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JAVA集合总结-贰】

文章目录

  • FutureTask是什么?
  • 一个线程如果出现了运行时异常会怎么样
  • 生产者消费者模型的作用是什么
  • ReadWriteLock是什么
  • Java中用到的线程调度算法是什么?
  • 线程池中的阻塞队列如果满了怎么办?
  • 线程池中 submit()和 execute()方法有什么区别?
  • 介绍一下 AtomicInteger 类的原理?
  • 多线程锁的升级原理是什么?
  • 指令重排序,内存栅栏等?
  • Java 内存模型 happens-before原则
  • 公平锁/非公平锁
  • 可重入锁
  • 独享锁、共享锁
  • 偏向锁/轻量级锁/重量级锁
  • 如何保证内存可见性
  • 非核心线程延迟死亡,如何实现?
  • ConcurrentHashMap读操作为什么不需要加锁?
  • ThreadLocal 如何解决 Hash 冲突?
  • ThreadLocal 的内存泄露是怎么回事?
  • 为什么ThreadLocalMap 的 key是弱引用,设计理念是?
  • 同步方法和同步代码块的区别是什么?
  • 在Java中Lock接口比synchronized块的优势是什么?如果你需要实现一个高效的缓存,它允许多个用户读,但只允许一个用户写,以此来保持它的完整性,你会怎样去实现它?
  • 用Java实现阻塞队列。
  • 用Java写代码来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 什么是竞争条件?你怎样发现和解决竞争?
  • Java中你怎样唤醒一个阻塞的线程?
  • 什么是不可变对象,它对写并发应用有什么帮助?
  • 你在多线程环境中遇到的共同的问题是什么?你是怎么解决它的?
  • Java 中能创建 volatile数组吗
  • volatile 能使得一个非原子操作变成原子操作吗
  • 你是如何调用 wait()方法的?使用 if 块还是循环?为什么?
  • 在多线程环境下,SimpleDateFormat是线程安全的吗
  • 为什么Java中 wait 方法需要在 synchronized 的方法中调用?
  • Java中interrupted 和 isInterruptedd方法的区别?
  • 怎么检测一个线程是否持有对象监视器
  • 什么情况会导致线程阻塞
  • 如何在两个线程间共享数据
  • 使用多线程可能带来什么问题
  • 按线程池内部机制,当提交新任务时,有哪些异常要考虑。
  • 说说几种常见的线程池及使用场景?
  • 使用无界队列的线程池会导致内存飙升吗?
  • Future有缺陷嘛?

FutureTask是什么?

FutureTask 是 Java java.util.concurrent 包中的一个类,它实现了 Future 接口和 Runnable 接口。FutureTask 可以用来包装一个Callable任务,将其提交给 ExecutorService 执行,或者在创建 FutureTask 实例后自行调用其 run 方法来执行。
FutureTask 的作用
1.封装Callable任务:FutureTask 可以将一个 Callable 任务封装起来,这个任务可以返回一个结果,并且可以抛出异常。
2.异步执行:通过将 FutureTask 提交给线程池(ExecutorService),可以异步执行任务,并且可以在将来某个时刻获取任务的执行结果。
3.获取执行结果:FutureTask 提供了 get() 方法,用于获取任务的执行结果。如果任务尚未完成,get() 方法会阻塞调用者线程直到任务完成。
4.取消任务:FutureTask 允许在任务执行前取消任务,如果任务已经开始执行,则无法取消。
5.检查任务状态:可以通过 isDone() 方法检查任务是否已经完成。
FutureTask 的使用场景
异步处理:当你需要异步执行一个任务并且稍后需要获取结果时。
任务调度:在需要将任务提交给线程池执行时,FutureTask 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式来管理这些任务。
结果处理:当你需要在任务执行完毕后进行一些后续处理时,可以通过 FutureTask 获取结果。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allabl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FutureTask;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ervic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public class FutureTaskExampl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创建一个Callable任务Callable<Integer> callable = () -> {// 执行一些计算int sum = 0;for (int i = 0; i <= 5; i++) {sum += i;}return sum; // 返回计算结果};// 创建FutureTaskFutureTask<Integer> futureTask = new FutureTask<>(callable);// 创建线程池并提交FutureTaskExecutorService executorService = Executors.newSingleThreadExecutor();executorService.submit(futureTask);// 获取任务结果Integer result = futureTask.get(); // 阻塞直到任务完成System.out.println("Result: " + result);// 关闭线程池executorService.shutdown();}
}

一个线程如果出现了运行时异常会怎么样

当一个线程在执行过程中抛出一个运行时异常(RuntimeException),并且这个异常没有被当前线程中的代码捕获处理,那么会发生以下情况:
线程终止:
线程会因为未捕获的异常而终止执行。这意味着线程中的run方法以及该线程调用的任何其他代码都将不会继续执行。
异常信息打印:
Java虚拟机(JVM)通常会将未捕获的异常信息打印到标准错误输出(System.err)。这包括异常的类型、异常的消息以及异常的堆栈跟踪,这对于调试和诊断问题是非常有用的。
资源泄露:
如果线程在终止前持有某些资源(如文件句柄、网络连接、锁等),并且这些资源没有在异常处理代码中被释放,那么可能会导致资源泄露。
对其他线程的影响:
单个线程的异常通常不会直接影响到其他线程的执行,除非这些线程共享了某些资源,并且异常影响了这些资源的状态。
线程池中的行为:
如果异常发生在线程池中的线程上,线程池可能会尝试创建一个新的线程来替换因异常而终止的线程,这取决于线程池的具体实现和配置。
应用程序的稳定性:
对于长期运行的服务器应用程序或服务,通常需要在代码中妥善处理线程中的异常,以确保应用程序的稳定性和健壮性。
中断状态:
如果线程在执行过程中被中断,并且中断导致的异常没有被处理,那么线程的中断状态将保持为true,直到显式地被清除。
为了避免线程中的未处理异常导致的问题,建议在编写多线程代码时采取以下措施:
异常捕获:在run方法或线程执行的代码中添加try-catch块,捕获可能抛出的异常,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资源管理:使用try-finally块或try-with-resources语句确保资源在使用后能够被正确释放。
线程监控:在线程池或其他线程管理机制中实现监控,以便在线程因异常终止时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错误日志:将异常信息记录到日志文件中,而不仅仅是打印到标准错误输出,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问题追踪和分析。

生产者消费者模型的作用是什么

生产者-消费者模型是一种多线程设计模式,用于协调生产者线程(负责生成数据)和消费者线程(负责消费数据)之间的工作。这种模型的主要作用包括:
1.解耦生产和消费过程:
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独立地运行,不需要直接交互,从而降低了系统组件之间的耦合度。
2.提高系统吞吐量:
通过并行生产和消费数据,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多核处理器,提高系统的整体处理能力。
3.平衡负载:
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引入一个缓冲区(如队列),可以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工作负载,避免某一端过载。
4.线程同步:
通过同步机制(如锁、信号量等)确保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操作是原子的,防止数据竞争和不一致性。
5.资源管理:
通过控制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可以有效地管理有限的资源,如数据库连接、网络带宽等。
6.提高响应性:
消费者可以直接从缓冲区中获取数据进行处理,而不需要等待生产者直接提供数据,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性。
7.异常处理:
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引入缓冲区,可以为异常处理提供更多的灵活性,例如,可以在缓冲区满时处理生产者抛出的异常,而不是直接在生产者中处理。
8.系统扩展性:
生产者-消费者模型可以轻松地扩展,通过增加更多的生产者或消费者线程来适应系统负载的变化。
9.数据流控制:
可以控制数据的生产和消费速度,例如,当缓冲区达到一定容量时,可以暂停生产者的生产,直到缓冲区中的数据被消费一部分。
10.异步处理:
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异步地工作,生产者不需要等待消费者处理完数据,消费者也不需要等待生产者生产数据。

ReadWriteLock是什么

ReadWriteLock 是 Java java.util.concurrent.locks 包中的一个接口,它提供了一种锁机制,允许多个读操作同时进行,但写操作是排他的。这种锁特别适合于读操作远多于写操作的场景,可以提高并发程序的性能。
ReadWriteLock 的主要特点:
多个读锁:
当没有线程持有写锁时,多个线程可以同时持有读锁,这意味着多个线程可以同时读取数据而不会互相阻塞。
单一写锁:
写锁是排他的,意味着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持有写锁。任何其他读或写请求都必须等待直到写锁被释放。
锁降级:
锁降级是指从写锁状态释放到读锁状态。在 ReadWriteLock 的使用中,这是安全的,因为写锁释放后,数据已经处于一致状态。
锁升级:
锁升级是指从读锁状态请求写锁。在 ReadWriteLock 的使用中,直接从读锁升级到写锁是不安全的,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死锁。如果需要从读锁升级到写锁,应该先释放读锁,然后再获取写锁。
ReadWriteLock 的实现:
ReadWriteLock 接口的主要实现类是 ReentrantReadWriteLock,它提供了可重入的读写锁功能。这个类内部使用两个锁——一个读锁和一个写锁,来控制对共享资源的并发访问。
使用场景:
数据库读取:
当数据库的读取操作远多于更新操作时,使用 ReadWriteLock 可以提高读取性能。
缓存系统:
在缓存系统中,读操作通常比写操作更频繁,使用 ReadWriteLock 可以减少读操作的等待时间。
文件系统:
在文件系统中,多个进程可能需要同时读取同一个文件,而写操作则相对较少。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adWriteLock;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entrantReadWriteLock;public class ReadWriteLockExample {private ReadWriteLock readWriteLock = new ReentrantReadWriteLock();private final Object data = new Object();public void read() {readWriteLock.readLock().lock();try {System.out.println("Reading data");synchronized (data) {// 读取数据}} finally {readWriteLock.readLock().unlock();}}public void write() {readWriteLock.writeLock().lock();try {System.out.println("Writing data");synchronized (data) {// 写入数据}} finally {readWriteLock.writeLock().unlock();}}
}

Java中用到的线程调度算法是什么?

