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关于风险系统解读最全最专业文章:一篇文章讲透风险,跨学科搞懂风险游戏规则,风险信任风险主观性客观性风险本质人格特质与风险态度技术风险系统风险社会新产品风险

一直有计划写一本跨学科讲透风险的书,碍于时间问题没有得以实施。

现在把过去的思考简明扼要梳理下以期待对后来人有些许帮助。

一次性和盘托出,也算是对过去多年思考的交待。

文章有点长,分为13个篇章:

1.跨学科深入理解风险:关键问题与思考框架

2.2008全球金融危机:信任与风险的跨学科分析

3.风险的上帝视角:人类社会的核心动力

4.风险的本质:多维度分析

5.风险的客观性、主观性及个体差异

6.人格特征与风险态度的关系详解

7.销售人员的风险应用案例:恍然大悟的时刻

8.系统化风险观:全面框架

9.特斯拉电动汽车业务:跨学科风险系统分析

10.RADAR风险应对框架: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模型

11.PRISM个人风险管理框架:有效看透并驾驭风险

12.新品上市的风险管理:一个营销与销售案例解析

13.关于风险,推荐5本通透的书

1.跨学科深入理解风险:关键问题与思考框架

“世界上有一半的问题背后都和风险有扯不清的关系”

                                                        @唐兴通

每个学科都在用自己的蛮力来看待风险,解读风险,处理风险

从跨学科的角度来看,风险是一个复杂而多层面的概念。让我们一览各个学科对风险的观点:

1. 哲学与认识论视角

  • 风险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主观构建的?

  • 我们如何知道我们知道(或不知道)某个风险?

  • 不确定性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风险感知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

  • 在不同的文化和哲学传统中,风险概念有何不同?

2. 心理学视角

  • 人类大脑如何处理和评估风险信息?

  • 认知偏差如何影响我们对风险的理解和反应?

  • 情绪在风险感知和决策中扮演什么角色?

  • 个人特质(如风险偏好)是如何形成的?它们如何影响风险行为?

  • 群体动力如何影响风险感知和风险承担行为?

3. 社会学与人类学视角

  • 不同社会和文化如何定义和应对风险?

  • 社会结构如何影响风险的分配和感知?

  • 媒体和信息传播如何塑造公众对风险的认知?

  • 风险如何影响社会凝聚力和社会变革?

  • 全球化如何改变了风险的性质和分布?

4. 经济学与金融学视角

  • 如何量化和定价风险?

  • 风险与回报的关系是否总是正相关的?

  • 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区别和管理方法是什么?

  • 行为经济学如何解释人们在面对风险时的非理性行为?

  • 金融创新(如衍生品)如何改变了风险的性质和管理方式?

5. 政治学与公共政策视角

  • 政府在管理公共风险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 如何在个人自由和公共安全之间取得平衡?

  • 风险沟通在公共政策中的重要性和挑战是什么?

  • 国际合作如何影响全球风险的管理?

6. 科学与技术视角

  • 科学方法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量化风险?

  • 新兴技术(如AI、基因编辑)带来了哪些新的风险类型?

  • 技术进步如何改变了我们识别和管理风险的能力?

  • 在科学不确定性下,我们应如何制定政策和做出决策?

  • 大数据和预测分析在风险管理中的潜力和局限性是什么?

7. 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视角

  • 气候变化如何改变了我们对风险的理解和管理方式?

  • 如何权衡短期利益和长期环境风险?

  • 生态系统韧性与人类社会风险管理之间有什么联系?

  • 可持续发展目标如何影响全球风险管理策略?

  • 环境正义:风险和环境负担在不同群体间如何分配?

8. 伦理学与道德哲学视角

  • 在风险决策中,我们应该遵循什么样的伦理原则?

  • 如何平衡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在风险管理中的冲突?

  • 跨代风险(如气候变化)带来了哪些独特的伦理挑战?

  • 在风险管理中,我们对未来世代负有什么样的道德责任?

  • 风险的公平分配:什么是公平的,谁来决定?

9. 系统理论与复杂性科学视角

  • 如何理解和管理复杂系统中的风险?

  • 涌现性质和非线性效应如何影响风险动态?

  • 韧性思维如何改变我们的风险管理方法?

  • 系统中的反馈循环如何放大或减缓风险?

  • 如何在复杂系统中识别和管理级联失效风险?

10. 历史学视角

  • 历史上的重大风险事件给我们什么启示?

  • 社会对风险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如何随时间演变?

  • 历史上的成功和失败风险管理案例有哪些?

  • 长期历史趋势如何影响我们对未来风险的理解?

  • 我们如何从历史中学习,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未知风险?

深入理解风险需要我们跨越学科界限,从多角度思考这些复杂问题。通过探讨这些问题,我们可以:

  1. 培养系统性思维,理解风险的多维度性质

  2. 认识到风险管理中的权衡和悖论

  3. 发展批判性思维,质疑常规风险管理方法

  4. 提高对新兴风险的敏感度

  5. 培养更全面、更富同情心的风险管理方法

成为风险方面的"明白人"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智慧。它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反思,并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中保持谦逊。通过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发展出一种更加成熟、全面的风险观,从而在个人生活和专业领域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2.2008全球金融危机:信任与风险的跨学科分析

1. 金融危机背景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始于美国次贷市场崩溃,迅速蔓延至全球金融体系,导致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这场危机涉及复杂的金融产品、监管失效、市场恐慌,以及深刻的信任崩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案例来探讨信任与风险的多维关系。

2. 跨学科分析

2.1 经济学视角

  • 风险定价失误:金融机构低估了复杂衍生品(如CDOs)的风险,导致错误的定价和过度杠杆。

  • 信任与市场流动性:银行间信任的崩塌导致了流动性危机,凸显了信任在维持金融系统运作中的核心作用。

  • 道德风险:"大而不能倒"的理念创造了道德风险,银行过度承担风险,信赖政府最终会进行救助。

2.2 心理学视角

  • 认知偏差:确认偏差和近因偏差导致投资者和监管者忽视了危机的早期警告信号。

  • 群体思维:金融界的群体思维加剧了风险承担行为,抑制了不同声音。

  • 恐慌心理:当危机爆发时,恐慌情绪迅速蔓延,导致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信任的急剧下降。

