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相关题目
在网络系统设计时,不可能使所有设计目标都能达到最优,下列措施中较为合理的是()
A.尽量让最低建设成本目标达到最优 B.尽量让最短的故障时间目标达到最优
C.尽量让最大的安全性目标达到最优 D.尽量让优先级较高的目标达到最优
由于资源有限和不同目标之间的内在冲突(如成本、性能、安全性、可用性等),无法同时使所有设计目标达到最优。因此,合理的措施是根据实际需求明确各目标的优先级,并优先满足高优先级的目标。
-
A. 最低建设成本最优:仅追求成本最低可能导致牺牲性能、安全性或可用性,适用于预算严格但其他需求不高的场景,但缺乏普适性。
-
B. 最短故障时间最优:强调高可用性,但过度冗余或复杂架构可能推高成本或降低效率,并非所有系统都需要极端容错。
-
C. 最大安全性最优:安全性至关重要,但过度安全措施可能增加成本、降低用户体验(如频繁认证),甚至影响性能(如加密延迟)。
-
D. 优先级较高的目标最优:最合理。通过需求分析确定核心目标(如金融系统优先安全性,实时系统优先低延迟),在资源约束下优先满足高优先级需求,其他目标适度妥协,体现灵活性和实用性。
光信号在单模光纤中是以( )方式传播。
A.直线传播
B.渐变反射
C.突变反射
D.无线收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易受遮挡和干扰。 | ❌ 制造成本较高。 | ❌ 纤芯过细导致耦合难度大。 |
-
单模光纤的结构特点
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极小(通常约8-10微米),采用阶跃折射率设计,即纤芯折射率均匀且高于包层折射率。这种结构通过全反射原理导光。 -
传播原理
光信号在纤芯与包层界面发生全反射。由于纤芯极细,仅允许基模(单一模式)传输,其电磁场分布集中于纤芯中心,传播路径接近轴向。但严格来说,光仍通过纤芯-包层界面的突变反射(全反射)向前传播,形成近似直线的轨迹。 -
选项分析-
A. 直线传播:看似合理,但忽略了全反射的物理机制。光并非完全直线传播,而是通过反射约束在纤芯内。 -
B. 渐变反射:对应渐变折射率光纤(多模常见),通过连续折射率变化导光,与单模光纤的阶跃结构不符。 -
C. 突变反射:正确。阶跃折射率结构下,光在界面发生全反射(突变式),是单模光纤的核心传播机制。 -
D. 无线收发:无关选项,排除。
-
综合布线系统中,用于连接各层配线室,并连接主配线室的子系统为()
A.工作区子系统
B.水平子系统
C.垂直子系统
D.管理子系统
这里的“各层配线室”应该指的是每层的配线架或配线柜,而主配线室可能是指整个建筑的核心配线区域,比如设备间或者主交叉连接处。
-
A. 工作区子系统:连接用户终端设备(如电脑、电话)到信息插座,仅涉及单个工作点,与跨楼层连接无关。
-
B. 水平子系统:在同一楼层内,连接楼层配线架到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属于水平布线(如房间内的网线)。
-
C. 垂直子系统(骨干子系统):正确答案。负责连接不同楼层的配线室(如各层配线架)和主配线室(设备间),通常采用大对数电缆或光缆,实现跨楼层的骨干传输。
-
D. 管理子系统:通过配线架、跳线等管理连接配置,侧重于线路的灵活调整,并非主干物理连接的主体。
答案:C. 垂直子系统
(垂直子系统是连接各层配线室与主配线室的核心主干,确保跨楼层通信。)
子系统名称 | 连接范围 | 主要组件 | 技术要点 |
---|---|---|---|
工作区子系统 | 信息插座 ↔ 终端设备 | RJ45插座、跳线 | 跳线长度≤5米,支持PoE供电 |
水平子系统 | 楼层配线架 ↔ 信息插座 | Cat6 UTP线缆、理线器 | 最长90米,避免与强电并行敷设 |
管理子系统 | 配线架间跳接管理 | 配线架、标签、跳线 | 采用彩色跳线区分VLAN |
垂直子系统 | 设备间 ↔ 楼层配线间 | 多模光纤、大对数电缆 | 主干冗余,防火阻燃 |
设备间子系统 | 核心设备集中区域 | 核心交换机、配线架、机柜 | 双电源、环境监控 |
建筑群子系统 | 跨建筑物连接 | 单模光纤、地下管道 | 防雷接地,预留冗余光纤 |
三层网络设计方案中()是核心层的功能
A.不同区域的高速数据转发
B.用户认证、计费管理
C.终端用户接入网络
D.实现网络的访问策略控制
在三层网络架构中,各层的核心功能如下:
-
核心层
-
核心功能:高速数据转发,连接不同区域或网络骨干,确保低延迟、高吞吐量的数据传输。
-
关键特性:冗余设计、无策略干预(避免复杂过滤或策略降低转发效率)。
-
对应选项:A. 不同区域的高速数据转发 ✅
-
-
汇聚层(分布层)
-
核心功能:实施访问控制策略(如ACL、QoS)、流量聚合、VLAN间路由。
-
对应选项:D. 实现网络的访问策略控制(属于汇聚层)。
-
-
接入层
-
核心功能:终端用户接入网络(如用户设备连接)。
-
对应选项:C. 终端用户接入网络(属于接入层)。
-
-
用户认证与计费
-
归属层级:通常由汇聚层或专用服务器(如Radius)处理,与核心层无关。
-
对应选项:B. 用户认证、计费管理(排除)。
-