Java中的线程调度是由底层的操作系统负责的,Java虚拟机(JVM)本身并不直接进行线程调度。不过,JVM会与操作系统密切合作,通过一些机制来影响线程的调度。以下是Java中用到的一些线程调度相关的概念:
抢占式调度(Preemptive Scheduling):
在Java中,线程的调度通常是抢占式的。这意味着线程的执行时间是被限制的,线程在执行了一定时间后,可能会被操作系统挂起,让其他线程获得执行的机会。
时间片轮转(Time-Slicing Round Robin):
许多现代操作系统使用时间片轮转算法来实现抢占式调度。在这个模型中,每个线程被分配一个固定的时间片,线程在这个时间片内运行。当时间片用完后,如果线程还需要继续执行,它将被放回就绪队列的末尾,等待下一次调度。
优先级调度(Priority Scheduling):
Java线程可以设置优先级,操作系统在调度线程时会考虑这个优先级。线程的优先级越高,它被调度执行的机会就越大。不过,实际的调度行为还取决于操作系统的实现。
线程状态:
Java线程有几种状态,包括新建(New)、可运行(Runnable)、阻塞(Blocked)、等待(Waiting)、计时等待(Timed Waiting)和终止(Terminated)。操作系统根据线程的状态和优先级来决定线程的调度。
线程组(Thread Groups):
在Java中,线程可以被组织成线程组。线程组可以有自己的优先级,这会影响组内所有线程的调度。
线程池(Thread Pools):
Java中的线程池(如ExecutorService)提供了一种管理线程执行的方式。线程池内部有自己的调度策略,它可以根据任务的提交顺序和线程池的容量来调度线程。
Java与操作系统的交互:
Java通过本地方法(native methods)与操作系统交互,以实现线程的创建、启动、终止等操作。这些本地方法通常依赖于操作系统提供的线程管理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Java程序的线程调度实际上是由操作系统控制的,Java提供的线程管理机制是在操作系统线程调度的基础上进行的抽象和封装。因此,Java程序的线程调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操作系统线程调度策略的影响。

线程池中的阻塞队列如果满了怎么办?

当线程池中的阻塞队列满了,意味着线程池已经达到了其容量上限,无法再接受新的任务。这时,线程池的饱和策略(拒绝策略)将决定如何处理新提交的任务。Java中的ThreadPoolExecutor提供了几种内置的饱和策略:
AbortPolicy(默认策略):
抛出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异常,表明任务被拒绝。
CallerRunsPolicy:
调用者线程(提交任务的线程)会尝试运行该任务,如果调用者线程无法运行任务(例如,它正在关闭),则任务将被丢弃。
DiscardPolicy:
默默地丢弃无法执行的任务,不抛出异常。
DiscardOldestPolicy:
丢弃队列中最旧的任务(通常是最先进入队列的任务),然后尝试再次提交当前任务。
自定义饱和策略:
你可以实现自己的RejectedExecutionHandler接口来定义当阻塞队列满时的处理策略。

线程池中 submit()和 execute()方法有什么区别?

在Java的ThreadPoolExecutor类中,submit()和execute()方法都用于提交任务给线程池执行,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关键的区别:
返回值:
submit()方法接收一个Runnable任务,并返回一个Future对象。这个Future对象可以用来稍后获取任务执行的结果,或者在任务完成前取消任务。
execute()方法接收一个Runnable任务,但不返回任何东西。它用于提交一个不需要返回结果的任务。
任务结果处理:
由于submit()返回一个Future对象,你可以使用这个对象来检查任务是否完成,等待任务完成,或者取消任务。这对于需要任务结果或者需要对任务执行进行细粒度控制的场景非常有用。
execute()方法不提供直接获取任务结果的方式,它更适合于那些不需要关心任务执行结果的场景。
异常处理:
使用submit()提交的任务,如果任务执行过程中抛出异常,异常会被封装在Future对象中。你可以通过调用Future的get()方法来获取这个异常。
使用execute()提交的任务,如果任务执行过程中抛出异常,异常会按照通常的线程异常处理机制处理,除非在任务内部显式捕获并处理异常。
任务类型:
submit()方法不仅可以提交Runnable任务,还可以提交Callable任务。Callable任务可以返回一个结果,并且能抛出异常。
execute()方法只能提交Runnable任务,因为Runnable接口的run()方法没有返回值。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0);
Future<String> future = executor.submit(new Callable<String>() {@Overridepublic String call() throws Exception {return "Task Result";}
});
String result = future.get(); // 获取任务结果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0);
executor.execute(new Runnable() {@Overridepublic void run() {// 执行任务}
});

介绍一下 AtomicInteger 类的原理?

AtomicInteger 是 Java java.util.concurrent.atomic 包中的一个类,它提供了一种线程安全的方式来操作整数。AtomicInteger 利用底层的硬件原子指令(如 Compare-And-Swap,即 CAS 指令)来保证操作的原子性,从而避免了使用同步锁带来的性能开销。
AtomicInteger 是 Java java.util.concurrent.atomic 包中的一个类,它提供了一种线程安全的方式来操作整数。AtomicInteger 利用底层的硬件原子指令(如 Compare-And-Swap,即 CAS 指令)来保证操作的原子性,从而避免了使用同步锁带来的性能开销。
原理
原子操作:
AtomicInteger 使用底层的原子指令来执行操作,如增加(increment)、减少(decrement)、设置(set)和获取(get)值等。这些操作都是原子的,即它们在执行过程中不会被其他线程打断。
无锁机制:
与 synchronized 同步锁不同,AtomicInteger 实现了一种无锁的线程安全机制。它不依赖于操作系统的互斥锁,而是通过硬件支持的原子指令来保证线程安全。
CAS 算法:
AtomicInteger 的核心实现是 CAS 算法。CAS 操作包含三个参数:内存位置(V)、预期原值(A)和新值(B)。如果内存位置的当前值与预期原值相等,那么处理器会自动将该位置值更新为新值。这个过程是原子的。
ABA 问题:

CAS 算法可能会遇到 ABA 问题,即一个值原来是 A,变成了 B,然后又变回 A。如果线程在检查值是 A 后等待了一段时间,那么它可能会错误地认为值没有改变。AtomicInteger 通过版本号或者使用 AtomicStampedReference 来解决这个问题。
volatile 关键字:
AtomicInteger 的实现依赖于 volatile 关键字来保证内存可见性。volatile 确保当一个线程修改了 AtomicInteger 的值时,新值对其他线程是可见的。
非阻塞算法:
AtomicInteger 通常实现为一种非阻塞算法,它通过循环重试的方式来实现原子操作,而不是使用传统的锁机制。
使用场景
计数器:在多线程环境中,AtomicInteger 常用作计数器,如统计某个事件的发生次数。
限流器:在限流算法中,AtomicInteger 可以用来控制并发访问的数量。
状态标志:在多线程程序中,AtomicInteger 也可以用作状态标志,表示程序的某个状态。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atomic.AtomicInteger;public class AtomicIntegerExample {private static AtomicInteger counter = new AtomicInteger(0);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for (int i = 0; i < 10; i++) {new Thread(() -> {int newValue = counter.incrementAndGet();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newValue);}).start();}}
}

多线程锁的升级原理是什么?

在Java中,synchronized关键字用于实现线程同步,它可以通过锁机制保证多个线程在访问共享资源时的一致性和线程安全。为了提高性能,synchronized在JVM中实现了锁的升级机制,这个机制允许锁在不同竞争情况下动态地改变状态,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锁的状态和升级过程
锁的状态从低到高依次是:无锁状态、偏向锁、轻量级锁、重量级锁。锁状态的升级过程是不可逆的,即只能从低级别状态向高级别状态升级,而不能从高级别状态降级到低级别状态。
无锁状态:当没有线程访问同步代码时,锁处于无锁状态。
偏向锁:当一个线程访问同步代码时,JVM会将锁设置为偏向模式,并将线程ID记录在对象头的Mark Word中。在偏向模式下,该线程再次访问同步代码时,无需进行任何同步操作,直接进入同步块。
轻量级锁:当有另一个线程尝试访问同步代码时,偏向锁会升级为轻量级锁。轻量级锁通过CAS操作尝试获取锁,如果获取失败,线程会进行一定次数的自旋,然后升级为重量级锁。
重量级锁:当轻量级锁状态下,自旋次数达到一定阈值,或者有第三个线程尝试获取锁时,锁会升级为重量级锁。此时,未获取锁的线程会被阻塞,直到持有锁的线程释放锁。
锁升级的目的
锁升级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锁操作的开销,提高程序的并发性能。在没有线程竞争的情况下,偏向锁可以提供最小的同步成本。当线程竞争不激烈时,轻量级锁通过CAS操作来获取锁,避免了线程的阻塞和唤醒,减少了上下文切换的开销。在线程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重量级锁通过操作系统的互斥量来保证同步的安全性。
锁升级的实现
锁升级的过程涉及到对象头的Mark Word的变化。在不同的锁状态下,Mark Word中存储的信息不同。例如,在偏向锁状态下,Mark Word中存储的是偏向的线程ID;在轻量级锁状态下,存储的是指向锁记录的指针;在重量级锁状态下,存储的是指向Monitor对象的指针。

指令重排序,内存栅栏等?

