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插入排序“”选择排序“

文章目录

  • 插入排序
    • 1. 直接插入排序(O(n^2))
      • 举例1:
      • 举例2:
      • 直插排序的"代码"
      • 直插排序的“时间复杂度”
    • 2. 希尔排序(O(n^1.3))
        • 方法一
        • 方法二(时间复杂度更优)
  • 选择排序
    • 堆排序
    • 直接选择排序

我们学过冒泡排序,堆排序等等。(回顾一下:排升序,建大堆;排降序,建小堆。)

排序:所谓排序,就是使⼀串记录,按照其中的某个或某些关键字的⼤⼩,递增或递减的排列起来的
操作。

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排序:购物筛选排序(按照价格、综合、销量、距离等排序)、百度热搜(根据热搜程度)、院校排名等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插入排序

1. 直接插入排序(O(n^2))

基本思想:将(待排序的记录)按照(关键码值的大小)逐个插入到(已经排好序的有序队列)中。直到所有的记录插入完为止,得到一个新的有序序列。

先将arr[end]指向:(有序队列的最后一个数据),然后将(需要和有序数据进行比较的数据:即arr[end+1])暂时存储在tmp中,接下来将arr[end]和tmp里的数据进行比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在一次循环中,tmp的值是不变的(除非end++,才会使tmp的值改变(tmp=arr[end]))

举例1:

【假设想要排升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现在arr[end]的值大于tmp,应该排在后面,所以现在将end的值放在end+1的位置,这个时候会发现end+1位置的值被覆盖了,所以我们需要提前将它的值存储在tmp中(这就是将值存储在tmp中的原因)。接下来需要将tmp的值放在end的位置(这个是arr[end]的前面没有其他值的情况,我们可以直接将tmp的值赋给arr[end])

在交换值之后,将end++,tmp的值为arr[end+1] (它不用修改,因为end已经修改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如果arr[end]<tmp,并不需要交换呢?(比如5和9)那就直接end++,紧接着tmp的值也变啦。

  • 紧接着又是将9和6交换,按照之前的方法(将arr[end]的值赋给arr[end+1],然后将tmp的值赋给arr[en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将交换之后的arr[end]的值和这个序列前面的值比较呢?------防止它比前面已经排好序的值小

接下来按照前面的方法,再将9和2进行比较

举例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直插排序的"代码"

我们需要一个循环来控制end++,往后走;
还需要一个循环来控制:当把arr[end]赋值给arr[end+1]之后,需要将end- -,将前面的数值和tmp继续比较。

在这里插入代码片`void InsertSort(int* arr, int n)
{for (int i = 0; i < n - 1; i++)  //为什么是i<n-1?{int end = i;int tmp = arr[end + 1];while (end >= 0){if (arr[end] > tmp){arr[end + 1] = arr[end];end--;}else{break;}}arr[end + 1] = tmp;}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为什么是i<n-1呢?
    因为tmp存储的是arr[end+1],我们要确保它是最后一个不会越界,即end+1<n,又因为end=i,所以i+1<n,所以i<n-1

直插排序的“时间复杂度”

直接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O(n^2)

不过O(n^2)是最差的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差:想将降序----->升序 O(n^2)
最好:升序------->升序 O(n)

2. 希尔排序(O(n^1.3))

希尔排序就是对直接插入排序的一种优化。想要改善降序---->升序的时间复杂度。

希尔排序分为两步:1.预排序 2.直接插入排序

我们可以将很长的一段数组序列变为n段较短的序列,然后对每段“单独”进行直接插入排序(这个叫做预排序)。预排结束之后,小的数据大部分都在前半部分了(只是不按顺序),接着我们再对整体的数组(已经趋于有序的数组)序列进行一次直插排序,这样不仅完成了排序,还优化了时间复杂度。

方法一
  • 首先我们需要决定一个值:gap,然后将大段分为n个小段(每段的首和尾相隔gap个元素,即第一个值往后数gap个,那个数据是这段的最后一个元素)。

什么情况下预排:当gap>1的时候
什么情况下整段直插:当gap==1的时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从上图可以知晓:要将一大段数据分为很多组数据,在寻找第二组数据时,需要将上次的首元素下标++。这一步由外层循环控制【遍历每个子序列的起始位置(从 0 到 gap-1)】for(i=0;i<gap;i++)(为什么i<gap?)

  2. 接下来是每组数据中,知道了首元素,然后找这组数据中的剩余数据,即end+gap,这个由第二层循环控制:for(int j=0;j<n-gap;j+=gap);(为什么内层的j<n-gap?)

  3. 再里面的元素之间比较就没有什么特别了,使用的是直接插入排序(它也有循环)。

【gap不能太大(若太大的话,会导致每组的数据比较少,但组数比较多),也不能太小(那样的话每组数据会有很多,那这样的话时间复杂度又变高了)】我们可以让gap由元素个数决定,gap=n/3+1,为什么最后还要+1呢?(如果遇到2/3的情况,那商就是0,也就是gap=0,那间距为0,谁和谁比呢?)而我们最后需要让gap=1,让已经预排之后的整段数据进行直插排序,所以需要+1.