2.3 社会学视角

  • 社会网络效应:金融精英的紧密社交网络加速了风险行为的传播,同时也加剧了危机时的信任崩塌。

  • 制度信任:公众对金融机构和监管体系的信任受到严重打击,影响持续至今。

  • 社会不平等:危机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导致对整个经济系统公平性的质疑。

2.4 政治学视角

  • 监管失效:政治压力和监管松懈允许了过度风险行为的积累。

  • 危机应对:政府的救市行动虽然稳定了经济,但也引发了对"救助华尔街"公平性的质疑。

  • 国际协调:危机凸显了全球金融治理中的信任和合作挑战。

2.5 伦理学视角

  • 道德危机:金融创新带来的道德问题,如将风险转嫁给不知情的投资者。

  • 责任与问责:危机后对责任追究的讨论,反映了社会对公平和正义的期望。

  • 短期主义vs长期责任:金融业的短期利益导向与社会长期福祉之间的冲突。

2.6 技术与信息科学视角

  • 复杂性与透明度:金融产品的复杂性降低了市场透明度,增加了信任障碍。

  • 信息不对称:关键信息的不对称分布加剧了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任赤字。

  • 风险模型局限性:过度依赖不完善的数学模型低估了系统性风险。

2.7 系统科学视角

  • 系统性风险:危机揭示了金融系统的高度互联性如何放大局部风险。

  • 反馈循环:信任丧失和市场恐慌之间的正反馈循环加速了危机蔓延。

  • 韧性vs效率:追求效率的金融体系缺乏应对冲击的韧性。

3. 关键洞见

  1. 信任的脆弱性与重要性:

    • 金融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信任之上。信任的崩塌可以迅速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

    • 重建信任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远比失去信任容易。

  2. 风险的互联性与复杂性:

    • 在高度互联的系统中,局部风险可以快速演变为系统性风险。

    • 复杂性增加了风险评估的难度,同时也可能掩盖潜在的系统性脆弱性。

  3. 信息、透明度与信任的关系:

    • 信息不对称和缺乏透明度是导致信任危机的关键因素。

    • 提高透明度和改善信息流通可以增强系统韧性,但可能牺牲部分效率。

  4. 制度与个人行为的互动:

    • 制度设计(如激励机制)深刻影响个人的风险行为和信任决策。

    • 个人行为的集体效应可以改变或破坏制度设计的初衷。

  5. 短期vs长期视:

    • 过度关注短期利益可能积累长期风险,损害长期信任。

    • 平衡短期效率和长期韧性是风险管理的核心挑战。

  6. 跨学科视角的重要性:

    • 单一学科的视角无法完全把握复杂系统中的风险和信任动态。

    • 整合多学科洞见对于理解和管理复杂风险至关重要。

4. 启示与应用

  1. 风险管理改革:

    • 加强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管理。

    • 开发更全面、动态的风险评估模型。

  2. 监管方法创新:

    • 采用更灵活、前瞻性的监管方法。

    • 加强跨国监管合作,应对全球性金融风险。

  3. 信任重建机制:

    • 提高金融体系的透明度和可问责性。

    • 改善金融教育,增强公众的金融素养。

  4. 激励机制重设:

    • 设计能够平衡短期效益和长期风险的激励机制。

    • 加强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特殊监管。

  5. 韧性文化培养:

    • 在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中培养质疑精神和多元思维。

    • 鼓励"devils advocate"角色,防止群体思维。

  6. 技术与伦理的平衡:

    • 利用科技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同时注意伦理考量。

    • 在金融创新中纳入伦理审查机制。

通过这个案例的跨学科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信任与风险在复杂系统中的深刻互动。这种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的危机,也为未来的风险管理和信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个人、组织和社会层面,培养对复杂性的认知,保持开放和批判性思维,以及持续学习和适应的能力,将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关键。

3.风险的上帝视角:人类社会的核心动力

1. 风险作为进化动力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风险一直是推动生命进化的关键因素:

  • 适应性:面对环境风险,生物不断进化以提高生存几率。

  • 人类智慧:我们的大脑很可能就是为了更好地预测和应对风险而进化的。

  • 社会合作:为了应对共同的风险,人类学会了合作,形成了社会。

2. 风险与创新

风险是创新和进步的催化剂:

  • 突破性创新:几乎所有重大创新都伴随着巨大风险。

  • 企业家精神:愿意承担风险的企业家推动了经济和技术的发展。

  • 科学探索:科学研究本质上是一个不断冒险、试错的过程。

3. 风险与经济

风险是经济活动的核心要素:

  • 市场机制:价格本质上是对风险的一种量化。

  • 金融体系:整个金融体系都建立在风险管理和转移的基础上。

  • 保险业:这个万亿级产业就是围绕风险构建的。

4. 风险与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和分散风险而形成的:

  • 政府职能: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管理社会风险。

  • 法律制度:法律本质上是一种风险管理机制。

  • 社会保障:福利制度是社会层面的风险分散机制。

5. 风险与个人发展

个人生活中的许多决策和行为都与风险密切相关:

  • 教育投资:接受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降低未来风险的投资。

  • 职业选择:不同职业带来不同的风险-回报组合。

  • 人际关系:建立关系(如约会、婚姻)本质上是一种风险管理行为。

6. 风险与文化

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如何看待和处理风险:

  •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对风险的态度差异很大,影响其发展路径。

  • 艺术创作:许多艺术作品本质上是对未知和风险的探索。

  • 宗教信仰:可以被视为一种应对生存风险的文化适应。

7. 风险与技术

技术发展与风险管理密不可分:

  • 信息技术:本质上是为了更好地预测和管理风险。

  • 医疗技术:主要目的是降低健康风险。

  • 人工智能:可以看作是人类应对复杂风险的终极工具。

8. 风险与未来

人类社会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管理全球性风险:

  • 气候变化:可能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系统性风险。

  • 技术风险:如AI失控、生物技术滥用等。

  • 社会不平等:可能导致社会动荡的系统性风险。

从"上帝视角"来看,风险不仅仅是一个需要管理的问题,更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它塑造了我们的生物学特征、社会结构、经济系统、文化传统,并将继续影响我们的未来。理解风险的这种普遍性和根本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个人决策、组织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本质。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或许我们应该将风险视为机遇的另一面,是推动进步和创新的必要元素。关键在于如何在承担必要风险以获得进步的同时,有效管理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的系统性风险。

4.风险的本质:多维度分析

1. 不确定性

风险的核心是不确定性。它代表了未来事件的不可预测性,以及我们对这些事件的认知局限。

  • 可能性与概率:风险涉及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常用概率来量化。

  • 知识的局限:我们对未来的认知永远是不完整的,这种认知不确定性是风险的根源之一。

2. 潜在损失或收益

风险不仅仅关于负面结果,还包括潜在的正面结果。

  • 双面性:风险可能带来损失,也可能带来收益。这就是为什么在金融领域,高风险往往与高回报相关联。

  • 价值影响:风险的本质在于它可能对我们重视的事物(如健康、财富、幸福等)产生影响。

3. 时间维度

风险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概念。

  • 短期与长期:某些风险可能在短期内显现,而其他风险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体现。

  • 累积效应:一些风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累积,如环境污染的长期影响。

4. 主观性与客观性

风险同时具有主观和客观的特性。

  • 客观风险:可以通过数据和统计方法来测量的风险。

  • 主观风险:个人或群体对风险的感知,受到心理、文化和经验的影响。

5. 系统性与非系统性

风险可以分为系统性和非系统性两种。

  • 系统性风险:影响整个系统或市场的风险,无法通过分散化来消除。

  • 非系统性风险:特定于某个实体或事件的风险,可以通过分散化来减少。

6. 可控性与不可控性

风险的本质还涉及我们对它的控制能力。

  • 可控风险:通过适当的管理和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或消除的风险。

  • 不可控风险:超出我们控制范围的风险,如自然灾害。

7. 互联性

在现代复杂社会中,风险往往是相互关联的。

  • 风险的传播:一个领域的风险可能迅速蔓延到其他领域。

  • 系统性影响:某些风险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系统的不稳定。

风险的本质是多维度的,涉及不确定性、潜在影响、时间、主观性与客观性、系统性特征、可控性以及互联性。理解风险的这些核心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种类型的风险,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更广泛的社会经济环境中。

5.风险的客观性、主观性及个体差异

1. 风险的客观性

风险确实存在客观的一面,这主要体现在:

  • 统计数据:通过大量数据和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客观地计算某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 可测量的后果:某些风险的潜在后果是可以客观量化的,如金融损失、健康影响等。

  • 科学研究:科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客观地评估和测量某些类型的风险。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数据客观地计算出某地区发生地震的概率,或者吸烟导致肺癌的风险。

2. 风险的主观性

然而,风险也有很强的主观性:

  • 个人感知:每个人对风险的理解和感知都不同,受到个人经验、知识背景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对同样的风险有不同的态度和理解。

  • 情境依赖: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对相同风险的态度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对于飞行安全,尽管统计数据表明飞机是非常安全的交通工具,但很多人仍然对飞行感到恐惧。

3. 不同人格特征对风险的态度

个体的人格特征确实会显著影响他们对风险的态度和反应:

  • 风险偏好:有些人天生就更喜欢冒险,而另一些人则更倾向于保守。

  • 神经质特征:高神经质的个体可能会对风险更敏感,倾向于过度担忧。

  • 开放性:高开放性的个体可能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因此对某些风险的容忍度更高。

  • 尽责性:高尽责性的个体可能会更加谨慎,倾向于仔细评估风险。

  • 外向性:外向的人可能更容易接受社交风险。

4. 风险态度的影响因素

除了人格特征,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个体对风险的态度:

  • 年龄和生命阶段:年轻人可能更倾向于冒险,而年长者可能更加保守。

  • 教育和专业背景:不同的知识背景会影响人们如何评估和应对风险。

  • 过往经历:个人的生活经历,特别是与风险相关的经历,会深刻影响其风险态度。

  • 社会角色: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如父母、管理者)可能会影响其风险决策。

5. 风险认知的偏差

人们在认知风险时常常存在一些普遍的偏差:

  • 可用性偏差:容易想到的风险往往被高估。

  • 控制错觉: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对风险的控制能力。

  • 乐观偏差:人们通常认为好事更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而坏事更可能发生在他人身上。

风险既有客观的一面,也有主观的一面。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和统计数据客观地评估某些风险,但个体对风险的感知和反应却高度主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理解风险的这种双重性质,以及个体差异对风险态度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风险沟通和管理策略至关重要。在实际情况中,我们需要平衡客观风险评估和主观风险感知,以做出更好的决策。

6.人格特征与风险态度的关系详解

1. 风险偏好

风险偏好是指个体对风险的一般态度,从追求风险到规避风险不等。

理论背景

  • 风险偏好被认为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部分受环境影响。

  • 在心理学和经济学中,风险偏好被视为一个重要的个体差异变量。

实际表现

  • 高风险偏好者:

    • 更可能参与极限运动

    • 在投资中更倾向于选择高风险高回报的选项

    • 可能更容易尝试新事物或冒险行为

  • 低风险偏好者:

    • 倾向于选择稳定、可预测的生活方式

    • 在投资中更可能选择保守的策略

    • 可能会过度规避可能带来收益的风险

潜在影响

  • 职业选择: 高风险偏好者可能更倾向于创业或选择波动性大的行业

  • 决策行为: 影响从日常小决定到重大人生选择的各种决策

  • 健康行为: 可能影响个体是否采取预防性健康措施

2. 神经质特征

神经质是指个体体验负面情绪的倾向,如焦虑、抑郁、易怒等。

理论背景

  • 神经质是大五人格特质之一,反映了情绪稳定性的个体差异。

  • 高神经质往往与更强的威胁敏感性相关。

实际表现

  • 高神经质个体:

    • 对潜在威胁更敏感,可能会过度关注风险

    • 倾向于夸大负面后果的可能性

    • 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更容易感到焦虑

  • 低神经质个体:

    • 情绪更稳定,不太容易被潜在风险困扰

    • 可能更客观地评估风险

潜在影响

  • 决策过程: 高神经质者可能在决策时更谨慎,但也可能因过度担忧而错失机会

  • 压力应对: 在高风险情况下,高神经质者可能更容易感到压力

  • 健康行为: 可能导致过度担心健康问题,或者采取更多预防措施

3. 开放性

开放性反映了个体对新经验、创意和多样性的接纳程度。

理论背景

  • 开放性是大五人格特质之一,与创造力、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相关。

  • 高开放性通常与更广泛的兴趣和更灵活的思维方式相关。

实际表现

  • 高开放性个体:

    • 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和未知体验

    • 可能更容易接受创新和变革

    • 对某些类型的风险(如尝试新食物、旅行到陌生地方)有更高的容忍度

  • 低开放性个体:

    • 倾向于喜欢熟悉和传统的事物

    • 可能对变化和不确定性感到不适

潜在影响

  • 创新接受度: 高开放性者可能更早采用新技术或新方法

  • 文化适应: 在跨文化环境中,高开放性可能有助于更好地适应

  • 学习和成长: 可能影响个体寻求新知识和技能的倾向

4. 尽责性

尽责性反映了个体的自律、尽职尽责和目标导向程度。

理论背景

  • 尽责性是大五人格特质之一,与组织能力、可靠性和谨慎性相关。

  • 高尽责性通常与更好的计划能力和自我控制相关。

实际表现

  • 高尽责性个体:

    • 倾向于仔细规划和考虑决策的后果

    • 更可能采取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

    • 在承担风险时可能更加谨慎和有计划

  • 低尽责性个体:

    • 可能更随意地对待风险

    • 不太可能详细规划或考虑长期后果

潜在影响

  • 风险管理: 高尽责性者可能更擅长识别和管理潜在风险

  • 长期规划: 可能影响退休计划、健康管理等长期决策

  • 职业成功: 高尽责性通常与更好的职业表现相关,部分原因是更好的风险管理

5. 外向性

外向性反映了个体在社交互动中的舒适度和能量水平。

理论背景

  • 外向性是大五人格特质之一,与社交能力、积极情绪和刺激寻求相关。

  • 高外向性通常与更强的奖励敏感性相关。

实际表现

  • 高外向性个体:

    • 更容易接受社交风险,如主动与陌生人交谈

    • 可能更愿意参与群体活动或公开场合表现

    • 在社交决策中可能更大胆

  • 低外向性个体:

    • 可能更谨慎地对待社交互动

    • 在需要公开表现或群体参与的情况下可能感到不适

潜在影响

  • 社交网络: 高外向性者可能建立更广泛的社交网络,这可能成为应对风险的资源

  • 职业选择: 可能影响个体是否选择需要频繁社交互动的职业

  • 沟通风格: 在团队合作或领导角色中,可能影响个体如何处理人际风险

人格特征对个体的风险态度和行为有显著影响。理解这些关系对于个人发展、组织管理和社会政策制定都有重要意义。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关系是一般趋势,个体行为还受到具体情境、经验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避免简单化或过度泛化。

7.销售人员的风险应用:恍然大悟的时刻

1. 客户沟通:从"推销"到"风险预防"

传统思维:销售员小李总是努力向客户推销产品的所有功能,认为信息越多越好。

风险视角:小李学习过风险管理后,突然意识到过度信息可能带来的风险:

  • 信息过载风险:客户可能感到困惑,无法做出决策

  • 误解风险:某些功能可能被错误理解,导致后期不满

  • 期望管理风险:过高承诺可能导致客户期望无法满足

小李改变了沟通策略,聚焦在了解客户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介绍产品。他还主动指出产品的局限性,帮助客户做出明智决策。结果,客户反馈变得更加积极,成交率反而提高了。

有效的客户沟通不仅是传递信息,更是一种风险管理过程。

2. 报价策略:从"争取每单"到"组合优化"

传统思维:销售经理张强一直追求高成交率,对每个潜在客户都给出最优惠的价格。

风险视角:在一次销售分析会上,张强突然站在风险的角度醒悟:

  • 利润率风险:过度追求成交率可能牺牲整体利润

  • 客户质量风险:低价可能吸引了不适合的客户,增加后期服务成本

  • 市场定位风险:频繁降价可能损害品牌价值

张强开始将客户分类,对不同类型客户采用不同的报价策略。他甚至主动放弃了一些低质量的交易机会,转而专注于高价值客户。尽管成交率略有下降,但团队的整体业绩和利润率显著提升。

有效的报价策略应该是一个风险平衡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追求每一笔交易。

3. 客户关系管理:从"维护关系"到"风险分散"

传统思维:资深销售代表王美丽一直专注于维护几个大客户,认为这是最安全的策略。

风险视角:在一次市场动荡后,王美丽意识到客户集中带来的风险:

  • 依赖风险:过度依赖少数客户可能导致业务不稳定

  • 谈判劣势风险:大客户可能利用其重要性要求更多优惠

  • 行业风险:如果这些客户所在行业遇到问题,销售业绩将大幅下滑

王美丽开始主动拓展不同行业的客户,同时培养了一批中小客户。虽然短期内工作量增加,但她的业绩变得更加稳定,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应该考虑客户组合的风险分散,而不仅仅是维护现有关系。

4. 新产品推广:从"全力推广"到"控制风险暴露"

传统思维:产品经理李明总是热衷于向所有客户推广最新产品,认为新就是好。

风险视角:在一次产品召回事件后,李明重新思考了新产品推广策略:

  • 产品风险:新产品可能存在未知问题

  • 声誉风险:如果新产品出现重大问题,可能影响整个品牌形象

  • 机会成本风险:过度关注新产品可能忽视现有稳定产品线

李明开始采用分阶段、小规模的方式推广新产品。他选择了一些长期合作、能够提供有价值反馈的客户作为早期采用者。这不仅降低了潜在风险,还通过早期用户的反馈改进了产品,最终实现了更成功的全面推广。

新产品推广应该是一个谨慎的风险管理过程,而不是盲目的全面铺开。

5. 销售目标设定:从"激进挑战"到"风险平衡"

传统思维:销售总监陈强一直倡导设定激进的销售目标,认为这能激发团队潜力。

风险视角:在经历了几次因目标过高导致的团队士气低落后,陈强重新思考了目标设定:

  • 士气风险:无法实现的目标可能打击团队积极性

  • 行为风险:过高目标可能导致销售人员采取不当行为(如过度承诺)

  • 资源分配风险: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可能导致资源错误配置

陈强开始采用更科学的目标设定方法。他结合市场分析、历史数据和团队能力,设定了既有挑战性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同时,他引入了情景规划,为不同的市场情况准备了相应的目标调整方案。结果,团队的士气和实际表现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科学的销售目标设定是一个平衡激励和风险的过程,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将风险管理思维融入销售过程,能够带来全新的洞察和更好的结果。销售不仅仅是追求短期业绩,更是一个需要平衡多种因素的复杂过程。采用风险管理的视角,可以帮助销售人员:

  1. 更全面地理解销售活动的潜在影响

  2. 做出更明智、更可持续的决策

  3. 提高长期业绩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4. 增强应对市场变化和不确定性的能力

对于销售人员来说,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可能会带来"恍然大悟"的时刻,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发现优化和改进的机会。通过将风险管理原则应用到销售实践中,销售团队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独特的优势。

8.系统化风险观:全面框架

1. 风险识别

1.1 全面扫描

  • 使用PESTEL分析(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法律)识别宏观风险

  • 行业特定风险分析

  • 组织内部风险审计

1.2 风险分类

  • 战略风险 vs 运营风险

  • 财务风险 vs 非财务风险

  • 内部风险 vs 外部风险

  • 可控风险 vs 不可控风险

1.3 新兴风险识别

  • 趋势分析和预测

  • 情景规划

  • 专家咨询和德尔菲法

2. 风险评估

2.1 定量评估

  • 概率计算

  • 预期损失计算

  • 蒙特卡洛模拟

  • 价值at风险(VaR)分析

2.2 定性评估

  • 风险矩阵(概率 x 影响)

  • 专家判断

  • 情景分析

2.3 风险相互作用

  • 相关性分析

  • 系统动力学模型

  • 网络分析

3. 风险管理策略

3.1 风险应对策略

  • 规避:完全避开风险

  • 减轻:降低风险概率或影响

  • 转移: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如保险)

  • 接受:承担风险并制定应对计划

3.2 风险优化

  • 风险-收益权衡分析

  • 组合理论应用

  • 实物期权分析

3.3 韧性建设

  • 业务连续性计划

  • 危机管理预案

  • 组织适应性培养

4. 风险监控与报告

4.1 关键风险指标(KRIs)

  • 设定风险阈值

  • 实时监控系统

  • 预警机制

4.2 风险报告

  • 风险仪表板

  • 定期风险审查会议

  • 利益相关者沟通策略

4.3 持续学习与改进

  • 事后分析(Post-mortem analysis)

  • 最佳实践分享

  • 风险管理成熟度评估

5. 风险文化与治理

5.1 风险意识培养

  • 员工培训计划

  • 风险沟通策略

  • 激励机制设计

5.2 风险治理结构

  • 董事会层面的风险监督

  • 风险管理委员会

  • 三线防御模型

5.3 道德与合规

  • 道德准则制定

  • 合规管理体系

  • 举报机制

6. 技术与数据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6.1 大数据分析

  • 预测性分析

  • 异常检测

  • 社交媒体监控

6.2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 风险模型优化

  • 自动化风险评估

  •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6.3 区块链技术

  • 供应链风险管理

  • 智能合约

  • 身份验证和欺诈防范

7. 跨领域风险整合

7.1 企业风险管理(ERM)

  • 全面风险评估

  • 风险偏好设定

  • 战略与风险管理的整合

7.2 可持续发展与风险

  • ESG(环境、社会、治理)风险评估

  • 气候变化风险管理

  • 社会责任与声誉风险

7.3 地缘政治风险

  • 国家风险评估

  • 贸易政策影响分析

  • 跨国经营风险管理

系统地看待风险需要我们采取全面、动态和整合的方法。它不仅涉及技术性的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还包括组织文化、治理结构和战略决策的方方面面。在日益复杂和相互关联的世界中,有效的风险管理已成为组织生存和繁荣的关键。通过采用这种系统化的方法,组织可以更好地预测、准备和应对各种挑战,同时也能够识别和把握新的机遇。

9.特斯拉电动汽车业务:跨学科风险系统分析

1. 案例背景

特斯拉作为电动汽车行业的先驱,在推动可持续交通革命的同时,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挑战。公司的创新商业模式、前沿技术应用和全球化战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案例来探讨现代企业面临的复杂风险景观。

2. 跨学科风险分析

2.1 技术风险(工程学视角)

  • 电池技术:锂电池的安全性、续航能力和成本效益仍存在不确定性。

  • 自动驾驶系统:AI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面临技术和道德挑战。

  • 制造工艺:创新的制造方法(如巨型压铸机)带来质量控制风险。

2.2 供应链风险(运营管理视角)

  • 原材料供应:关键材料(如锂、镍、稀土)的供应波动和地缘政治风险。

  • 垂直整合:高度垂直整合的模式可能导致供应链僵化。

  • 全球化生产:不同地区的生产基地面临当地法规和文化差异的挑战。

2.3 市场风险(经济学视角)

  • 需求波动:电动汽车市场受政策补贴、油价变化等外部因素影响大。

  • 竞争加剧:传统汽车制造商和新兴电动车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 市场饱和:高端市场可能逐渐饱和,进入大众市场面临新的挑战。