在Java并发编程中,指令重排序和内存屏障(Memory Barrier)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与CPU的优化、内存模型以及线程间的内存可见性密切相关。
指令重排序
指令重排序是指编译器或处理器为了优化程序执行速度,可能会调整指令的执行顺序。这种重排序在单线程环境中通常不会引起问题,但在多线程环境中,它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特别是涉及到共享变量的读写操作时。
指令重排序可能发生在以下几个阶段:
编译器优化:编译器在不改变程序语义的前提下,可能会调整代码的执行顺序。
CPU执行:现代处理器为了提高执行效率,可能会对指令进行重排序执行。
指令重排序可能导致的问题:
内存可见性问题:一个线程修改了共享变量的值,但另一个线程可能看不到这个修改,因为它看到了重排序后的指令执行顺序。
内存屏障(Memory Barrier)
内存屏障(也称为内存栅栏)是一种同步机制,用于控制指令的执行顺序,确保在屏障之前的指令完成后才执行屏障之后的指令。内存屏障可以防止编译器和处理器对指令进行不合理的重排序。
内存屏障的类型:
Load Barrier(读屏障):确保所有在读屏障之前的读操作都完成之后,才执行读屏障之后的读操作。
Store Barrier(写屏障):确保所有在写屏障之前的写操作都完成之后,才执行写屏障之后的写操作。
Full Barrier(全屏障):同时具有读屏障和写屏障的效果,确保所有在全屏障之前的读写操作都完成后,才执行全屏障之后的读写操作。
Java中的内存屏障
在Java中,内存屏障可以通过volatile关键字和synchronized关键字来隐式使用。volatile变量的读写操作会带有内存屏障的效果,而synchronized关键字则通过锁机制来保证内存的可见性和有序性。
volatile:
当写一个volatile变量时,会在写操作后面插入一个写屏障。
当读一个volatile变量时,会在读操作前面插入一个读屏障。
synchronized:
在进入synchronized块时,会执行一个全屏障,确保之前的所有写操作都完成。
在退出synchronized块时,会执行一个全屏障,确保之后的写操作不会移动到同步块内部。

public class MemoryBarrierExample {private volatile boolean flag = false;private int value = 0;public void write() {value = 1; // 写操作flag = true; // 写入volatile变量,隐式写屏障}public void read() {if (flag) { // 读取volatile变量,隐式读屏障System.out.println(value);}}
}

Java 内存模型 happens-before原则

Java 内存模型(Java Memory Model,JMM)是一种规范,它定义了 Java 程序中各种变量的访问规则,以及在并发环境下对这些变量的读写操作如何影响其他线程。JMM 确保了在多线程环境中,对共享变量的访问能够有序且一致。
在 JMM 中,happens-before 关系是一个关键概念,用于确保程序员在编写并发程序时对内存操作的有序性有清晰的理解。如果一个操作 A happens-before 操作 B,那么 Java 内存模型保证了操作 A 的执行结果对操作 B 可见,并且操作 A 的执行顺序排在操作 B 之前。
happens-before 原则的规则包括:
1.程序顺序规则:在一个线程内,按照程序代码顺序,前面的操作 happens-before 后面的操作。
2.监视器锁规则:对一个锁的解锁(unlock)操作 happens-before 随后对这个锁的加锁(lock)操作。
3.volatile 变量规则:对一个 volatile 变量的写操作 happens-before 后续对这个变量的读操作。
4.传递性:如果操作 A happens-before 操作 B,操作 B happens-before 操作 C,那么操作 A happens-before 操作 C。
5.线程启动规则:线程的 start() 方法 happens-before 此线程的任意操作。
6.线程终止规则:线程的任意操作 happens-before 线程的 终结(即执行完毕)。
7.中断规则:对线程 interrupt() 方法的调用 happens-before 被中断线程的 InterruptedException 异常的抛出。
8.对象终结规则:一个对象的构造函数执行结束 happens-before 该对象的 finalize() 方法的开始。
传递对象引用规则:如果一个对象的引用 happens-before 操作 A,操作 A happens-before 操作 B,那么这个对象的引用 happens-before 操作 B。
通过这些规则,JMM 确保了在多线程环境中,即使指令被重排序,或者多个线程在执行时存在交叉,也能够保证内存操作的有序性和可见性。

公平锁/非公平锁

在 Java 中,锁可以分为公平锁(Fair Lock)和非公平锁(Nonfair Lock)。这两种锁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对线程获取锁的顺序的处理方式。
公平锁(Fair Lock):
公平锁是指线程获取锁的顺序是公平的,即遵循先来先服务(FIFO)的原则。在公平锁中,线程必须按照它们请求锁的顺序来获取锁。如果一个线程比另一个线程先请求锁,那么它就会先获得锁。公平锁可以避免线程饥饿的问题,但可能会牺牲一些性能,因为它需要维护一个等待队列来保持请求锁的顺序。
非公平锁(Nonfair Lock):
非公平锁则不保证线程获取锁的顺序。当一个非公平锁被请求时,如果锁恰好可用,那么请求线程可能会“插队”并获得锁,即使有其他线程更早请求了锁。这种方式可以减少线程调度的开销,从而可能提高性能,但也可能导致线程饥饿,尤其是当有很多线程竞争同一锁时。
性能考虑
非公平锁可能会提高性能,因为它允许线程在锁释放时立即尝试获取锁,而不是等待所有等待的线程重新检查。这可以减少上下文切换和线程调度的开销。
公平锁可能会降低性能,因为它需要维护等待队列,并且严格按照请求锁的顺序来分配锁。这可能导致更多的线程调度和上下文切换。

可重入锁

可重入锁(Reentrant Lock)是 Java 中一种支持重入的互斥锁,它允许一个线程多次获得同一把锁。如果一个线程获取了锁,它可以再次尝试获取这个锁而不会被锁阻塞,这个过程称为“重入”。可重入锁的主要特点是:
线程安全性:确保只有一个线程可以同时访问共享资源。
可重入性:同一个线程可以多次获取同一把锁,每次获取锁都需要相应地释放锁。
线性一致性:可重入锁通常提供线性一致的语义,这意味着在释放锁之前,所有操作都必须完成。
可重入锁的特点:
计数器:可重入锁内部通常有一个计数器,用来跟踪同一个线程获取锁的次数。每次线程成功获取锁时,计数器增加,每次释放锁时,计数器减少。只有当计数器为零时,锁才被释放。
锁的拥有者:可重入锁会记录当前拥有它的线程,这样同一个线程可以再次获取锁而不会造成死锁。
实例: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entrantLock;public class ReentrantLockExample {private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public void outerMethod() {lock.lock();try {innerMethod(); // 同一个线程可以多次获取同一把锁} finally {lock.unlock();}}public void innerMethod() {lock.lock();try {// 执行一些操作} finally {lock.unlock();}}
}

独享锁、共享锁

独享锁和共享锁是并发编程中用于控制对共享资源访问的两种不同类型的锁。
独享锁(Exclusive Locks)
独享锁是指只有一个线程可以持有的锁,也就是说,当资源被一个线程锁定时,其他线程不能访问该资源。独享锁的典型例子是互斥锁(Mutex),它确保在任何时候只有一个线程可以执行临界区代码。
在 Java 中,synchronized 关键字和 ReentrantLock 类(默认模式)提供的就是独享锁。
共享锁(Shared Locks)
共享锁允许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同一资源,但通常用于读操作。当资源被加锁为共享模式时,其他线程可以获取相同的共享锁进行读操作,但是写操作会被阻塞直到所有共享锁都被释放。

在 Java 中,ReadWriteLock 接口的实现(如 ReentrantReadWriteLock)提供了共享锁的功能。在这个锁中,读锁可以被多个线程共享,但写锁是独享的。
实例: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adWriteLock;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entrantReadWriteLock;public class ReadWriteLockExample {private ReadWriteLock readWriteLock = new ReentrantReadWriteLock();private final Lock readLock = readWriteLock.readLock();private final Lock writeLock = readWriteLock.writeLock();private int sharedResource;public void read() {readLock.lock();try {// 执行读取操作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reads: " + sharedResource);} finally {readLock.unlock();}}public void write(int value) {writeLock.lock();try {// 执行写入操作sharedResource = value;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writes: " + sharedResource);} finally {writeLock.unlock();}}
}

