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asticvue使用总结
用了好多es的可视化客户端,但平时用的最多的是Elasticvue这个浏览器插件。总结一下使用教程。
连接
首页大盘
说明:
节点情况:一共三个节点,三个节点既是master节点又是data节点。(一个节点可以既是master又是data,默认就是这样)
分片情况:一共1288个分片,包括640个主分片和648个副本分片。
(一个索引可以分为多个分片,全部的分片构成一个完整的索引,分片可以有副本,例如当创建一个3分片2副本的索引,一共有3+3*2=9个分片,其中3个是主分片)
索引情况:一共312个索引(Indices是index的复数形式。。。),总共44147307条文档。
节点
主节点一列解释:yes表示该节点为主节点,eligible表示有资格成为主节点的节点,可以理解为候选主节点。
节点角色一列解释:dimrt是五个单词的简写,具体来说:
- d (Data node) - 数据节点:这种节点存储数据并执行与数据相关的操作,如CRUD(创建、检索、更新和删除)操作、搜索和聚合。数据节点是处理实际索引和查询工作的节点。
- i (Ingest node) - 摄取节点:这种节点能够执行预处理操作,即通过摄取管道对文档进行转换或其他处理操作。摄取节点可以减少数据节点的负载,因为它们可以在数据到达数据节点之前处理数据。
- m (Master-eligible node) - 可选主节点:这种节点有资格被选为集群的主节点,负责管理集群范围的任务,比如创建或删除索引、跟踪哪些节点是集群的一部分等。
- r (Remote-eligible node) - 可以参与跨集群搜索的节点:从Elasticsearch 6.0开始引入,允许节点加入远程集群并执行跨集群搜索请求。不过,这通常指的是节点是否支持跨集群搜索功能,并不一定意味着它当前就连接到其他集群。
- t (Transform node) - 转换节点:这种节点用于执行数据转换任务。转换功能允许你基于现有的数据定期创建新的数据视图,例如,将实时数据转换为汇总报告或分析结果。
分片
p0~p5中的p就是primary的意思,r0~r5中的r就是replica的意思。
将鼠标停在某个分片上会显示该分片的详细信息
分片恢复解释:是指当一个节点失效或重新启动时,集群为了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会自动将受影响的分片恢复到其他节点上的过程。这个过程确保了即使在节点故障的情况下,数据仍然可以被访问和查询。
索引
分段是segment的数量,和底层的Lucene 有关
左上角的刷新右边的倒三角按钮可以设计间隔多少秒重新查询索引,可以用来看某个索引的文档数量增长情况。
搜索
过滤输入框可以根据你要查询的文档内容进行过滤。
索引模式输入框用来查找某个特定索引。
批量操作可以选中多条文档然后批量删除。
并且可以自定义DSL查询特定文档:
REST
另外
自己使用时遇到的bug:有时在过滤输入框去查找某个索引时,会出现编辑不了的情况,这时候刷新一下页面就好了。
修改成中文在左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