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a融合模型创新中文新闻文本标题分类
项目源码获取方式见文章末尾! 600多个深度学习项目资料,快来加入社群一起学习吧。
《------往期经典推荐------》
项目名称
1.【基于CNN-RNN的影像报告生成】
2.【卫星图像道路检测DeepLabV3Plus模型】
3.【GAN模型实现二次元头像生成】
4.【CNN模型实现mnist手写数字识别】
5.【fasterRCNN模型实现飞机类目标检测】
6.【CNN-LSTM住宅用电量预测】
7.【VGG16模型实现新冠肺炎图片多分类】
8.【AlexNet模型实现鸟类识别】
9.【DIN模型实现推荐算法】
10.【FiBiNET模型实现推荐算法】
11.【钢板表面缺陷检测基于HRNET模型】
…
1. 项目简介
该项目是一个中文新闻标题分类的文本分类任务,使用百度飞桨(PaddlePaddle)框架及其NLP库PaddleNLP完成模型训练与优化。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基于提供的新闻标题数据,通过训练和微调预训练模型,实现对不同类别新闻的自动化分类。数据集基于THUCNews整理,涵盖财经、科技、体育等14个类别,训练数据超过83万条。本项目结合了多种深度学习技术,包括RoBERTa等预训练模型的微调、伪标签数据增强,以及模型融合,以不断优化分类性能。最终实现的分类模型在比赛中达到了90%的精度,为该类短文本分类任务提供了一个高效方案。
这个项目展示了PaddleNLP在中文文本处理方面的应用,并结合多轮伪标签生成策略,不断提升模型泛化能力。使用不同的预训练模型,如roberta-wwm-ext-large和nezha-large-wwm-chinese,项目在精度上实现了显著的提升。项目中还探讨了数据增强、过拟合处理等优化方向,表明未来可以进一步利用更先进的模型和增强技术。
2.技术创新点摘要
- 多阶段伪标签策略:项目采用了多轮伪标签生成方法,通过将模型对无标签测试集的预测结果作为伪标签加入训练数据,不断提升模型的分类性能。在初始模型达到高准确率后,每轮伪标签数据均经过融合处理后再参与下一轮的模型微调。这一策略不仅扩展了训练数据量,还有效提升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尤其在初期几轮伪标签迭代中效果显著。
- 多模型加权融合技术:为优化模型的分类性能,项目引入了多种预训练模型,包括RoBERTa、NEZHA等。对于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项目通过特定加权比例的融合(例如4:3:2)实现了性能提升。这种加权融合策略能够有效整合不同模型的特长,提升分类准确率,同时减轻单模型过拟合的风险。
- 精准的超参数调优:项目展示了对关键超参数的细致调整,如适当的
batch_size
、max_seq_length
、learning_rate
和训练轮次(epochs)。通过经验调参,项目在训练过程中成功避免了过拟合现象,例如在训练轮次控制上仅采用四轮,确保验证集和提交分数的平衡,从而达到最优性能。 - 多层次的数据清洗与增强:项目在训练数据处理上进行了多个层次的数据清洗与增强,如对数据进行必要的格式处理、伪标签生成时保证标签置信度等。此外,项目还推荐了针对性的数据增强方案(如同义词替换、句子回译等),以进一步提升模型泛化能力。
- 针对过拟合的优化方案:模型训练时,项目监控到了过拟合风险,通过减少训练轮次、采用伪标签生成和模型融合等方式,平衡了模型的拟合效果与泛化性能。
3. 数据集与预处理
该项目的数据集来源于THUCNews数据集,这是基于新浪新闻RSS订阅频道2005至2011年的历史数据筛选整理而成,包含74万篇新闻文档。数据集涵盖了财经、科技、体育等14个新闻类别,并以UTF-8格式存储。项目训练集包含832,471条文本样本,验证集80,000条,测试集83,599条,数据量充足且类别分布均衡,有利于分类任务的训练效果和泛化能力。
在数据预处理方面,项目首先对文本进行标准化处理,包括去除特殊字符、转化文本格式及统一编码等,以保证输入格式一致性。在特征工程上,项目聚焦于文本长度的处理,通过限定max_seq_length
来控制模型输入序列长度,优化计算效率。对数据没有进行传统的数值归一化,但对文本长度的控制起到了防止过拟合的作用。
此外,项目在伪标签的生成中采用了数据增强的策略。具体来说,通过将无标签数据的预测结果加入训练集,构成伪标签数据,这一方法有效扩大了训练数据集规模,并提升了模型的泛化能力。项目在多轮伪标签生成过程中,还引入了加权融合策略,仅选取置信度高的预测结果作为伪标签加入,确保数据增强的精确性。通过这种基于伪标签的增强方法,项目获得了较高的分类精度,有效提升了模型的表现。
4. 模型架构
- 模型结构逻辑
该项目采用了飞桨(PaddlePaddle)平台及其NLP库PaddleNLP构建分类模型,基于RoBERTa等预训练模型,通过微调(fine-tuning)实现对14个中文新闻类别的分类。项目的模型结构包含以下关键层次:
- 嵌入层:文本首先被嵌入为向量,以捕捉词汇的语义特征。
- 编码层:使用RoBERTa等预训练模型对嵌入向量进行深层编码,提取更高层次的语义信息。
- 分类层:经过编码后的特征向量进入全连接层,并使用softmax激活函数输出每个类别的概率分布,完成多分类任务。
模型采用了PaddleNLP的微调架构,通过加载预训练模型权重并对该任务进行优化,实现了对特定任务的高效适配。同时项目使用了加权融合策略,将多个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融合,以提升整体模型性能和稳定性。
- 模型的整体训练流程和评估指标
模型的训练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 数据准备:从训练集和伪标签数据中构建训练集,并对验证集进行标准化预处理,确保数据格式一致。
- 模型微调:基于RoBERTa等预训练模型,对模型进行微调。通过选择适合的超参数(如batch size、max sequence length、learning rate等)来优化模型表现。训练过程中引入多轮伪标签数据,以进一步丰富训练数据。
- 模型融合:训练不同的预训练模型(如RoBERTa和NEZHA),并对它们的预测结果按4:3:2的比例加权融合。该融合方法能有效利用多模型信息提升模型稳定性和分类精度。
评估指标:项目使用准确率(Accuracy)作为评估指标。准确率计算方式为预测正确的样本数量占总测试样本的比例,这是一个直观反映分类任务效果的评价标准,尤其适用于类别均衡的多分类任务。
5. 核心代码详细讲解
核心代码逐行解析
- 预训练模型加载和配置
暂时无法在飞书文档外展示此内容
这行代码定义了使用的预训练模型的名称,此处选用的是roberta-wwm-ext-large
,这是中文领域的广泛应用模型,具备处理大规模文本的能力。选择此模型的原因在于其在短文本分类任务中的高效表现。
暂时无法在飞书文档外展示此内容
此行代码通过PaddleNLP加载指定的预训练模型,并定义为14分类任务。from_pretrained
方法一键加载模型参数,并在原始模型后附加一个全连接层用于分类。
RobertaForSequenceClassification
:这是PaddleNLP提供的序列分类模型结构,基于RoBERTa预训练模型。num_classes=14
:设置分类任务的类别数量。
暂时无法在飞书文档外展示此内容
RobertaTokenizer
用于将输入的文本数据处理为模型可接受的格式。分词器的作用在于将文本转化为ID序列,包括Token化、ID映射等步骤,确保输入格式与模型的结构相匹配。
- 数据增强与伪标签策略
暂时无法在飞书文档外展示此内容
该行代码将伪标签数据与原始训练数据合并,实现数据增强。伪标签数据是通过模型对无标签测试集的预测结果生成的,通过将这些伪标签样本加入训练集中,可以扩大数据规模,提高模型泛化能力。
- 模型评估指标
暂时无法在飞书文档外展示此内容
paddle.metric.accuracy
用于计算分类模型的准确率。通过在验证集或测试集上评估模型输出的预测准确性,模型能够在训练中获得优化反馈。
6. 模型优缺点评价
模型优点
该模型基于RoBERTa等预训练模型,通过微调适应中文短文本分类任务,展现出卓越的分类效果。模型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选用的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具备强大的语言理解能力,能够捕捉文本的深层语义。其次,模型使用伪标签方法扩充了训练集,有效提升了模型的泛化能力,特别适合在无标签数据丰富的情况下实现半监督学习。再者,通过多模型加权融合进一步增强了模型的鲁棒性,降低了过拟合风险。
模型缺点
该模型虽然效果显著,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使用RoBERTa大型预训练模型导致资源消耗高、计算成本较大,对硬件性能要求高,且训练时间较长。其次,伪标签生成虽然增强了数据量,但多轮伪标签的效果提升逐渐减弱,可能存在冗余信息并对模型带来噪声。此外,单纯的准确率作为评估指标未能全面反映模型在不同类别上的表现,特别是在类别不平衡情况下难以准确评估分类效果。
改进方向
- 模型结构优化:考虑使用更轻量化的预训练模型(如TinyBERT、ALBERT),以减少计算资源消耗。此外,可以引入双向GRU或Attention机制,以更高效地捕获长程依赖。
- 超参数调整:尝试不同的学习率、批量大小和训练轮次,通过网格搜索或贝叶斯优化寻找最优的超参数组合。
- 数据增强方法:结合数据增强手段(如数据回译、同义词替换等)增加数据多样性,进一步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特别是在伪标签数据中进行筛选以降低噪声影响。
全部项目数据集、代码、教程点击下方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