注意事项
性能:共享锁可以提高并发程序的吞吐量,因为多个线程可以同时进行读操作。
死锁:即使是读写锁,如果不正确地使用,也可能导致死锁。
降级(Lock Downgrading):从写锁切换到读锁是危险的,因为可能会导致数据不一致。
升级(Lock Upgrading):从读锁切换到写锁是安全的,但必须确保在切换过程中不会有其他线程获取读锁。

偏向锁/轻量级锁/重量级锁

在Java中,锁的状态主要分为四种:无锁、偏向锁、轻量级锁和重量级锁。这些锁状态的变化是自动的,由虚拟机根据线程操作锁的方式来自动生成。以下是对偏向锁、轻量级锁和重量级锁的解释:
偏向锁(Biased Locks)
偏向锁是指偏重于第一个获取它的线程的锁。如果一个线程获得了锁,那么锁就会进入偏向模式,这意味着锁会假设这个线程会再次获得它。在偏向模式下,如果线程再次获取锁,将不需要任何同步操作。如果另一个线程尝试获取这个锁,偏向模式就会结束,锁会升级到轻量级锁或重量级锁。
偏向锁的优点是,对于没有锁竞争的场合,它可以提供非常快的锁获取速度。但它的缺点是,当锁竞争激烈时,会增加获取锁的开销。
轻量级锁(Lightweight Locks)
当虚拟机发现偏向锁失败时(即有其他线程尝试获取锁),它会尝试获取轻量级锁。轻量级锁主要针对的是同步块的代码执行时间很短且线程挂起(线程不会释放锁)的情况。轻量级锁通过在对象头上的Mark Word中存储锁记录(Lock Record)来避免重量级锁的开销。
轻量级锁的优点是,它避免了线程的挂起和唤醒操作,减少了系统的开销。但如果锁竞争激烈,可能会导致线程频繁交替执行,从而影响性能。
重量级锁(Heavyweight Locks)
当轻量级锁失败时(即有多个线程竞争),锁会升级为重量级锁。重量级锁使用操作系统的互斥量(mutex)来实现,这意味着当一个线程获取锁时,其他线程会被挂起,直到锁被释放。
重量级锁的优点是,它确保了线程安全的同步操作。但它的缺点是,它会导致线程的挂起和唤醒,增加了系统的开销,尤其是在高并发的情况下。
锁的状态升级过程如下:
无锁
偏向锁
轻量级锁
重量级锁
这个升级过程是单向的,也就是说,锁的状态只能从更松散的锁状态升级到更严格的锁状态,而不能降级。
如何查看锁信息
在Java虚拟机中,可以使用jstack、jconsole、VisualVM等工具来查看线程的锁信息,包括锁的状态和持有锁的线程。

如何保证内存可见性

在Java中,内存可见性是指当多个线程访问同一个变量时,一个线程修改了这个变量的值,其他线程能够立即看到这种修改。为了保证内存可见性,Java提供了以下几种机制:
1.volatile关键字:通过使用volatile关键字,可以确保每次访问变量时都是从主内存中读取,而不是从线程的工作内存中读取,从而保证了变量的可见性。
2.synchronized关键字: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同步代码块或方法可以保证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执行该段代码,并且在释放锁之前会将对变量的修改刷新到主内存中,保证了内存可见性。
3.final关键字:被final修饰的字段在构造器中一旦被初始化完成,那么在其他线程中就能看见final字段的值,从而保证了可见性。
4.Lock锁:通过使用Lock对象的锁机制,可以保证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获取锁然后执行同步代码,并且在释放锁之前会将对变量的修改刷新到主内存中,从而保证了可见性。
5.原子类:如AtomicInteger等,通过使用CAS操作保证复合操作的原子性,同时保证了可见性。
6.内存屏障:内存屏障(Memory Barrier)是一种硬件和编译器用来控制内存操作顺序的机制,volatile关键字就是通过内存屏障来实现内存可见性的。
7.Happens-Before原则:这是JMM中保证内存可见性的一个原则,如果一个操作A happens-before 操作B,那么操作A的结果对操作B可见。
通过以上机制,可以确保在并发环境下,一个线程对共享变量的修改能够及时地被其他线程感知到,从而保证了内存的可见性。

非核心线程延迟死亡,如何实现?

在Java中,非核心线程延迟死亡通常是通过线程池来实现的,特别是当使用ThreadPoolExecutor时。非核心线程在没有任务执行时会等待一段时间(由keepAliveTime参数指定),超过这个时间后,线程会自我终止。
以下是实现非核心线程延迟死亡的步骤:
设置非核心线程的存活时间:在创建ThreadPoolExecutor时,通过keepAliveTime参数设置非核心线程在空闲时的最大存活时间。
调整线程池状态:当调用shutdown()方法后,线程池会进入SHUTDOWN状态,在该状态下,线程池不会接受新任务,但会处理队列中等待的任务。
让线程等待任务:非核心线程会调用getTask()方法从工作队列中获取任务,如果队列为空,并且线程池处于SHUTDOWN状态,那么非核心线程会等待keepAliveTime指定的时间。
线程自我终止:如果非核心线程在keepAliveTime时间内没有获取到任务,它就会退出,从而实现延迟死亡。
此外,可以通过allowCoreThreadTimeOut(true)方法使核心线程也遵循类似的延迟死亡策略,但默认情况下核心线程会一直存活,直到线程池被显式地关闭。
在ThreadPoolExecutor的runWorker方法中,可以看到非核心线程延迟死亡的逻辑实现。当getTask()方法返回null时,即没

ConcurrentHashMap读操作为什么不需要加锁?

ConcurrentHashMap 是 Java 中 java.util.concurrent 包下的一个线程安全的哈希表。它通过采用了分段锁(Segmentation)的方式来实现高效的并发访问,这意味着在进行读操作时,通常不需要对整个地图进行加锁。
以下是 ConcurrentHashMap 读操作不需要加锁的原因:
1.分段锁:ConcurrentHashMap 内部将数据分成了若干个段(Segment),每个段是一个小的哈希表。默认情况下,这些段的数量是 16。每个段拥有自己的锁。当执行写操作(如添加、删除、修改)时,需要锁定对应的段。而读操作则可以并发地进行,不需要锁定任何段。
2.volatile 变量:ConcurrentHashMap 使用 volatile 关键字修饰一些变量,以确保内存可见性。这意味着当一个线程修改了某个值,新值对其他线程来说是立即可见的,从而在读操作时不需要加锁。
3.读取操作的优化:在读操作时,ConcurrentHashMap 允许读取旧值,而不是最新的值。这种所谓的“弱一致性”读操作可以不阻塞其他读线程,因为它们不需要等待最新的写操作完成。
4.减少锁竞争:通过减少锁的粒度,ConcurrentHashMap 减少了线程间的锁竞争,从而提高了并发性能。在读多写少的场景下,这种设计特别有效。
5.迭代器的一致性:ConcurrentHashMap 的迭代器能够保证在迭代过程中,不会因为并发的写操作而导致迭代器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迭代器提供了一种称为“弱一致性”的视图,即迭代器可能会看到一些已经完成的写操作,也可能看不到。

ThreadLocal 如何解决 Hash 冲突?

ThreadLocal 是 Java 提供的一种线程局部变量工具,用于创建线程安全的局部变量,每个使用该变量的线程都有独立的变量副本,多个线程之间的数据不会互相影响。ThreadLocal 的实现涉及到 ThreadLocalMap,它是一个自定义的哈希表结构,用于存储每个线程的本地变量。

当多个线程同时对同一个键进行操作时,可能会在 ThreadLocalMap 中产生冲突。为了解决这种冲突,ThreadLocalMap 采用了开放寻址法,具体来说是线性探测法(Linear Probing)。线性探测法在发生哈希冲突时,会从发生冲突的槽位开始,按照一定的顺序在哈希表中寻找下一个空闲的槽位来存储数据。
ThreadLocalMap 的线性探测法工作原理如下:
1.计算键(ThreadLocal 对象)的哈希码,并确定在 ThreadLocalMap 数组中的索引位置。
2.如果计算出的索引位置已经被占用(即发生哈希冲突),则线性探测法会从当前索引位置开始,依次检查下一个槽位,直到找到一个空闲的槽位或者遍历完所有的槽位。
如果在探测过程中遇到 key 为 null 的槽位,说明该槽位可以用于存储新的键值对,同时会进行一次清理工作,清除所有 key 为 null 的槽位上的 value,以避免潜在的内存泄漏问题。
3.ThreadLocalMap 使用线性探测法而不是链表法来解决哈希冲突,主要是因为 ThreadLocalMap 的规模通常较小,且线程之间不会共享,因此不需要考虑线程安全问题。线性探测法具有较好的局部性和缓存友好性,可以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同时,ThreadLocalMap 在插入和查找时会检查并清理过期的条目,以保持哈希表的清洁
此外,ThreadLocal 对象的 threadLocalHashCode 是通过一个全局的 AtomicInteger 来生成的,每次都会加上一个特定的增量(HASH_INCREMENT),这个增量是一个斐波那契数,可以使得哈希码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减少哈希冲突的概率。

ThreadLocal 的内存泄露是怎么回事?