编译和解释是实现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两种基本方式,()是这两种方式的主要区别。
A.是否进行代码优化
B.是否进行语法分析
C.是否生成中间代码
D.是否生成目标代码
编译是将源代码整体转换为目标代码(比如机器码),然后执行。
而解释则是逐行读取源代码,边解释边执行,不生成完整的目标代码文件。
A选项是代码优化,但这两种方式都可能有优化步骤,不是主要区别。
B选项是语法分析,两者都需要语法分析,所以也不是区别。
C选项是中间代码,编译可能会生成中间代码(比如Java的字节码),但解释通常不会,不过这不是最核心的区别。
D选项是生成目标代码,编译会生成,而解释不生成,直接执行。
点对点协议PPP中LCP的作用是()。
A.包装各种上层协议
B.封装承载的网络层协议
C.把分组转变成信元
D.建立和配置数据链路
首先,PPP(点对点协议)主要用于在两个网络节点之间建立直接连接。LCP(链路控制协议)是PPP协议族的一部分,主要负责链路的建立、配置、维护和终止。
将LCP核心功能整理为对比表格如下:
功能分类 | 实现机制 | 关键协议交互 |
---|---|---|
链路建立 | 通过交换Configure-Request/ACK/Nak报文协商参数 | LCP状态机驱动(Initial→Establish→...) |
链路维护 | 定期发送Echo-Request检测链路存活度,超时无响应则触发重启 | Echo-Request(Code=09) / Echo-Reply(Code=0A) |
参数协商 | 确定MRU、认证方式、协议压缩等配置 | Option字段携带协商参数 |
错误诊断 | 使用Code=05(Terminate-Request)主动终止异常链路 | 携带Diagnostic Message说明错误原因 |
协议解复用 | 通过Protocol字段标识载荷协议(如0xC021表示LCP自身) | 支持IP(0x0021)、IPv6(0x0057)等协议封装 |
A. 包装上层协议——可能指的是像IPCP这样的协议,负责处理网络层协议。
B. 封装网络层协议——类似A,可能由NCP处理。
C. 转变成信元——这更像是ATM中的概念,与PPP无关。
D. 建立和配置数据链路——符合LCP的核心功能,负责链路的建立和参数协商。
协议名称 | 全称 | 作用层级 | 主要功能 | 典型应用场景 |
---|---|---|---|---|
LCP | 链路控制协议 | 数据链路层 | 建立/维护/终止PPP连接,协商链路参数(MRU、认证方式等) | PPP初始握手阶段 |
PAP | 密码认证协议 | 数据链路层 | 明文传输用户名密码进行身份验证(两次握手) | 低安全要求的拨号连接 |
CHAP | 挑战握手认证协议 | 数据链路层 | 使用三次握手+MD5哈希进行安全认证,防止重放攻击 | 宽带接入(如PPPoE) |
IPCP | IP控制协议 | 网络层 | 协商IP地址分配方式(静态/DHCP)、压缩协议等 | PPP连接分配动态IP地址 |
IPv6CP | IPv6控制协议 | 网络层 | 为IPv6分配接口标识符,协商IPv6相关参数 | PPPoEv6场景 |
CCP | 压缩控制协议 | 数据链路层 | 协商数据压缩算法(如Predictor、Stac-LZS) | 低速链路节省带宽 |
ECP | 加密控制协议 | 数据链路层 | 协商数据加密算法(如DES、3DES) | 需加密传输的PPP连接 |
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一个正确的网址后,本地主机将首先在( )中查询该网址对应的IP地址。
A.本地DNS缓存 B.本机hosts文件 C.本地DNS服务器 D.根域名服务器
在冗余磁盘阵列中,以下不具有容错技术的是( )
A.RAID O
B.RAID 1
C.RAID 5
D.RAID 10
RAID 0采用条带化技术,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上,但没有冗余数据,因此不具备容错能力,一旦某个磁盘故障,数据将丢失。
RAID 1通过镜像实现完全的数据冗余,允许单个磁盘故障。
RAID 5使用分布式奇偶校验,允许单个磁盘故障后恢复数据。
RAID 10结合镜像和条带化,至少允许一个磁盘故障(具体取决于配置)。
RAID级别 | 冗余能力 | 最少磁盘数 | 性能特点 | 存储效率 | 典型应用场景 |
---|---|---|---|---|---|
RAID 0 | 无容错 | 2 | 读写性能最优 | 100% | 视频编辑/临时数据处理 |
RAID 1 | 完全镜像 | 2 | 读性能提升,写性能持平 | 50% | 操作系统盘/关键配置文件存储 |
RAID 5 | 单磁盘容错 | 3 | 读性能优,写需计算奇偶校验 | (n-1)/n | 文件服务器/NAS存储 |
RAID 6 | 双磁盘容错 | 4 | 读性能优,写性能更低 | (n-2)/n | 医疗影像/大规模归档系统 |
RAID 10 | 镜像+条带化 | 4 | 读写性能均衡 | 50% | 数据库/高并发交易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