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CSP-J认证 CCF信息学奥赛C++ 中小学初级组 第一轮真题-阅读程序题解析
2024 CCF认证第一轮(CSP-J)真题
二、阅读程序题
(程序输入不超过数组或字符串定义的范围,判断题正确填√错误填X;除特殊说明外,判断题 1.5分,选择题3分,共计40 分)
第一题
01 #include <iostream>
02 using namespace std;
03
04 bool isPrime(int n){
05 if (n <= 1){
06 return false;
07 }
08 for (int i=2;i*i<= n; i++){
09 if (n % i== 0){
10 return false;
11 }
12 }
13 return true;
14 }
15
16 int countPrimes(int n) {
17 int count= 0;
18 for (int i=2; i<= n; i++){
19 if (isPrime(i)) {
20 count++;
21 }
22 }
23 return count;
24 }
25
26 int sumPrimes(int n) {
27 int sum =0;
28 for (int i= 2; i<= n; i++){
29 if (isPrime(i)) {
30 sum += i;
31 }
32 }
33 return sum;
34 }
35
36 int main() {
37 int x;
38 cin >> x;
39 cout << countPrimes(x)<<" "<< sumPrimes(x)<< endl;
40 return 0;
41 }
程序分析
主要考查小朋友们读写程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此程序实现实现了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并计算小于等于给定数的所有质数的个数和。
- 函数isPrime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首先判断是否小于等于1,如果小于等于1,则不是质数,返回false。然后从2开始循环到该数平方根的整数部分(因为一个数可以分解成两个因数,其中一个必定小于等于它的平方根),判断是否存在能整除该数的因数,如果存在,则不是质数,返回false。如果循环结束后仍未找到能整除该数的因数,则该数是质数,返回true。
- 函数countPrimes计算小于等于给定数的所有质数的个数。从2开始循环到给定数,调用isPrime函数判断每个数是否为质数,如果是质数,则计数器加1。循环结束后,返回计数器的值。
- 函数sumPrimes计算小于等于给定数的所有质数的和。从2开始循环到给定数,调用isPrime函数判断每个数是否为质数,如果是质数,则累加到一个变量sum中。循环结束后,返回sum的值。
- 在主函数main中,程序首先读取一个整数x作为输入。然后调用countPrimes函数和sumPrimes函数计算小于等于x的所有质数的个数和,并将结果输出到标准输出流中,最后返回0表示程序执行结束
判断题
16、当输入为“10”时,程序的第一个输出为“4”,第二个输出为“17”
17、若将 isPrime(i)函数中for循环的条件改为 i<=n/2,输入“20”时,countPrimes(20)的 输出将变为“6”
18、sumPrimes 函数计算的是从 2 到 n 之间的所有素数之和
答案:16√ 17 × 18 √
答案分析:
16、从程序分析可以得出输入10,总共质数有:2、3、5、7,4个,和是17,答案正确
17、isPrime(i)for循环改成i<=n/2,依然能够正确校验出n是否是质数,输入20时,输出的结果不变还是8个,答案错误
18、从程序分析得知sumPrimes是求质数和,答案正确
单选题
19、当输入为“50”时,sumPrimes(50)的输出为
A、1060
B、328
C、381
D、275
答案:B
答案分析:从程序分析可以得出,输入50求的是2-50的质数之和,而50以内的质数有15个,分别是: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累加为328,所以答案B
20、如果将 for(int i=2;i*i<=n;i++)改为 for(int i=2;i<=n;i++),输入“10”时,程序的输出
A、将不能正确计算 10 以内素数个数及其和
B、仍然输出“4”和“17”
C、输出“3”和 10
D、输出结果不变,但余小宁时间更短
答案:A
答案分析:因冲程序分析可以得出for循环是用来遍历从2开始一直遍历所有的除数,如果加上i等于n,那么将不能判断出对应的素数,因为后面的程序if语句里面是n%i,如果i等于n,那么所有的数都符合条件,所以答案A
第二题
01 #include <iostream>
02 #include <vector>
03 using namespace std;
04
05 int compute(vector<int> &cost) {
06 int n = cost.size();
07 vector<int> dp(n + 1, 0);
08 dp[1]= cost[0];
09 for (int i= 2;i<= n; i++){
10 dp[i] = min(dp[i- 1], dp[i -2]) + cost[i- 1];
11 }
12 return min(dp[n], dp[n -1]);
13 }
14
15 int main() {
16 int n;
17 cin >> n;
18 vector<int> cost(n);
19 for (int i=0;i<n; i++){
20 cin >> cost[i];
21 }
22 cout << compute(cost)<<endl;
23 return 0;
24 }
程序分析
主要考查小朋友们读写程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此程序是一个解决"爬楼梯"问题的动态规划算法。 该算法的思路是:每次可以选择爬一层或者爬两层,每次爬楼的消耗是给定的cost数组中对应位置的值。我们要求的是到达楼顶的最小消耗。