ThreadLocal 内存泄漏问题主要发生在使用线程池时。当使用 ThreadLocal 存储数据后,如果没有及时清理,那么这些数据可能会一直存在于线程的 ThreadLocalMap 中,导致内存泄漏。
ThreadLocalMap 中的 Entry 对象使用 ThreadLocal 对象作为 key,这个 key 是一个弱引用。当外部的 ThreadLocal 引用被置为 null 时,key 会在下一次垃圾回收时被回收,导致 Entry 的 key 变为 null。但是,Entry 的 value 仍然是一个强引用,不会被自动回收,这就可能导致内存泄漏。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需要在使用完 ThreadLocal 后,手动调用 ThreadLocal 的 remove() 方法来清理 ThreadLocalMap 中的对应条目,从而避免内存泄漏。
ThreadLocalMap 也提供了一些机制来减少内存泄漏的风险,比如在 set()、get() 和 remove() 方法中会自动清理 key 为 null 的条目。

为什么ThreadLocalMap 的 key是弱引用,设计理念是?

ThreadLocalMap 的 key 设计为弱引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防止内存泄漏:ThreadLocalMap 中的 Entry 对象的 key 是弱引用,当没有强引用指向 ThreadLocal 时,key 会在垃圾回收时被回收,这样即使线程长期运行,也不会导致 ThreadLocalMap 中存储的 Entry 无法回收,从而避免了内存泄漏 。
减少内存占用:弱引用的 ThreadLocal 在没有外部强引用时,垃圾回收器可以回收它,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内存占用。这样可以确保即使线程结束,ThreadLocal 对象也能被垃圾回收器回收,释放资源 。
当 ThreadLocal 不再被使用,且没有外部强引用时,它所对应的 ThreadLocalMap 中的 key 会被垃圾回收器回收,但是如果 value 仍然被强引用,这部分内存就无法被回收,这就可能导致内存泄漏。为了防止这种情况,ThreadLocalMap 在调用 set、get 或 remove 方法时,会尝试清理 key 为 null 的条目,释放 value 对象所占用的内存 。
使用弱引用作为 key 可以有效避免内存泄漏,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个问题:如果 ThreadLocal 被回收了,但是线程(尤其是线程池中的线程)还活着,那么 value 就无法访问,尽管 key 已经被回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当在不再需要使用 ThreadLocal 时,手动调用 remove 方法来清理条目 。

同步方法和同步代码块的区别是什么?

同步方法(Synchronized Method)和同步代码块(Synchronized Block)都是Java中用于实现线程同步的手段,它们都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但使用方式和应用场景有所不同。
同步方法(Synchronized Method)
同步方法是在方法上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表示整个方法是一个同步方法。当一个线程访问某个对象的同步方法时,它将获取该对象的锁,其他线程将无法访问该对象的任何同步方法,直到当前线程释放锁。
特点:
锁的范围是整个方法。
锁的粒度较大,可能会影响程序的性能。
使用简单,只需要在方法上添加synchronized关键字。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myMethod() {// 方法内容
}
//或者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修饰静态方法,锁住的是整个类的Class对象。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void myStaticMethod() {// 方法内容
}

在Java中Lock接口比synchronized块的优势是什么?如果你需要实现一个高效的缓存,它允许多个用户读,但只允许一个用户写,以此来保持它的完整性,你会怎样去实现它?

Lock 接口相较于 synchronized 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锁的公平性:Lock 接口允许你选择公平锁或非公平锁,公平锁可以按照线程请求锁的顺序来获取锁,避免线程饥饿 。
2.锁的可中断性:Lock 接口提供了可中断的锁获取操作,线程在尝试获取锁的过程中可以响应中断,提高了线程的控制能力 。
3.锁的尝试性:Lock 接口提供了尝试获取锁的方法,即尝试非阻塞地获取锁,如果锁不可用则立即返回 。
4.锁的超时性:Lock 接口提供了带超时的锁获取操作,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内尝试获取锁,超过时间则返回,适用于需要在特定时间内完成操作的场景 。
5.条件变量:Lock 接口支持多个条件变量,可以通过条件变量进行更灵活的线程间协作 。
6.锁绑定多个条件:Lock 接口可以绑定多个不同的条件,使得锁可以更加精细地控制同步资源。
对于实现一个高效的缓存,它允许多个用户读,但只允许一个用户写的场景,可以使用 ReadWriteLock 来实现。ReadWriteLock 允许多个线程同时获取读锁进行读取操作,但写锁是排他的,保证了写操作的独占性。这样在读多写少的场景下,可以提高缓存的读取效率,同时保证了写操作的完整性。
以下是使用 ReadWriteLock 实现缓存的一个简单示例: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adWriteLock;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entrantReadWriteLock;
import java.util.Map;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oncurrentHashMap;public class ReadWriteLockCache<K, V> {private final Map<K, V> cache = new ConcurrentHashMap<>();private final ReadWriteLock rwLock = new ReentrantReadWriteLock();private final Lock readLock = rwLock.readLock();private final Lock writeLock = rwLock.writeLock();public V get(K key) {readLock.lock();try {return cache.get(key);} finally {readLock.unlock();}}public void put(K key, V value) {writeLock.lock();try {cache.put(key, value);} finally {writeLock.unlock();}}public void remove(K key) {writeLock.lock();try {cache.remove(key);} finally {writeLock.unlock();}}
}

在这个示例中,get 方法使用读锁来允许多个线程同时读取缓存,而 put 和 remove 方法使用写锁来保证写操作的独占性。这样既保证了缓存的读取性能,也保证了写操作的线程安全 。

用Java实现阻塞队列。

阻塞队列

用Java写代码来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是多线程编程中的经典问题,通常使用阻塞队列来解决。以下是一个使用Java实现的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示例代码,其中使用了LinkedBlockingQueue作为阻塞队列: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BlockingQueu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inkedBlockingQueue;public class ProducerConsumerExample {// 阻塞队列,最大容量为10private static final BlockingQueue<Integer> queue = new LinkedBlockingQueue<>(10);// 生产者类static class Producer implements Runnable {@Overridepublic void run() {try {// 生产产品int product = 0;while (true) {// 如果队列已满,则阻塞等待queue.put(product);System.out.println("Produced: " + product);product++;Thread.sleep(1000); // 休眠1秒模拟生产时间}}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Thread.currentThread().interrupt();System.out.println("Producer interrupted.");}}}// 消费者类static class Consumer implements Runnable {@Overridepublic void run() {try {while (true) {// 如果队列为空,则阻塞等待int product = queue.take();System.out.println("Consumed: " + product);Thread.sleep(1500); // 休眠1.5秒模拟消费时间}}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Thread.currentThread().interrupt();System.out.println("Consumer interrupted.");}}}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并启动生产者线程Thread producerThread = new Thread(new Producer());producerThread.start();// 创建并启动消费者线程Thread consumerThread = new Thread(new Consumer());consumerThread.start();}
}

在这个示例中,Producer类和Consumer类分别实现了Runnable接口。生产者线程不断地生产产品并将其放入阻塞队列中,如果队列已满,生产者线程将阻塞等待。消费者线程不断地从阻塞队列中取出产品并消费,如果队列为空,消费者线程将阻塞等待。
LinkedBlockingQueue是一个线程安全的阻塞队列,它在尝试添加元素到已满的队列时会阻塞,直到队列中有可用空间;在尝试从空队列中移除元素时也会阻塞,直到队列中有元素可用。
这个示例展示了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案,其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共享的阻塞队列进行通信。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队列的大小和其他参数。

什么是竞争条件?你怎样发现和解决竞争?

竞争条件(Race Condition)是指在多线程环境中,两个或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共享资源,并且至少有一个线程在写入共享资源时,它们的执行顺序影响了程序的输出结果。如果线程的执行顺序不同,那么最终的结果也会不同,这就是竞争条件。
竞争条件可能导致多种问题,比如数据损坏、状态不一致、结果不可预测等。
如何发现竞争条件:
1.代码审查:通过仔细检查代码,尤其是那些涉及共享资源的代码,可以发现潜在的竞争条件。
2.测试:使用多线程测试工具和压力测试可以帮助揭示在高负载或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竞争条件。
3.调试:在调试模式下运行程序,并使用线程分析工具来观察线程的执行顺序和行为。
4.日志记录:在代码中添加详细的日志记录,可以帮助追踪线程的执行路径和共享资源的状态变化。
5.静态分析工具:使用静态代码分析工具可以帮助识别代码中可能存在的竞争条件。
如何解决竞争条件:
1.加锁:使用互斥锁(如 synchronized 关键字、ReentrantLock 等)来保护对共享资源的访问,确保一次只有一个线程可以执行临界区代码。
2.使用原子变量:使用 java.util.concurrent.atomic 包中的原子类,如 AtomicInteger,来避免使用同步。
3.使用阻塞队列:对于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可以使用线程安全的阻塞队列来管理共享资源。
4.volatile关键字:使用 volatile 关键字来保证变量的可见性,确保每个线程都能看到最新的值。
5.避免共享:如果可能,设计程序时尽量避免共享资源,每个线程使用独立的局部变量。
6.线程池:使用线程池来管理线程,可以减少线程创建和销毁的开销,并通过线程池提供的机制来控制并发。
7.有序性保证:在必要时,使用内存屏障(如 ThreadLocal)来保证操作的有序性。
8.设计无状态的系统:尽可能设计无状态的系统,或者确保状态的一致性和可预测性。
9.使用事务:在数据库操作中,使用事务来保证操作的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或解决竞争条件,从而提高程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Java中你怎样唤醒一个阻塞的线程?