【gap等于多少,这段数据最终就会被分为几组数据】如果n特别特别大,n/3之后也特大,先将+1给忽略掉

  • 之前我们说到为什么外层循环中i<gap而不是i<n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第一组数据的第二个元素是arr[end+gap]也就是arr[0+gap],既然arr[gap]在第一组数据中已经进行比较过一次,那之后就没必要再将它比较一次了。大家观察上图会发现每个数据都进行比较过,如果外层用 i < n,会导致重复处理同一子序列,效率降低。

  • 还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第二层循环需要j<n-gap,按照方法一个组中,每个数据它们都相邻gap个(n=8,gap=3第一组元素下标:0,3,6,下标为6的元素后面还有1个元素,但是剩余元素个数不够gap个,那就只能在这次的循环中将后面的元素舍弃。所以在找每组的数据时(即在第二层循环),循环结束的条件是最后一个元素后面的元素个数小于gap个(有剩余的元素或者剩余个数为0(也就是刚好后面没有元素了)),也就是它的下标小于n-ga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组的数据:7,4,1
第二组的数据:6,3
第三组的数据:5,2

  • 然后,先排第一组的数据,再排2,3组的数据

(1)初始情况:arr[end]指向第一个元素,tmp指向(与第一个相隔gap的元素).即tmp=arr[end+gap]

  • arr[end]>tmp,那么将arr[end]的值赋给tmp所指向的那个值,即arr[end+gap]=arr[end],赋值之后,将end=end-gap
  • arr[end]>tmp,不用修改值。直接将end+=gap
    对于每组数据的值比较的注释
    (2)排完第二组的数据之后,外层的i++,到第二个数据【下标为1】(它作为第二组的首元素),然后进入第二层循环,在进行比较。

到此为止,这个进行了一趟比较

void ShellSort(int* arr, int n)
{int gap = n / 3 + 1;for (int i = 0; i < gap; i++){int j = i;for (j =i; j < n - gap; j += gap){int end = j;int tmp = arr[end + gap];while (end>=0)  //将这组数据的每个数据比较,while结束的条件:end>=0;{if (arr[end] > tmp){arr[end + gap] = arr[end];//想继续和前面有序的数据比较,将end-gapend -= gap;}//到这里,arr[end]<tmp,那就不用赋值,直接将下标+gap,tmp的值随之改变,继续比较else {break;}}//在循环中,我们只是将大的数据往后赋值,那当初那个比较小的tmp赋给谁呢?//这组数据如何能比较结束(break)呢?肯定是此时的arr[end]并没有tmp大,不需要交换了//所以,我们把tmp值赋值给之前一个比较的值(由于是end-=gap,所以上一个是end+gap)arr[end + gap] = tmp;}}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之后我们将gap不断缩小,继续比较,直至最后gap==1时,进行最后的,对整段进行直插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oid ShellSort(int* arr, int n)
{int gap = n;while (gap>1){gap = gap / 3 + 1;for (int i = 0; i < gap; i++){int j = i;for (j = i; j < n - gap; j += gap){int end = j;int tmp = arr[end + gap];while (end >= 0)  //将这组数据的每个数据比较,while结束的条件:end>=0;{printf("%d ", gap);if (arr[end] > tmp){arr[end + gap] = arr[end];//想继续和前面有序的数据比较,将end-gapend -= gap;}//到这里,arr[end]<tmp,那就不用赋值,直接将下标+gap,tmp的值随之改变,继续比较else {break;}}//在循环中,我们只是将大的数据往后赋值,那当初那个比较小的tmp赋给谁呢?//这组数据如何能比较结束(break)呢?肯定是此时的arr[end]并没有tmp大,不需要交换了//所以,我们把tmp值赋值给之前一个比较的值(由于是end-=gap,所以上一个是end+gap)arr[end + gap] = tmp;}}}
}

注意:为什么gap>1还可以对整段进行直插排序呢?
大家先想一想gap==1的条件:肯定是上一个gap>1因而进入了循环,进行了gap=gap/3+1,而gap/3=0,gap/3+1=1,接下来进行了直插。不会有其他意外。

n=10:
第一次,gap=n=10,大于1,进入循环之后,gap=gap/3+1=4,之后进行排序。
第二次,gap=4,大于1,进入循环,gap=gap/3+1=4/3+1=2,之后进行排序
注意gap=2的时候它仍然大于1 ,进入循环了,然后才进行的gap=gap/3+1,得到了gap=1,进行最后的直插

方法二(时间复杂度更优)