- 程序中的compute函数接收一个cost数组作为参数,计算出到达楼顶的最小消耗。
- 首先,我们定义一个大小为n+1的dp数组,其中dp[i]表示爬到第i层所需的最小消耗。
- 然后,我们初始化dp[1]为cost[0],因为爬到第一层的最小消耗就是cost[0]。
- 接下来,我们从第二层开始迭代计算dp数组。对于每一层i,我们有两种方式可以到达: 从上一层爬一层到达:这种情况下,消耗为dp[i-1] + cost[i-1],其中dp[i-1]表示到达上一层所需的最小消耗,cost[i-1]表示到达当前层的消耗。
- 从上两层直接跳过一层到达:这种情况下,消耗为dp[i-2] + cost[i-1],其中dp[i-2]表示到达上两层所需的最小消耗,cost[i-1]表示到达当前层的消耗。
- 然后,我们取这两种方式中的较小值作为dp[i]的值。
- 最后,返回dp[n]和dp[n-1]中的较小值,即到达楼顶的最小消耗。
- 在main函数中,首先读取输入的楼层数n,然后创建一个大小为n的cost数组,用于存储每一层的消耗。
- 接下来,使用循环读取输入的cost数组。
- 最后,调用compute函数计算最小消耗并输出结果。
- 整个程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空间复杂度为O(n)。
判断题
21、当输入的 cost 数组为{10,15,20}时,程序的输出为 15
22、如果将 dp[i-1]改为 dp[i-3],程序可能会产生编译错误
23、程序总是输出 cost 数组中的最小的元素
答案:21√ 22 × 23 ×
答案分析:
21、从程序分析可以得出要爬到楼顶可以选择第一次爬2层,第二次再爬2层,消耗就是15,答案正确
22、编译只是检测语法是否出错,修改后语法并没有错;只是对应数组下标变为负数,这个是运行时才会报错,答案错误
23、从程序分析可以得出程序输出的并不一定是cost数组中的最小元素,而是到达楼顶的最小消耗,答案错误
单选题
24、 当输入的 cost 数组为{1,100,1,1,1,100,1,1,100,1}时,程序的输出为
A、6
B、7
C、8
D、9
答案:A
答案分析:从程序分析可以得出,求的是最小消耗,所以可以选择的楼层为:1、3、5、7、9、10,而这6个楼层的消耗都是1,所以答案A
25、如果输入的 cost 数组为{10,15,30,5,5,10,20},程序的输出为
A、25
B、30
C、35
D、40
答案:B
答案分析:从程序分析可以得出,求的是最小消耗,所以可以选择的楼层为:2、4、6,对应的消耗为:15+5+10=30,所以答案B
26、若将代码中的 min(dp[i-1],dp[i-2])+cost[i-1]修改为 dp[i-1]+cost[i-2],输入 cost 数组为 {5,10,15}时,程序的输出为
A、10
B、15
C、20
D、25
答案:A
答案分析:从程序分析可以得出,如果修改之后对应的dp值为:[5,10,20],而最后返回的值是倒数第一个和倒数第二个中的最小值,所以答案A
第三题
01 #include <iostream>
02 #include <cmath>
03 using namespace std;
04
05 int customFunction(int a, int b){
06 if (b == 0){
07 return a;
08 }
09 return a + customFunction(a,b-1);
10 }
11
12 int main() {
13 int x, y;
14 cin >>x>>y;
15 int result = customFunction(x, y);
16 cout << pow(result, 2) << endl;
17 return 0;
18 }
程序分析
主要考查小朋友们读写程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程序通过递归实现计算y+1个x累加,最后将结果在进行平方。程序的逻辑如下:
- 定义了一个自定义函数customFunction,该函数将两个整数a和b作为参数,递归地计算y+1个x的和。
- 如果b等于0,则返回a;否则,返回a加上customFunction(a, b-1)的结果。
- 在主函数main中,定义了两个整数变量x和y,并通过cin输入从标准输入中读取它们的值。
- 调用customFunction函数,将x和y作为参数传递给它,并将结果保存在result变量中。
- 使用pow函数计算result的平方,并将结果输出到标准输出流中。
- 值得注意的是,该程序没有对x和y的输入进行错误处理,所以输入必须是非负整数,否则可能会导致不可预料的结果
判斯题
27、当输入为“2 3”时,customFunction(2,3)的返回值为“64”
28、当 b 为负数时,customFunction(a,b)会陷入无限递归
29、当 b 的值越大,程序的运行时间越长
答案:1× 2 √ 3 √
答案分析:
1、从程序分析可以得出输入2 3,返回的结果应该是4个2相加为8,答案错误
2、程序分析可以得出,b为负数的时候由于缺乏递归终止条件,所以会死循环,答案正确
3、递归的结束条件是b的值为0,所以当b的值越大,程序运行时间越长,答案正确
单选题
30、当输入为“5 4”时,customFunction(5,4)的返回值为
A、5
B、25
C、250
D、625
答案:B
答案分析:从程序分析可以得出,输入5 4,也就是5个5相加为25,所以答案B
31、如果输入 x = 3 和 y = 3,则程序的最终输出为
A、27
B、81
C、144
D、256
答案:C
答案分析:从程序分析可以得出,输入3 3,也就是4个3相加为12,12的平方为144,所以答案C
32、若将 customFunction 函数改为“return a + customFunction(a-1,b-1);并输 入“3 3”,则程序的最终输出为
A、9
B、16
C、25
D、36
答案:D
答案分析:修改之后customFunction计算的过程为:3+2+1=6,最后输出6*6=36,所以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