在Java中,阻塞的线程通常是指那些正在等待监视器锁(例如,通过synchronized块或方法)或者等待特定条件变量(例如,通过Lock和Condition)的线程。要唤醒一个阻塞的线程,通常需要以下步骤:
1.获取锁:首先,需要获取到与阻塞线程相关的锁。如果是synchronized锁,那么需要执行相同的synchronized块或方法。如果是ReentrantLock,则需要调用lock()方法。
2.唤醒线程:然后,使用适当的方法来唤醒线程。对于Object的监视器锁,可以使用notify()或notifyAll()方法。对于Lock和Condition,可以使用signal()或signalAll()方法。
3.释放锁:唤醒线程后,确保释放锁,以便被唤醒的线程可以继续执行。对于synchronized锁,锁会在同步块或方法执行完毕后自动释放。对于ReentrantLock,则需要调用unlock()方法。
以下是使用Object监视器锁唤醒阻塞线程的示例:

public class WaitNotifyExample {private final Object lock = new Object();public void doWait() {synchronized (lock) {try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is waiting");lock.wait();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has been notified");}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public void doNotify() {synchronized (lock)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is notifying a waiting thread");lock.notify(); // 唤醒一个等待的线程}}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WaitNotifyExample example = new WaitNotifyExample();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example::doWait, "WaitingThread");thread.start();try {Thread.sleep(1000); // 确保等待线程已经等待}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new Thread(example::doNotify, "NotifyingThread").start();}
}

以下是使用ReentrantLock和Condition唤醒阻塞线程的示例: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Condition;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entrantLock;public class LockConditionExample {private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private final Condition condition = lock.newCondition();public void doWait() {try {lock.lock();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is waiting");condition.await();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has been notified");}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lock.unlock();}}public void doNotify() {lock.lock();try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is notifying a waiting thread");condition.signal(); // 唤醒一个等待的线程} finally {lock.unlock();}}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LockConditionExample example = new LockConditionExample();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example::doWait, "WaitingThread");thread.start();try {Thread.sleep(1000); // 确保等待线程已经等待}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new Thread(example::doNotify, "NotifyingThread").start();}
}

在这两个示例中,wait()和await()方法使线程进入阻塞状态,直到其他线程调用notify()、notifyAll()、signal()或signalAll()方法唤醒它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必须在同步代码块或同步方法中调用,以确保正确的锁管理。

什么是不可变对象,它对写并发应用有什么帮助?

不可变对象(Immutable Object)是指一旦创建并且设置好初始状态之后,其状态(对象的数据)就不能被改变的对象。在Java中,不可变对象通常通过将所有的成员变量设置为final,并且不提供修改这些成员变量的方法来实现。
不可变对象(Immutable Object)是指一旦创建并且设置好初始状态之后,其状态(对象的数据)就不能被改变的对象。在Java中,不可变对象通常通过将所有的成员变量设置为final,并且不提供修改这些成员变量的方法来实现。
不可变对象的特点:
状态不变:对象的状态在创建后不能被修改。
线程安全:因为状态不可变,所以不存在并发修改的问题,自然也就不需要额外的同步措施。
简单:不可变对象简化了编程模型,因为它们不需要考虑同步和并发的问题。
安全:不可变对象可以自由地在线程间共享,而不需要担心数据一致性的问题。
可缓存:由于对象的状态不会改变,它们可以被缓存,提高性能。
不可变对象对写并发应用的帮助:
提高性能:由于不可变对象是线程安全的,它们可以被多个线程同时访问,而不需要额外的同步开销。
减少锁的需要:在并发程序中,不可变对象可以减少或消除对锁的需求,从而减少锁竞争,提高性能。
简化设计:不可变对象简化了程序设计,因为开发者不需要考虑对象状态的同步问题。
避免副作用:不可变对象避免了修改状态可能导致的副作用,使得程序的行为更加可预测。
易于维护:不可变对象通常更容易理解和维护,因为它们的行为不依赖于内部状态的变化。
实现不可变对象的常见做法:
使用final关键字:将类的成员变量声明为final,确保它们在初始化后不能被重新赋值。
私有化成员变量:将成员变量设置为私有(private),防止外部直接访问和修改。
提供getter方法:提供方法来获取成员变量的值,而不是提供setter方法。
深拷贝:如果对象中包含可变的对象引用,确保在修改这些引用时创建新的对象,而不是修改原有对象。

public final class ImmutableObject {private final int value;public ImmutableObject(int value) {this.value = value;}public int getValue() {return value;}
}

你在多线程环境中遇到的共同的问题是什么?你是怎么解决它的?

在多线程环境中,常见的问题包括:
1.线程安全问题: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共享资源,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或状态错误。
2.死锁:两个或多个线程相互等待对方释放资源,导致程序无法继续执行。
3.竞态条件:程序的输出依赖于线程的执行顺序,导致结果不可预测。
4.性能瓶颈:线程过多可能导致上下文切换频繁,影响程序性能。
5.资源争用:线程间竞争共享资源,可能导致某些线程长时间等待。
6.不可重入锁:某些锁在持有时不能再次获取,可能导致死锁。
7.线程泄漏:线程没有正确释放,导致内存泄漏。
8.可见性问题:一个线程对共享变量的修改对其他线程不可见。
9.原子性问题:复合操作中的单个步骤可能被中断,导致操作不完整。
解决方案:
线程安全问题:
使用同步机制,如synchronized关键字、ReentrantLock等。
使用不可变对象。
使用线程安全的集合,如ConcurrentHashMap。
死锁:
避免嵌套锁,使用锁排序。
使用tryLock尝试获取锁,并设置超时。
使用死锁检测工具。
竞态条件:
使用原子变量,如AtomicInteger。
使用同步代码块或方法。
性能瓶颈:
优化线程数量,避免过多线程。
使用无锁并发算法。
使用线程池来管理线程。
资源争用:
使用阻塞队列来管理资源。
使用信号量来控制资源访问。
不可重入锁:
使用ReentrantLock或其他可重入锁。
线程泄漏:
确保线程在不需要时能够正确停止。
使用ExecutorService来管理线程生命周期。
可见性问题:
使用volatile关键字。
使用final关键字。
使用synchronized或Lock。
原子性问题:
使用synchronized。
使用Lock和Condition。
使用原子类,如AtomicReference。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通常需要对程序进行详细的分析,以确定问题的根源,并选择合适的并发控制机制。此外,编写单元测试和使用并发测试工具(如Java的jcstress)也可以帮助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

Java 中能创建 volatile数组吗

在Java中,volatile关键字可以应用于数组的引用,但volatile不会保证数组中每个元素的原子性和可见性。这意味着你可以有一个指向数组的volatile引用,但是这个引用本身是原子和可见的,并不意味着数组的每个元素都是原子和可见的。

volatile 能使得一个非原子操作变成原子操作吗

volatile 关键字并不能使非原子操作变成原子操作,它只是告诉编译器不要对这个变量进行优化,以确保每次访问都是从内存中读取的,而不是从寄存器或者缓存中读取的。要实现原子操作,需要使用其他同步机制。

你是如何调用 wait()方法的?使用 if 块还是循环?为什么?

在多线程编程中,wait() 方法通常用于线程间协调,使得一个线程在某个条件不满足时挂起,直到其他线程通知它条件已经满足。调用 wait() 方法时,通常使用循环而不是简单的 if 块,原因如下:
条件可能在等待期间改变:即使在调用 wait() 之前条件是满足的,但在等待过程中,条件可能会因为其他线程的操作而变得不满足。使用循环可以确保在每次等待后重新检查条件。
wait() 方法会释放锁:当一个线程调用 wait() 方法时,它会释放对象的锁(如果当前线程持有该锁),然后进入等待状态。当其他线程调用 notify() 或 notifyAll() 方法时,等待的线程会被唤醒。但是,唤醒并不意味着条件已经满足,可能只是其他线程想要释放锁。因此,必须重新检查条件。
避免虚假唤醒:线程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被虚假唤醒(即没有调用 notify() 或 notifyAll() 方法,但线程却被唤醒了),这时循环可以确保线程只在条件满足时继续执行。

在多线程环境下,SimpleDateFormat是线程安全的吗

SimpleDateFormat 是 Java 中用于日期时间格式化和解析的一个类,但它不是线程安全的。在多线程环境下,如果多个线程共享同一个 SimpleDateFormat 实例,可能会导致数据不一致或者抛出异常。这是因为 SimpleDateFormat 内部使用了 Calendar 对象,而 Calendar 对象在多线程中被共享时,可能会导致状态的不一致。
为了解决 SimpleDateFormat 的线程安全问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1.局部变量法:在方法内部创建 SimpleDateFormat 对象,确保每个线程都使用独立的实例。
2.同步代码块: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同步代码块,确保一次只有一个线程可以访问 SimpleDateFormat 实例。
3.Lock 锁:使用 ReentrantLock 等显式锁来替代 synchronized,提供更灵活的锁定机制。
4.ThreadLocal:使用 ThreadLocal 存储每个线程的 SimpleDateFormat 实例,确保线程安全。
5.DateTimeFormatter:Java 8 引入了新的日期时间 API,其中的 DateTimeFormatter 类是线程安全的,可以作为 SimpleDateFormat 的替代品。

为什么Java中 wait 方法需要在 synchronized 的方法中调用?