在上面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之前是将一组一组比,现在仍然是相隔gap个的两个元素进行比较,但是当它俩比较完之后,我们不用找arr[0+gap]再隔gap的值。我们直接找arr[0]的下一个:arr[1],再找arr[1+gap],将他俩比较。那到什么时候停止呢?当i<n-gap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oid ShellSort(int* arr, int n)
{int gap = n;while (gap>1){gap = gap / 3 + 1;for (int i=0; i < n - gap; i++){int end = i;int tmp = arr[end + gap];while (end >= 0)  //将这组数据的每个数据比较,while结束的条件:end>=0;{if (arr[end] > tmp){arr[end + gap] = arr[end];//想继续和前面有序的数据比较,将end-gapend -= gap;}//到这里,arr[end]<tmp,那就不用赋值,直接将下标+gap,tmp的值随之改变,继续比较else {break;}}//在循环中,我们只是将大的数据往后赋值,那当初那个比较小的tmp赋给谁呢?//这组数据如何能比较结束(break)呢?肯定是此时的arr[end]并没有tmp大,不需要交换了//所以,我们把tmp值赋值给之前一个比较的值(由于是end-=gap,所以上一个是end+gap)arr[end + gap] = tmp;}}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希尔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O(n^1.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选择排序

堆排序

这是堆排序的文章,点击链接即可跳转

直接选择排序

这个名字中的“选择”已经暴露了它的方法,直接选择排序是从整个数组中(arr[0]到arr[n-1])选出来min或者max的元素,然后放在整个数组的第一个位置。然后再从arr[1]到arr[n-1]选出来min或max,放在第二个位置。【将min/max放在第一个位置,那原本的数据怎么办,所以不是直接将这个值放在第一个位置,而是将两个值交换】

  • 思路:

    1. 先设定两个变量,begin和mini(它俩是下标),begin作为min或者max放置的位置的下标。mini作为遍历数组时此时位置的下标。[需要知道跳出循环的条件,即放的位置<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但是又一个bug是:每找一次最大/最小值,就需要将数组遍历一遍(和冒泡排序一样费时间O(n^2)),时间复杂度很大,我们进行优化。

在遍历一遍数组的时候,我们可以将min和max同时找出来,将它们放在数组的两端。这样就可以省略一半的时间。【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上面那个的循环结束条件就不一样了,我们不用再遍历后半部分,就是已经放好特定值的那部分】

void SelectSort(int* arr, int n)
{int begin=0;for (begin = 0; begin < n/2; begin++) //为什么begin<n/2呢?因为begin是前半部分的下标,只用占整个数组的一半{int maxi = begin;int mini = begin;//确定了这趟mini要放的位置,接下来这个循环用来遍历找最小值/最大值,用j来遍历int j = begin;for (j = begin+1; j < n-begin; j++)  //为什么j<n-begin//第一遍遍历的时候,需要遍历所有的//第二次遍历,就不用遍历最后一个,已经放了特定的值//第三次遍历,倒数两个都不用遍历了{if (arr[j] < arr[mini])mini=j;if (arr[j] > arr[maxi])maxi=j;}//这一步是什么作用?if (maxi == begin){maxi = mini;}Swap(&arr[begin], &arr[mini]);Swap(&arr[n - 1 - begin], &arr[maxi]);}
}

其中这一步的作用是什么呢?

if (maxi == begin)
{maxi = mini;
}

举个例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的问题就在于:maxi刚好和begin重合了,而arr[begin]先一步和arr[mini]交换了,所以我们需要在交换之前处理一下:如果它俩重合了,那就先让maxi走到mini的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f(maxi==begin)maxi=mini;

http://www.mrgr.cn/news/98123.html

相关文章:

  • 【unity游戏开发介绍之UGUI篇】UGUI概述和基础使用
  • 蓝桥杯嵌入式考前模块总结
  • 四月第二周C++,信息学,洛谷,字符串
  • STM32HAL库学习笔记
  • 【图书管理系统】深入解析基于 MyBatis 数据持久化操作:全栈实现单一删除图书、批量删除图书接口
  • PowerBI 条形图显示数值和百分比
  • 行星际激波数据集 (2023)
  • conda如何安装和运行jupyter
  • 后端面试问题收集以及答案精简版
  • 十二、C++速通秘籍—静态库,动态库
  • 【sgSpliter】自定义组件:可调整宽度、高度、折叠的分割线
  • 用infoNCE微调Embedding模型
  • 十四种逻辑器件综合对比——《器件手册--逻辑器件》
  • qt pyqt5的开发, 修改psd图像
  • 七种数码管驱动/LED驱动综合对比——《器件手册--数码管驱动/LED驱动》
  • ubuntu 2204 安装 vcs 2018
  • (六)深入了解AVFoundation-播放:AirPlay、画中画后台播放
  • 【Flink运行时架构】核心组件
  • AI编程案例拆解|基于机器学习XX评分系统-前端篇
  • 汇编获取二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