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Android系统是如何基于Linux内核构建出来的
Android系统如何基于Linux内核构建
Android 是一款基于 Linux 内核 的操作系统,由 Google 开发,最初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如今扩展到电视、汽车、物联网设备等领域。虽然 Android 基于 Linux 内核,但它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 Linux 操作系统,而是对 Linux 内核和用户空间层进行了大量定制,以满足移动设备的特殊需求。
Android 与 Linux 内核的关系
使用 Linux 内核的原因
Google 选择基于 Linux 内核构建 Android 系统,主要是因为 Linux
所具备以下优势:
- 开源性:Linux 内核是开源的(GPL 许可证),允许自由使用、修改和分发。
- 硬件抽象:Linux 内核提供了丰富的驱动支持,可以轻松适配各种硬件设备。
- 稳定性与安全性:Linux 内核经过多年发展,具有高稳定性和强大的安全机制。
- 多任务支持:Linux 内核的多任务、多用户和内存管理机制非常适合移动设备的需求。
Android 对 Linux 内核的扩展
虽然 Android 使用 Linux 内核,但它对原生内核进行了大量修改和扩展,以适应移动设备的要求。这些扩展包括:
- 增加的功能:
- Binder IPC(进程间通信)机制。
- 低内存杀手(Low Memory Killer)机制。
- 电源管理优化。
- Wakelocks(唤醒锁)机制。
- Android 专用的安全模块(如 SELinux for Android)。
- 删除的功能:
- 删除了部分不必要的 Linux 内核功能(如某些文件系统、服务器相关模块),以降低内核体积和功耗。
Android 系统架构概览
Android 的系统架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 Linux 内核层:
- 提供核心系统服务(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网络支持、驱动程序等)。
- 扩展了 Android 特有的功能(如 Binder IPC、安全机制、电源管理)。
- 硬件抽象层(HAL):
- 通过硬件抽象接口,将 Linux 内核与 Android 框架层解耦。
- 硬件厂商只需实现 HAL 层接口即可适配 Android 系统。
- Android 运行时(ART):
- 提供 Java 应用的运行环境。
- 包括 Android 专用的类库和虚拟机(ART 取代了早期的 Dalvik 虚拟机)。
- 系统库和服务:
- 包括 C/C++ 库(如 OpenGL ES、SSL)和 Android 专用的系统服务(如 Activity Manager、Window Manager)。
- 应用框架层:
- 提供应用开发的核心框架(如 Activity、Service、ContentProvider)。
- 应用层:
- 包括用户安装的应用和系统预装的应用。
Android 基于 Linux 内核的关键技术
1. Binder IPC 机制
- 功能:
- Android 使用 Binder 作为主要的进程间通信(IPC)机制,替代了传统的 Linux IPC(如管道、共享内存等)。
- Binder 支持高效的进程间数据传输,同时实现了权限验证和安全性。
- 实现:
- Binder 是一个在 Linux 内核中实现的字符设备驱动程序。
- Android 的核心服务(如 ActivityManager、WindowManager)通过 Binder 进行通信。
2. 电源管理(Power Management)
- 功能:
- 移动设备的电池续航至关重要,Android 对 Linux 内核的电源管理机制进行了优化。
- 引入 Wakelocks(唤醒锁),用于防止设备在关键任务(如后台数据同步)时进入休眠状态。
- 实现:
- Wakelocks 是 Linux 内核中的一种机制,允许应用或系统服务请求 CPU 或其他硬件资源保持活跃。
3. 低内存杀手(Low Memory Killer)
- 功能:
- Android 设备通常内存有限,低内存杀手机制用于在内存不足时自动杀死后台进程,以释放内存资源。
- 替代了原生 Linux 中的 OOM Killer(Out of Memory Killer)。
- 实现:
- 低内存杀手是一个内核模块,通过监控系统的内存消耗,根据进程的优先级(如前台、后台、服务进程等)决定哪些进程可以被杀死。
4. 安全机制(SELinux for Android)
- 功能:
- Android 使用 SELinux(Security-Enhanced Linux)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 定义了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应用和服务的权限,防止恶意软件获取不必要的权限。
- 实现:
- SELinux 是 Linux 内核中的安全模块,通过强制访问控制(MAC)机制限制进程对资源的访问。
5. 文件系统
- 功能:
- Android 支持多种文件系统,但主要使用 ext4(第四代扩展文件系统)作为默认文 件系统。
- 在 Android 设备上,文件系统会被分为多个分区(如 /system、/data、/cache)。
- 实现:
- Android 针对 NAND 闪存优化了 ext4 文件系统,并实现了 F2FS(Flash-Friendly File System)以提高闪存性能。
6. 驱动支持
- 功能:
- Linux 内核本身具有丰富的硬件驱动支持,Android 继承了这些驱动。
- 同时,Android 定义了硬件抽象层(HAL),硬件厂商只需实现 HAL 接口即可适配 Android 系统。
- 实现:
- 驱动程序位于 Linux 内核层,HAL 层通过调用驱动程序接口与硬件交互。
Android 对 Linux 内核的修改
Android 在 Linux 内核的基础上做了大量修改,以满足移动设备的需求。以下是主要的修改内容:
功能 | 原生 Linux 功能 | Android 修改/扩展 |
---|---|---|
进程间通信 | 管道、共享内存、消息队列等 | 引入 Binder IPC,优化了通信效率和权限控制。 |
电源管理 | 基础电源管理 | 引入 Wakelocks,增强对电池续航的支持。 |
内存管理 | OOM Killer | 引入低内存杀手(Low Memory Killer)。 |
安全性 | SELinux | 修改为 SELinux for Android,定义更严格的安全策略。 |
文件系统 | ext3、ext4 | 优化 ext4,并支持 F2FS 文件系统。 |
驱动支持 | 标准驱动框架 | 增加 HAL 层,解耦硬件与系统框架。 |
Android 系统的构建流程
- 选择 Linux 内核版本:Android 通常基于特定版本的 Linux 内核进行开发。例如,Android 13 使用的是
Linux 5.10
内核。 - 内核定制:Google 和硬件厂商对 Linux 内核进行裁剪和优化,以满足设备的性能和功耗需求。
- 硬件抽象层(HAL)实现:硬件厂商实现 HAL 接口,与定制的 Linux 驱动程序交互。
- 用户空间框架开发:在内核基础上构建 Android 的用户空间组件(如 ART、系统服务等)。
- 系统集成与测试:将内核、HAL 和用户空间框架集成到一起,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性能测试。
Android 是一个基于 Linux 内核的定制化操作系统,虽然继承了 Linux 的核心功能,但针对移动设备的需求进行了大量优化和扩展。通过引入 Binder IPC、Wakelocks、低内存杀手等核心技术,Android 实现了高效的资源管理和设备适配能力。其独特的架构和创新设计,使其成为现代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系统的主流操作系统。
以上。仅供学习与分享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提前说明。
我是一个十分热爱技术的程序员,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帮助,也希望认识更多热爱程序开发的小伙伴。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