在Java中,wait() 方法是用于多线程编程中线程间的协调,它使得一个线程在特定条件下等待,直到另一个线程通知它继续执行。wait() 方法必须在同步环境中调用,即在 synchronized 代码块或同步方法中,原因如下:
锁的管理:当线程调用 wait() 方法时,它会释放调用对象的锁(锁指的是对象锁或者类锁),并进入等待状态。这样做是为了让其他线程能够获取到该锁并修改共享资源。当等待条件满足时,其他线程通过调用 notify() 或 notifyAll() 方法来唤醒等待的线程。如果 wait() 方法在非同步环境中调用,那么线程将不会释放锁,其他线程也就无法获取到锁来改变条件。
避免竞态条件:
在同步环境中调用 wait() 方法可以避免竞态条件(race condition)。竞态条件是指程序的行为依赖于线程执行的顺序。如果 wait() 方法在非同步环境中调用,那么在等待的线程醒来后,它可能会在没有正确同步的情况下继续执行,导致数据不一致。
确保原子性:
wait() 和 notify() 方法需要成对出现,以确保原子性。原子性是指操作要么完全执行,要么完全不执行,没有中间状态。在同步环境中,wait() 方法释放锁和线程进入等待状态是原子操作。如果 wait() 方法在非同步环境中调用,那么在释放锁和进入等待状态之间可能会有其他线程介入,导致原子性被破坏。
线程唤醒后的同步:
当线程通过 notify() 或 notifyAll() 被唤醒后,它需要重新获取锁才能继续执行。如果 wait() 方法不在同步环境中调用,那么线程在唤醒后可能无法获取到锁,也就无法继续执行。
遵守Java规范:根据Java语言规范,wait()、notify() 和 notifyAll() 方法必须在同步方法或同步代码块中调用,否则会抛出 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异常。

Java中interrupted 和 isInterruptedd方法的区别?

在Java中,interrupted() 和 isInterrupted() 是两个用于处理线程中断状态的方法,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作用的范围和返回值:
interrupted():这是一个静态方法,属于Thread类。当调用此方法时,它会检查当前线程的中断状态,并且立即清除(设置为false)当前线程的中断状态。这意味着如果连续调用两次interrupted(),第二次会返回false,因为它在第一次调用时已经清除了中断状态。这个方法通常用在捕获异常的块中,或者在检查中断状态后需要立即清除中断状态的场景。
isInterrupted():这是一个实例方法,也属于Thread类。它用于检查调用它的线程的中断状态,但是不会改变中断状态。这意味着无论调用多少次isInterrupted(),只要线程的中断状态没有被更改,它都会返回相同的结果。这个方法通常用于需要持续检查中断状态的场景。
总结来说,interrupted()通常用于处理中断异常时,需要立即清除中断状态的场景;而isInterrupted()用于需要持续检查中断状态而不清除它的场景。

怎么检测一个线程是否持有对象监视器

在Java中,一个线程持有对象监视器(monitor)的情况通常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下:
同步代码块或同步方法:当线程执行同步代码块或者同步方法时,它会持有该代码块或方法所属对象的监视器。同步代码块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而同步方法则是在方法定义前加上synchronized关键字。
Object.wait():当线程调用wait()方法时,它会释放对象的监视器并进入等待状态。在等待过程中,线程不持有对象的监视器。
要检测一个线程是否持有某个对象的监视器,Java没有提供直接的API。但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间接检测:
使用ThreadMXBean:可以通过ThreadMXBean的findMonitorDeadlockedThreads()方法来检测线程死锁,这个方法可以返回当前线程死锁的线程ID数组,间接表明这些线程持有某些对象的监视器。
分析线程转储(Thread Dump):当系统出现性能问题或者死锁时,可以通过获取线程转储来分析。线程转储包含了每个线程的堆栈跟踪,通过分析堆栈跟踪,可以查看线程是否处于wait()状态或者在同步代码块/方法中。
使用JVM工具:一些JVM工具,如jconsole、jvisualvm等,提供了更直观的方式来查看线程的状态和它们持有的锁。
编写自定义代码:在应用程序中,可以通过在关键代码点插入日志来跟踪线程是否进入了同步代码块或调用了wait()方法

什么情况会导致线程阻塞

线程阻塞是指线程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无法继续执行,进入等待状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导致线程阻塞的情况:
1.等待监视器锁:当线程尝试进入同步代码块或同步方法,而监视器锁(即对象锁)已被其他线程持有时,该线程会被阻塞,直到锁被释放。
2.调用Object.wait():线程调用wait()方法后,会释放对象的监视器并进入等待状态,直到其他线程调用相同对象的notify()或notifyAll()方法。
3.调用Thread.join():当线程A调用线程B的join()方法时,线程A会阻塞,直到线程B执行完毕。
4.等待I/O操作:进行输入/输出操作,如读写文件、网络通信等,如果数据尚未准备好,线程可能会被阻塞,直到数据准备完毕。
5.等待条件变量:使用java.util.concurrent.locks.Condition时,调用await()方法会导致线程阻塞,直到其他线程调用相同条件变量的signal()或signalAll()方法。
6.调用Thread.sleep(long millis):线程调用sleep()方法会暂停执行指定的时间,在此期间线程处于阻塞状态。
7.等待锁:使用java.util.concurrent.locks.Lock时,如果锁不可用,调用lock()方法的线程会被阻塞,直到锁可用。
8.等待线程池的任务:在java.util.concurrent包中的线程池(如ExecutorService)中,当线程执行完任务后,如果设置了线程池的allowCoreThreadTimeOut(true),线程可能会等待新任务,如果没有任务可用,线程会被阻塞。
9.等待同步队列:使用BlockingQueue时,如果队列为空,取出元素的操作(如take()或poll())会阻塞,直到队列中有元素可用。
10.死锁:当两个或多个线程相互等待对方持有的锁,导致所有线程都无法继续执行时,这些线程都会被阻塞。
11.调用Object.notify()或Object.notifyAll()的误用:如果错误地调用了这些方法,而没有相应的wait()调用与之匹配,可能会导致线程提前唤醒然后再次进入等待状态。
12.调用Lock.tryLock()或Condition.awaitUninterruptibly():这些方法在无法立即获取锁或条件不满足时会阻塞线程,直到可以获取锁或条件满足。

如何在两个线程间共享数据

在Java中,线程间共享数据通常涉及到线程安全问题,因为不当的共享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或竞态条件。以下是一些在两个线程间共享数据的常见方法:
共享对象:
可以通过共享对象的实例来在线程间传递数据。只要确保对象的访问是线程安全的,就可以在多个线程间共享。
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或java.util.concurrent.locks.Lock来同步访问共享对象的代码块。
传递参数:
在创建线程时,可以通过构造函数或Runnable的run方法参数将数据传递给线程。
volatile关键字:
使用volatile关键字声明变量,可以确保变量的读写操作对所有线程都是可见的,即一个线程修改了变量的值,新值对其他线程来说是立即可见的。
原子类:
java.util.concurrent.atomic包提供了一组原子类(如AtomicInteger、AtomicLong等),这些类利用CAS(Compare-And-Swap)操作来保证操作的原子性。
线程安全集合:
java.util.concurrent包提供了线程安全的集合类,如ConcurrentHashMap、CopyOnWriteArrayList等,可以在多线程环境下安全地使用。
阻塞队列:
BlockingQueue是一个线程安全的队列,生产者线程可以安全地将数据放入队列,消费者线程可以从队列中安全地取出数据。
Exchanger:
Exchanger是一个用于两个线程之间交换数据的工具类。两个线程在exchange方法中相遇时,可以交换数据。
Callable和Future:
Callable是Runnable的扩展,可以返回结果和抛出异常。ExecutorService执行Callable任务后会返回一个Future对象,可以用来获取Callable任务的执行结果。
CountDownLatch/CyclicBarrier/Semaphore:
这些是java.util.concurrent包中的同步辅助类,可以用来控制线程间的协调,从而实现数据的共享。
volatile数组:
volatile关键字也可以用于数组,确保数组元素的更改对所有线程立即可见。
确保线程安全:
在共享数据时,确保对数据的访问是同步的,以避免竞态条件。
使用不可变对象来共享数据,因为它们自然线程安全。
尽可能使用现代并发工具,如java.util.concurrent包中的类,它们通常比synchronized更灵活、更强大。