2.4 金融风险(财务学视角)

  • 资本需求:持续的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张需要大量资本支持。

  • 股价波动:高估值带来的股价大幅波动风险。

  • 外汇风险:全球化经营面临汇率波动风险。

2.5 监管风险(法律学视角)

  • 安全法规:自动驾驶技术面临的法律和监管不确定性。

  • 环境法规:电池生产和回收的环境合规要求日益严格。

  • 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摩擦可能影响全球化战略。

2.6 品牌和声誉风险(市场营销视角)

  • 产品召回:可能因技术问题导致大规模召回,影响品牌形象。

  • 社交媒体危机:高管言论或用户投诉可能迅速引发社交媒体危机。

  • 期望管理:市场对新产品和功能的高期望可能带来失望风险。

2.7 人力资源风险(组织行为学视角)

  • 人才竞争:高科技人才的激烈竞争,尤其在AI和电池技术领域。

  • 企业文化:高压工作环境可能导致员工倦怠和流失。

  • 关键人物依赖:对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的高度依赖。

2.8 环境风险(环境科学视角)

  • 原材料开采:电池原材料开采对环境的影响面临审查。

  • 碳足迹:尽管是电动车,生产过程的碳排放仍面临挑战。

  • 电池回收:大规模电池回收的环境和经济可行性存疑。

3. 关键洞见

  1. 技术创新与风险并存:

    • 前沿技术带来竞争优势,同时也带来技术不确定性和安全风险。

    • 需要在创新速度和可靠性之间寻找平衡。

  2. 供应链脆弱性:

    • 垂直整合策略虽然提高了控制力,但也增加了供应链风险。

    • 关键原材料的供应安全关乎企业的长期生存。

  3. 市场动态与政策影响:

    • 电动车市场高度依赖政策支持,政策变化可能带来重大影响。

    • 从高端市场向大众市场过渡面临新的挑战和风险。

  4. 监管环境的复杂性:

    • 全球不同地区的法规差异增加了合规的复杂性。

    • 新技术(如自动驾驶)面临的监管不确定性是重要风险因素。

  5. 品牌管理的重要性:

    • 高科技品牌面临着更高的公众期望和更严格的审视。

    • 社交媒体时代,声誉风险管理变得尤为关键。

  6. 人才和文化的挑战:

    • 保持创新文化与防止员工倦怠之间存在张力。

    • 降低对关键个人的依赖是长期稳定的必要条件。

  7. 环境责任与商业目标的平衡:

    • 电动车企业面临更高的环境标准和公众期望。

    • 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

4. 实际启示

  1. 多元化风险管理策略:

    • 建立跨学科的风险评估团队,全面识别和评估各类风险。

    • 开发动态风险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响应快速变化的环境。

  2. 技术路线图与风险评估相结合:

    • 在技术开发过程中嵌入风险评估机制。

    • 建立技术风险早期预警系统,包括安全性和可靠性指标。

  3. 灵活的供应链战略:

    • 平衡垂直整合和外部合作,提高供应链韧性。

    • 探索关键原材料的替代来源和回收技术。

  4. 市场多元化:

    • 拓展产品线以应对不同市场段的需求变化。

    • 地理多元化以分散单一市场的政策风险。

  5. 前瞻性监管合规:

    • 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和政策对话。

    • 建立全球合规团队,应对不同地区的监管要求。

  6. 主动的声誉管理:

    • 制定危机公关预案,特别是针对社交媒体危机。

    • 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主动管理市场预期。

  7. 人才战略与企业文化建设:

    • 实施长期人才培养计划,降低对外部人才市场的依赖。

    • 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平衡创新压力和员工福祉。

  8. 环境责任整合:

    • 将环境考量纳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 投资开发更环保的生产工艺和回收技术。

通过特斯拉案例的跨学科风险分析,可以看到现代高科技企业面临的风险景观之复杂。这种复杂性要求企业采取全面、动态和前瞻性的风险管理方法。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理解这些跨学科风险的相互作用,并在战略决策中权衡各种风险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

同时,这也为风险管理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框架,说明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技术和市场环境中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10.RADAR风险应对框架: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模型

RADAR(Recognize, Assess, Develop, Act, Review)风险应对框架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风险。这个框架强调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循环过程,需要不断的调整和改进。

R - Recognize(识别)

目标:全面识别可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风险。

步骤:

  1. 环境扫描:使用PESTEL分析识别宏观风险

  2. 行业分析:Porter五力模型,识别行业特定风险

  3. 内部审计:流程分析,识别运营风险

  4. 利益相关者分析:识别关系风险

  5. 情景规划:识别潜在的未来风险

工具:

  • 风险清单

  • 头脑风暴会议

  • 德尔菲法

  • 根本原因分析

A - Assess(评估)

目标:量化风险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确定风险优先级。

步骤:

  1. 概率评估:确定每个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 影响评估:评估每个风险的潜在影响(财务、运营、声誉等)

  3. 风险评分:结合概率和影响,给每个风险评分

  4. 优先级排序:基于评分对风险进行排序

  5. 风险相关性分析:识别风险间的相互影响

工具:

  • 风险矩阵

  • 蒙特卡洛模拟

  • 决策树分析

  • 敏感性分析

D - Develop(制定)

目标:为已识别的风险制定应对策略和行动计划。

步骤:

  1. 战略选择:为每个高优先级风险选择适当的应对策略(规避、减轻、转移、接受)

  2. 行动计划制定:详细规划每个策略的实施步骤

  3. 资源分配:确定实施每个行动计划所需的资源

  4. 责任分配:明确每个行动计划的负责人

  5. 时间表制定:设定实施的时间表和里程碑

工具:

  • 策略地图

  • 成本效益分析

  • RACI矩阵(责任分配矩阵)

  • 甘特图

A - Act(行动)

目标:实施风险应对计划,并进行实时监控。

步骤:

  1. 计划启动:正式开始实施风险应对计划

  2. 持续沟通:确保所有相关方了解其角色和责任

  3. 进度跟踪:定期检查行动计划的实施进度

  4. 实时监控:使用KRI(关键风险指标)监控风险状态

  5. 快速响应:对超出阈值的风险指标迅速作出反应

工具:

  • 项目管理软件

  • 仪表板

  • 预警系统

  • 敏捷管理方法

R - Review(审查)

目标:评估风险应对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策略。

步骤:

  1. 效果评估:比较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

  2. 偏差分析:识别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异原因

  3. 经验总结:记录学到的经验教训

  4. 策略调整: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5. 持续改进:将学到的经验融入未来的风险管理过程

工具:

  • 平衡记分卡

  • 后事检讨会议

  • 连续改进模型(如PDCA循环)

  • 风险管理成熟度评估

框架的关键点

  1. 循环性:RADAR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强调风险管理是一个永不停止的循环。

  2. 灵活性:框架可以根据组织的规模和需求进行调整。

  3. 整合性:将风险管理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日常运营紧密结合。

  4. 前瞻性:通过情景规划和新兴风险识别,帮助组织为未来做好准备。

  5. 数据驱动:鼓励使用定量方法和先进技术来支持决策。

  6. 文化导向:强调建立风险意识文化,使风险管理成为每个人的责任。

  7. 学习导向:通过持续的审查和改进,促进组织学习和适应。

通过系统地应用RADAR框架,组织可以建立一个动态、响应迅速的风险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有效应对已知风险,还能为未知的挑战做好准备。

11.PRISM个人风险管理框架:有效看透并驾驭风险

PRISM代表Perceive(感知), Reflect(反思), Integrate(整合), Strategize(策略), Monitor(监控)。这个框架旨在帮助个人更好地识别、理解和管理生活中的风险,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实现个人目标。

P - Perceive(感知)

目标:提高对生活中各种风险的敏感度和认知能力。

步骤:

  1. 生活扫描:定期回顾生活的各个方面(健康、财务、职业、关系等)

  2. 情境意识:培养对周围环境和潜在风险的敏感性

  3. 信息收集:主动寻求和收集相关信息,增强对潜在风险的了解

  4. 直觉培养:学会信任并培养自己的直觉,它常常是早期风险警报系统

工具:

  • 生活领域清单(健康、财务、职业、关系、个人发展等)

  • 日记或反思日志

  • 新闻警报和RSS订阅

  • 冥想或正念练习,提高自我意识

R - Reflect(反思)

目标:深入思考已识别的风险,理解它们对个人生活的潜在影响。

步骤:

  1. 影响评估:思考每个风险可能对你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2. 概率估计:评估每个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 时间框架:考虑风险可能在短期、中期或长期内产生影响

  4. 价值观对照:反思这些风险如何与你的核心价值观和生活目标相关联

工具:

  • 个人风险矩阵(影响 vs 可能性)

  • 决策树

  • "五个为什么"技术(深入了解风险的根本原因)

  • 价值观澄清练习

I - Integrate(整合)

目标:将风险意识整合到日常生活和决策过程中。

步骤:

  1. 心态调整:将风险视为生活的自然部分,而不是需要完全避免的威胁

  2. 机会识别:学会在风险中发现潜在的机会

  3. 全局思考:考虑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潜在的连锁反应

  4. 个人哲学:发展个人的风险哲学,明确你对风险的总体态度

工具:

  • SWOT分析(针对重大生活决策)

  • 情景规划(想象不同的未来情景)

  • 思维导图(可视化风险之间的关系)

  • 个人使命宣言(包含对风险的态度)

S - Strategize(策略)

目标:为已识别的关键风险制定应对策略。

步骤:

  1. 优先级排序:确定需要立即关注的最重要风险

  2. 策略选择:为每个关键风险选择适当的应对策略(规避、减轻、转移、接受)

  3. 行动计划:制定具体的行动步骤来执行每个策略

  4. 资源评估:确定执行策略所需的资源(时间、金钱、技能等)

  5. 应急计划:为重大风险制定B计划

工具:

  • 个人风险应对策略表

  • 目标设定技巧(SMART目标)

  • 时间管理工具(如番茄工作法)

  • 财务规划工具(预算表、投资组合)

M - Monitor(监控)

目标:持续跟踪风险状况,并根据需要调整策略。

步骤:

  1. 定期审查:定期回顾你的风险清单和应对策略

  2. 进度跟踪:监控风险应对行动的执行情况

  3. 环境变化:关注可能影响风险状况的外部变化

  4. 自我反馈:评估你的风险管理效果,并从经验中学习

  5. 调整优化:根据新的信息和经验调整你的策略

工具:

  • 个人仪表板(跟踪关键生活指标)

  • 习惯追踪应用

  • 定期生活审查(如每月、每季度)

  • 学习日志(记录从每次风险经历中学到的教训)

应用PRISM框架的建议

  1. 开始小步:从生活中的一个领域开始应用这个框架,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

  2. 保持灵活:根据你的个人情况和需求调整框架。

  3. 培养习惯:将风险思考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一种习惯。

  4. 寻求反馈:与信任的朋友或导师讨论你的风险评估和策略。

  5. 持续学习:阅读相关书籍,参加课程,提高你的风险管理技能。

  6. 保持平衡:不要让风险管理导致过度焦虑,记住它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

  7. 庆祝成功:当你成功管理风险并获得积极结果时,给予自己肯定。

通过PRISM框架,你可以逐步提高对风险的认知和管理能力,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更好地驾驭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个人目标和提升生活质量。

12.新品上市的风险管理:一个营销与销售案例解析

案例背景

智能家居公司 "SmartLiving" 计划推出一款革新性的智能冰箱 "FreshMind"。这款产品集成了AI技术,可以监控食物新鲜度、自动生成购物清单、提供膳食建议等。公司高层对这款产品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成为公司进军高端市场的突破口。

