. 定义主键:选择唯一标识每行记录的字段作为主键。
  3. 设置字段类型:根据实际需要为每个字段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

处理关系

  • 一对多关系:在“多”方表中设置一个外键,指向“一”方表的主键。例如,一个部门(“一”)有多个员工(“多”),在员工表中设置一个外键指向部门表。

  • 多对多关系:创建一个关联表,包含两个外键分别指向两个实体表的主键。例如,学生和课程之间的多对多关系,通过创建一个学生课程关联表来实现,表中包含学生 ID 和课程 ID 作为外键。


3. 如何写高效的 SQL 查询?(如 SELECT、JOIN、GROUP BY、HAVING 等)

标准答案:

高效 SQL 查询的原则包括:

  1. 选择合适的字段:只检索需要的字段,避免使用 SELECT *。
  2. 使用索引:对经常用作查询条件的字段添加索引,以提高查询速度。
  3. 合理使用 JOIN:确保联接条件正确,避免不必要的联接。
  4. 利用 GROUP BY 和 HAVING:在进行聚合计算时使用 GROUP BY,并用 HAVING 过滤聚合结果。

例如,查询每个部门的员工数量:

SELECT department_id, COUNT(*) AS employee_count FROM employees GROUP BY department_id;

4. 如何优化 SQL 查询?使用索引的原理是什么?如何使用索引来加速查询?

标准答案:

优化 SQL 查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1. 创建索引:在经常用作搜索条件的字段上创建索引,如 WHERE 子句中的字段。
  2. 避免全表扫描:通过优化查询条件,使查询能够利用索引。
  3. 分析查询执行计划:使用数据库的分析工具查看查询的执行计划,并根据结果进行优化。

索引的原理是通过在数据库表中维护一个数据结构(如 B+ 树),加快数据检索速度。索引类似于书籍的目录,可以快速定位到数据的位置。


5. 什么是数据库事务?事务的 ACID 特性是什么?

标准答案:

数据库事务是指一组操作的集合,这些操作作为一个单元进行处理,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

ACID 特性包括:

  1.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做。
  2. 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执行前后,数据库的状态必须保持一致。
  3. 隔离性(Isolation):一个事务的执行不应受到其他事务的影响。
  4. 持久性(Durability):一旦事务提交,其结果应该永久保存在数据库中,即使系统崩溃也不会丢失。

6. 什么是锁?有哪些类型的锁(如排他锁、共享锁)?如何解决并发控制问题?

标准答案:

是用于管理对数据库资源的访问控制,避免并发操作引发的数据不一致问题。

锁的类型包括:

  1. 排他锁(Exclusive Lock):锁定的资源只能由当前事务访问,其他事务无法读写该资源。
  2. 共享锁(Shared Lock):多个事务可以同时读锁定的资源,但不能写。

解决并发控制问题的方法包括:

  1. 锁机制:使用合适的锁类型来控制并发访问。
  2. 事务隔离级别:设置合适的事务隔离级别以处理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
  3. 乐观锁与悲观锁:乐观锁适用于冲突较少的场景,悲观锁适用于需要严格控制访问的场景。

7. 什么是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如何通过隔离级别解决这些问题?

标准答案:

脏读:事务读取了另一个事务未提交的数据。解决方法是使用读已提交或更高的隔离级别。

不可重复读:在同一事务中多次读取同一数据时,数据发生变化。解决方法是使用可重复读或更高的隔离级别。

幻读:事务读取到的数据在另一个事务中被插入或删除,导致读到的数据出现“幻影”。解决方法是使用串行化隔离级别来避免这种情况。

最后祝大家复试顺利!


http://www.mrgr.cn/news/29951.html

相关文章:

  • YOLO混凝土缺陷检测数据集
  • Photoshop cc2019安装教程
  • 1.1 软件测试 + AI
  • NISP 一级 | 7.2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 结合板载驱动以及考虑全志 ARM 开发板有温度传感器和显示屏等硬件设备开发示例
  • Qt窗口——QMenuBar
  • 问:JAVA当中的线程池,你知道哪些 ?
  • Java中的时间与日期处理:使用java.time包的最佳实践
  • js基础速成-数组
  • C编程演奏中文版“生日快乐歌”
  • 智源推出下一代检索增强大模型框架MemoRAG
  • Perl 进程管理
  • Exchange Online 计划 1部署方案
  • 高效开发,从暗藏玄机的文件系统开始—合宙Air201资产定位模组LuatOS
  • 每日学习一个数据结构-红黑树
  • Python面试宝典第50题:分割等和子集
  • vue的插槽
  • 11 - TCPClient实验
  • 深入理解Python中的数据结构:元组(Tuple)
  • DevEco Profiler调优工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