使用多线程可能带来什么问题

使用多线程编程可以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和响应性,但同时也可能引入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以下是一些使用多线程可能带来的问题:
1.竞态条件(Race Condition):
当多个线程并发访问共享数据并试图同时修改时,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结果。
2.死锁(Deadlock):
两个或多个线程相互等待对方释放资源,导致程序停滞。
3.活锁(Livelock):
线程因为不断尝试执行但总是失败而陷入循环,例如两个线程在抢占资源时不断重试。
4.饥饿(Starvation):
一个或多个线程因为其他线程持续占用资源而无法执行。
5.线程安全问题:
如果共享数据的访问没有正确同步,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
6.上下文切换开销(Context Switching Overhead):
线程数量过多可能导致频繁的上下文切换,降低系统性能。
7.资源限制:
过多的线程可能导致系统资源(如内存、处理器时间)耗尽。
8.调试困难:
多线程程序的行为可能难以预测和重现,使得调试更加困难。
9.不可预见的交互:
不同线程的代码可能以不可预见的方式相互作用,导致错误。
10.优先级反转:
高优先级的线程等待低优先级线程持有的资源,导致低优先级线程实际上控制了高优先级线程的执行。
11.内存一致性错误:
在没有正确使用同步机制的情况下,线程可能读取到过时的值(缓存一致性问题)。
12.复杂的逻辑:
多线程程序的逻辑可能更加复杂,难以理解和维护。
13.原子性问题:
需要保证操作的原子性,否则可能会在多个线程间产生不一致的状态。
14.可见性问题:
一个线程对共享变量的修改可能对其他线程不可见,除非使用适当的同步机制。
15.过度同步:
过度使用同步机制可能导致程序性能下降,甚至导致死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同步机制,如synchronized关键字、显式锁(Lock接口实现)。
使用线程安全的集合和并发工具,如java.util.concurrent包中的类。
限制线程数量,避免过多的线程创建和销毁。
使用volatile关键字保证变量的可见性。
使用原子类来处理简单的计数器或标志操作。
使用线程池来管理线程的创建和销毁。
通过设计避免共享状态,例如使用不可变对象或线程局部存储(ThreadLocal)。
仔细设计程序逻辑,避免死锁和活锁。

按线程池内部机制,当提交新任务时,有哪些异常要考虑。

在Java线程池中提交新任务时,可能会遇到几种异常情况:
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当任务被拒绝执行时,比如线程池已经关闭,或者任务无法被接受时,会抛出此异常。
InterruptedException:当线程池中的线程在等待新任务时,如果当前线程的中断状态被设置,那么在等待过程中可能会抛出此异常。
未处理的异常:当线程池中的线程在执行任务时,如果任务内部抛出了未捕获的异常,那么线程可能会终止,具体表现取决于提交任务的方式:
使用execute方法提交的任务,如果任务内部抛出未捕获的异常,那么执行任务的线程会崩溃,并打印异常信息。
使用submit方法提交的任务,如果任务内部抛出未捕获的异常,线程本身不会受到影响(线程可以复用),只是将异常信息封装到返回的对象Future中。
ExecutionException:当使用submit方法提交任务,并且通过返回的Future对象的get方法获取执行结果时,如果任务执行过程中抛出异常,那么在调用get方法时会抛出ExecutionException。

说说几种常见的线程池及使用场景?

Java中的线程池是一种执行器(Executor),用于在一个后台线程中执行任务。线程池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在创建和销毁线程时所产生的性能开销。Java的java.util.concurrent包提供了几种不同的线程池实现,它们各有特点和适用场景:
FixedThreadPool:
特点:拥有固定数量的线程,它们可以重复使用。
使用场景:适用于负载比较重的服务器,处理很多任务,但每个任务执行时间不确定。
SingleThreadExecutor:
特点:只有一个线程的线程池,确保所有任务按顺序执行。
使用场景:适用于需要保证任务顺序执行的场景。
CachedThreadPool:
特点:线程数不固定的线程池,它会根据需要创建新线程,但会在空闲时回收线程。
使用场景:适用于短生命周期的异步任务,或者任务数量远大于处理能力的场景。
ScheduledThreadPool:
特点:能够延迟或定期执行任务的线程池。
使用场景:适用于需要定时执行任务的场景,如计划任务、周期性作业。
WorkStealingPool:
特点:利用ForkJoinPool实现,能够实现工作窃取算法,提高CPU利用率。
使用场景:适用于并行计算任务,可以充分利用多核处理器的计算能力。
ThreadPoolExecutor:
特点:是最灵活的线程池实现,可以自定义核心线程数、最大线程数、存活时间、工作队列等。
使用场景:适用于需要定制线程池参数的场景。
Executors:
特点:Executors类提供了一些工厂方法来创建不同类型的线程池。
使用场景:提供了一种快捷方式来创建线程池,但通常不推荐使用,因为它创建的线程池可能不适合所有场景。
ForkJoinPool:
特点:专为分治任务设计的线程池,可以高效地执行分治任务。
使用场景:适用于可以递归分解为更小任务的问题,如大规模数据处理、图像处理等。
选择哪种线程池取决于应用程序的具体需求,包括任务的性质、预期的并发级别、资源限制等。正确选择和配置线程池可以显著提高程序的性能和响应能力。

使用无界队列的线程池会导致内存飙升吗?

使用无界队列(如LinkedBlockingQueue)的线程池可能导致内存使用量飙升,因为无界队列会在任务数量迅速增加时无限制地存储等待执行的任务。如果生产者线程向队列中添加任务的速度持续超过消费者线程处理任务的速度,那么队列中积累的任务会越来越多,从而消耗大量内存,最终可能导致OutOfMemoryError错误。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有界队列:通过使用有界队列(如ArrayBlockingQueue),可以限制队列中任务的最大数量,从而间接限制内存使用。
设置合理的线程池大小:根据应用程序的实际需求和服务器的硬件资源,合理配置线程池的核心线程数和最大线程数。
使用饱和策略:当队列满了之后,可以设置一个饱和策略(如CallerRunsPolicy),这样当新任务无法提交到线程池时,可以在提交任务的线程中运行这个任务,或者选择其他策略来处理这种情况。
监控和调整:定期监控线程池和队列的状态,根据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调整线程池参数。
优化任务执行逻辑:优化任务的执行逻辑,减少任务执行时间,提高任务处理效率。
资源隔离:在容器化或虚拟化环境中,可以对应用程序的资源使用进行隔离,以限制内存使用。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内存使用,防止因无界队列导致的内存飙升问题。

Future有缺陷嘛?

Future 是 Java 中用于异步计算的一种机制,它允许开发者在任务完成前继续执行其他代码,并在之后某个时刻通过 Future 获取任务的结果。然而,Future 也有一些潜在的缺陷和限制:
阻塞问题:当调用 Future.get() 方法时,如果任务还没有完成,就会阻塞当前线程,这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尤其是在处理大量并行任务时。
异常处理:Future 在异常处理方面不够灵活。如果异步任务执行过程中发生异常,这个异常会被封装在 ExecutionException 中,只有在调用 get() 方法时才能被捕获。
任务组合的复杂性:使用 Future 进行复杂的任务组合和流程控制比较困难,特别是当涉及到多个异步计算结果之间的依赖时。
无法直接取消任务:Future 提供了 cancel 方法来尝试取消任务,但这种取消并不总是有效的。如果任务已经开始执行,那么它将无法被取消。
使用默认线程池的CompletableFuture可能导致资源耗尽:如果在双核及以下的机器中使用CompletableFuture而没有自定义线程池,会为每个任务创建一个新线程,等于没有使用线程池,有资源耗尽的风险。
内存问题:在极端情况下,如果创建大量的 Future 任务而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可能会因为持续积累而耗尽内存资源。
为了克服这些限制,可以使用 CompletableFuture,它提供了非阻塞的 thenApply、thenAccept 等方法,允许在任务完成时触发回调。此外,CompletableFuture 还提供了更灵活的错误处理和任务组合机制,以及更好的取消任务的支持。在设计异步任务时,增加检查中断状态的逻辑,使得任务能够响应中断请求,也是一种良好的实践。


http://www.mrgr.cn/news/35324.html

相关文章:

  • 《深度学习》CNN 数据增强、保存最优模型 实例详解
  • React开发环境搭建以及常见错误解决
  • Mac安装manim
  • 力扣416周赛
  • Java转换流
  • 【深度学习】批量规范化
  • CREO教程——2 绘制标准图纸
  • Footprint Analytics: 我们为何打造 Growthly 这款产品
  • 高等数学大纲
  • vsomeip客户端/服务端大致运行流程
  • 【洛谷】AT_abc371_d [ABC371D] 1D Country 的题解
  • 开源UNI-SOP云统一认证平台
  • 算法:69.x的平方根
  • 深入剖析链表反转:多语言实现与高级语法特性20240924
  • 【环境搭建】MySQL安装部署
  • 04 面部表情识别:Pytorch实现表情识别-表情数据集训练代码
  • 论文研读——《RF-Diffusion: Radio Signal Generation via Time-Frequency Diffusion》
  • Proteus如何添加数码管
  • [3]Opengl ES着色器
  • 物理学基础精解【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