营销与销售策略

  1. 产品定位:高端智能家居市场

  2. 目标客户:科技爱好者、高收入家庭

  3. 定价策略:premium定价,比传统高端冰箱高30%

  4. 营销渠道:社交媒体、科技博客、家居展会

  5. 销售策略:通过高端电器连锁店和在线平台销售

  6. 推广活动:邀请科技影响者体验并分享,大规模线上广告投放

风险角度解读

1. 市场接受度风险

风险描述:

  • 新技术可能未被主流市场充分理解和接受

  • 高价格可能限制潜在客户群体

深度分析:

  • 创新产品常面临"跨越鸿沟"的挑战,从早期采用者到主流市场的转换可能遇阻

  • 高端定价策略可能高估了目标客户的支付意愿,特别是在经济不确定时期

风险管理建议:

  • 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不同客户群体对智能冰箱功能的实际需求和支付意愿

  • 考虑推出不同价位的产品线,降低市场进入门槛

  • 制定详细的教育营销计划,帮助潜在客户理解产品价值

2. 品牌声誉风险

风险描述:

  • 产品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技术问题,影响用户体验

  • AI功能的隐私问题可能引发公众担忧

深度分析:

  • 高科技产品的小问题可能被放大,导致负面口碑快速传播

  • 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日益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可能成为品牌声誉的潜在威胁

风险管理建议:

  • 加强质量控制,进行广泛的beta测试

  • 制定全面的隐私保护政策,并在营销中强调数据安全措施

  •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用户投诉和负面反馈

3. 渠道冲突风险

风险描述:

  • 线上直销可能与传统零售渠道产生冲突

  • 不同销售渠道的定价和促销策略可能不一致

深度分析:

  • 多渠道策略虽然可以扩大覆盖面,但也增加了渠道管理的复杂性

  • 渠道冲突可能导致某些重要零售伙伴降低对产品的支持力度

风险管理建议:

  • 制定清晰的渠道策略,明确各渠道的角色和目标客户群

  • 建立统一的定价和促销政策,确保各渠道间的公平竞争

  • 为实体零售商提供独特的增值服务,如专属培训、展示支持等

4. 供应链风险

风险描述:

  • 新技术组件可能面临供应不稳定或成本波动

  • 产品需求预测不准可能导致库存问题

深度分析:

  • 创新产品常常依赖特定供应商,增加了供应链的脆弱性

  • 需求预测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库存积压或供不应求的情况

风险管理建议:

  • 寻找并培养多个关键组件供应商,降低依赖风险

  • 采用柔性生产策略,能够快速调整产量

  • 实施数据驱动的需求预测模型,结合市场反馈实时调整生产计划

5. 竞争对手反应风险

风险描述:

  • 竞争对手可能快速模仿产品功能

  • 可能面临价格战,压缩利润空间

深度分析:

  • 科技行业的快速迭代特性使得创新优势可能很快被削弱

  • 大型竞争对手可能利用规模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快速抢占市场

风险管理建议:

  • 加强核心技术的专利保护

  • 制定产品快速迭代计划,保持技术领先性

  • 培养强大的品牌忠诚度,不仅依赖产品功能,还要强化品牌情感连接

6. 营销效果评估风险

风险描述:

  • 大规模营销投入可能无法带来相应的销售回报

  • 难以准确衡量不同营销渠道的效果

深度分析:

  • 高端产品的销售周期较长,难以直接评估短期营销活动的效果

  • 多渠道营销策略增加了准确归因的难度

风险管理建议:

  • 实施全渠道营销归因模型,更科学地评估各渠道效果

  • 设置多个评估指标,包括品牌知名度、客户询盘量等中间指标

  • 采用A/B测试等方法,持续优化营销策略

综合启示

  1. 整体性思维:营销和销售策略的制定需要考虑产品、市场、渠道、竞争等多方面因素,采用系统性的风险评估方法。

  2. 灵活性与适应性:面对高度不确定的市场环境,策略需要有足够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快速调整。

  3. 数据驱动决策: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提高预测准确性,实现更精准的风险管理和决策制定。

  4. 持续学习与调整:将每次营销活动和销售策略视为学习机会,不断积累经验,优化风险管理流程。

  5. 跨部门协作:有效的风险管理需要营销、销售、研发、供应链等部门的紧密合作,形成统一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文化。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制定和执行营销销售策略时,采用风险管理的视角可以帮助企业更全面地评估潜在挑战,制定更稳健的策略,并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规避潜在的陷阱,还能够识别新的机会,最终实现更可持续的市场成功。

13.关于风险,推荐5本通透的书

  1. 《创新的扩散》

  2. 《种子用户方法论》

  3. 《黑天鹅》

  4. 《反脆弱》

  5. 《灰犀牛》


http://www.mrgr.cn/news/57300.html

相关文章:

  • RSocket vs WebSocket:Spring Boot 3.3 中的两大实时通信利器
  • 免费开源Odoo软件如何实现电商仓库高效发货
  • 【Lean 4 学习】用Lean 4证明自然数的平方差公式
  • 地图导航平台怎么标注店铺定位?
  • python气象学习笔记(七):EOF分析运用及代码分析
  • 根据json转HttpClient脚本
  • 栈和队列代码
  • ARM/Linux嵌入式面经(五二):华为
  • Spring 设计模式之单例模式
  • C++新基础类型(C++11~C++20)
  • ECharts图表图例11
  • 解决cad找不到vcruntime140_1.dll,无法继续执行代码的6种方法
  • 《YOLO 目标检测》—— YOLO v3 详细介绍
  • 拟态UI3.0个人页
  • django模板相关配置
  • 一个将.Geojson文件转成shapefile和kml文件的在线页面工具(续)
  • hive数据库,表操作
  • 前缀和 有图文 超详细整理通俗易懂
  • OpenEular + KVM + virt-manager 笔记
  • Python小程序 - 替换文件内容
  • 论文精读:TiC-CLIP: Continual Training of CLIP Models(三)
  • pdf表格读取和筛选
  • ArrayList 源码分析
  • 论文精读:TiC-CLIP: Continual Training of CLIP Models(二)
  • 搜维尔科技:使用CyberGlove数据手套控制机械手遥操作拿鸡蛋
  • LPDDR4/LPDDR4X讲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