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学多线程(持续更新中)
1.线程池技术
1.JDK中的线程池
JDK中创建线程池有一个最全的构造方法,里面七个参数如上所示。
执行流程分析:
模拟条件:10个核心线程数,200个最大线程数,阻塞队列大小为100。
- 当有小于十个任务要处理时,因为小于核心线程数,所以直接有对应的核心线程处理
- 当有11个任务,前十个由核心线程处理,第11个进入等待/阻塞队列中,如果核心线程完成任务,则核心线程再处理
- 当有111个任务,前10个由核心线程处理,后续100个进入等待/阻塞队列中,最后一个需要创建救急线程,第三四个参数设定了救急线程的生产时间和单位,意思是救急线程完成任务后,需要多久才会释放这个救急线程
- 当有201个任务,因为任务数量大于了最大线程,所以在执行第201个任务时,会执行拒绝策略
2.Tomcat中的线程池
注意,Tomcat中的线程池和JDK的线程池有所不同。如果执行的请求数大于核心线程数并且小于最大线程数,会直接创建新的线程,达到最大线程数后,才会在等待队列中。如果等待队列满了,才会报异常。
模拟条件:10个核心线程数,200个最大线程数,阻塞队列大小为100。
- 当有小于十个任务要处理时,因为小于核心线程数,所以直接有对应的核心线程处理
- 当有11个任务,前十个由核心线程处理,第11个因为小于最大线程数,所以直接创建新的线程
- 当有201个任务,前10个由核心线程处理,后续190个是创建新的线程来处理,第201个会进入阻塞队列
- 当有301个任务,执行第301个任务时因为超出了最大线程数,并且阻塞队列也满了,这时会抛出异常
springboot中配置tomcat线程池相关参数为:
server:tomcat:threads:max: 200min - spare: 10accept - count: 100
其中:max为最大线程数,min-spare为最小空余线程数,也可以理解为核心线程数,accept-account为阻塞队列数
2.创建线程的几种方式
1.创建Thread子类
// 构造方法的参数是给线程指定名字,推荐
Thread t1 = new Thread("t1") {@Override// run 方法内实现了要执行的任务public void run() {log.debug("hello");}
};
t1.start();
2.创建Runnable实现类配合Thread
// 创建任务对象
Runnable task2 = new Runnable() {@Overridepublic void run() {log.debug("hello");}
};
// 参数1 是任务对象; 参数2 是线程名字,推荐
Thread t2 = new Thread(task2, "t2");
t2.start();
注意:以上可以使用lambda简化。
// 创建任务对象
Runnable task2 = () -> log.debug("hello");
// 参数1 是任务对象; 参数2 是线程名字,推荐
Thread t2 = new Thread(task2, "t2");
t2.start();
原理之Thread与Runnable的关系
private Runnable target;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if (target != null) {target.run();} }
小结:
-
方法1 是把线程和任务合并在了一起,方法2 是把线程和任务分开了
-
用 Runnable 更容易与线程池等高级 API 配合
-
用 Runnable 让任务类脱离了 Thread 继承体系,更灵活
3.FutureTask配合Thread
FutureTask 能够接收 Callable 类型的参数,用来处理有返回结果的情况
// 创建任务对象
FutureTask<Integer> task3 = new FutureTask<>(() -> {log.debug("hello");return 100;
});
// 参数1 是任务对象; 参数2 是线程名字,推荐
new Thread(task3, "t3").start();
// 主线程阻塞,同步等待 task 执行完毕的结果
Integer result = task3.get();
log.debug("结果是:{}", result);
4.使用线程池
就是以上讲的创建线程池,然后在池中取线程。
3.synchronized使用及原理(阻塞式)
为什么会出现synchronized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