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基础02 双极结型三极管理论-BJT
一、双极结型三极管基础
双极结型三极管(Bipolar Junction Triode-BJT)。
二、三极管的直流特性
1、直流增益hFE
当三极管获得恰当的偏置,可以把b级电流IB放大,在c级输出放大后的电流IC。
hFE=IC/IB
实际三极管而言:
(1)IC=hFE*IB,当IB增大,IC也会增大,但是三极管基本上都有极限参数表,规定了最大的IC持续电流;
(2)hFE并非固定不变,其受IC而影响,而电路中IC经常发生改变,hFE也会因此变化,导致输出信号忽大忽小。
2、输入(b极)参数(IB-VBE)
输入(b级)参数讲的是,当三极管b-e级正向偏置时,b-e级之间就像一个二极管出现正向压降。通常:
VBE≈0.7V
当输入b-e电压小于0.7V时,CE不导通,此时VBE=Vb-e;
当输入b-e电压大于0.7V时,CE导通,此时VBE≈0.7V,保持不变。
3、输出(c级)参数(IC-VCE)
看一个曲线图,这是三极管的IC-VCE曲线:
(1)三极管在截止区时,此时IB=0,此时不管VCE如何增大,IC只有微小的漏电流;
(2)三极管在饱和区时,看红色和蓝色箭头的幅度,可以对比出放大区的红色蓝色箭头的幅度,明显放大区的更大,那么可以说:在饱和区,此时IC几乎不随IB变化,而受VCE影响较大;
(3)通过两个绿色的箭头可以看出,当VCE没到达0.7V之前,IC都在随着VCE增大而增加,三极管进入饱和区;而VCE超过0.7V后,三极管b-c变为反向偏置,Vb<Vc,三极管进入线性工作区,此时IC几乎只随IB增大而增大,与VCE几乎无关,且要求VCE不能无限大以防击穿。
三、重要的内容-以三极管开关的断开与闭合为例
当三极管做开关作用的时候,b级起到了控制作用,诚然可以通过LED、电阻、电源、单片机的GPIO来控制LED的亮灭,但是电流必然要经流单片机,如果电流过高怎么办:
1、因此,如果三极管断开时,即VIN=VB=0V,此时VCE=?
此时VE=GND,而IC无电流,因此RC上无压降,VC=VCC=10V,因此VCE=10V
2、如果想让三极管完全饱和,IB至少为?
此时IC=(VCC-VCE)/RC=(10V-0.2V)/1KΩ=9.8mA
此时IB=IC/hFE=9.8mA/50=196uA
3、如果VIN=5V,那么RB的最大值为?
RB=(VIN-VBE)/IB=(5-0.7)/196uA=22KΩ
因此对于常用的单片机控制三极管的开关,就可以计算常规的阻值了,具体的在后续博客进行介绍。
下面讨论各个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环境与静态工作点。
四、基本共射级放大电路
1、分压器偏置电路
(1)、分压偏置参数一-VB
拿到此类三极管电路,最基本就是先分析VB的电压值,通常简单考虑VCC在R1和R2进行分压即可,VB是分析的第一个让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的参数,对于三极管放大器的分析往往从VB开始。
(2)、分压偏置参数二-IC
计算出VB,同时因VBE=0.7V,即可计算VE,从而计算IE=VE/RE,同时IC≈IE。
(3)、分压偏置参数一-VC
VC=VCC-ICRC,VCC给定,RC给定,IC上面已计算,因此都可以得到。
(4)、DC负载线
由前述得到:IC=(VCC-VC)/RC=(VCC-VE-VCE)/RC,以y=IC、x=VCE,VE由VB决定,RC固定,因此可以画出IC-VCE的负载线:
可以了解到在讨论直流工作环境的时候,没有考虑输入信号。而当输入信号>0,即VB增大,即VE增大,即VCE减小→工作在Q的左边;而当VB<0,VE减小,VCE增大→工作在Q的右边。由上述可以看出,共射级电路的输出是反向的,因此VB增大,而VC减小。
(5)、合理的Q点
可以看到对于正弦信号而言,其有正有负,正好满足4所说的条件,因此就会影响工作在Q的两侧,如果Q点选择的不太好,就会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
(6)、饱和失真与截止失真
顾名思义,工作到了饱和区就是饱和失真,即Q偏向饱和区,VCEQ比较小;
工作到了截止区就是截止失真,即Q偏向截止区,VCEQ比较大。
前面也说过,当输入信号>0,工作在Q左边,容易出现饱和失真,而输出信号因为有180°的反向,则是底部出现失真;而输入信号<0,工作在Q右边,容易出现截止失真,则是顶部出现失真。
2、C级反馈偏置
(1)、偏置分析
IRC=IB+IC,因IB较小,因此IC≈IRC,为使得Q点居中,VCQ=VCC/2,因此ICQ=(VCC-VCQ)/RC,而IBQ=ICQ/hFE,VBQ=VCQ-VRB=VCQ-IBQ*RB,VEQ=VBQ-0.7V。因此几乎所有参数也可以顺利计算。
其他的本质和上述分压偏置几乎一样,不再进行参数。
五、基本共集电级放大电路
此时在交流等效电路模型下,可以分析出Av=(RE||RL)/(r'e+RE||RL),如果r'e很小忽略不计的话,Av就趋近于1,而同时Ve端的输出和Vb的输出相位是一致的,这就是跟随器。
由上图可以计算VBQ、VEQ,IEQ不再进行阐述。
r'e=25mV/IE=5.8Ω,和上述r'e忽略不计相符。计算Av≈0.989。
R‘in=hfe*(r'e+RE||RL)=88.5kΩ。
Rin=R1||R2||R’in=8.17kΩ,而
Ai=Av*Rin/(RE||RL),所以可以见得:
电流增益由非常多的参数决定,核心参数即RE、RL、R1、R2,因此如果选择R1、R2去分压静态工作点,并非随便去选阻值,即18k与18k和180k与180k分压一致,但是电流、阻抗等影响非常大。
很经典的共射级电压放大+共集电极电流放大,实现音响。
六、基本共基极放大电路
因为用的比较少,讨论的内容不多,一般淡出你计算输入阻抗、电压增益、电流增益等。
可以直接计算VBQ、VEQ、ICQ
此时RIN=r'e=25mV/IE,Av=RC||RL/r'e,Ai≈1。
六、三种放大电路的比较
简单而言:
1、共发射极:既有电压增益、又有电流增益,但是相位相反,输入阻抗居中,输出阻抗大,多用于中间级;
2、共集电极:无电压增益、有电流增益,相位相同,输入阻抗大、输出阻抗小,因此做输入级的功放或者输出端的功放;
3、共基极电路:有电压增益、无电流增益、相位相同,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大,高频特性比共发射极好,因此对于高频而言,调整到输入阻抗50Ω还是比较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