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精解【1】
文章目录
- 向量的运算法则
- 函数
- 重要极限
- 一、基本极限
- 二、函数极限
- 三、积分极限
- 四、其他重要极限
- 五、常见的重要极限:
- 函数
- 函数的定义
- 函数的性质
- 函数与非函数的区别
- 函数不一定是双射
- 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
- 参考文献
向量的运算法则
主要包括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以及向量的点积和叉积。以下是这些运算法则的简要介绍:
-
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 加法:两个向量相加时,将它们的对应分量分别相加,得到的新向量就是它们的和。例如,若向量 a ⃗ = ( a 1 , a 2 ) \vec{a} = (a_1, a_2) a=(a1,a2),向量 b ⃗ = ( b 1 , b 2 ) \vec{b} = (b_1, b_2) b=(b1,b2),则它们的和为 a ⃗ + b ⃗ = ( a 1 + b 1 , a 2 + b 2 ) \vec{a} + \vec{b} = (a_1 + b_1, a_2 + b_2) a+b=(a1+b1,a2+b2)。
- 减法:向量减法与加法类似,只是将对应分量相减。即 a ⃗ − b ⃗ = ( a 1 − b 1 , a 2 − b 2 ) \vec{a} - \vec{b} = (a_1 - b_1, a_2 - b_2) a−b=(a1−b1,a2−b2)。
-
数乘:
- 当一个向量与一个标量(实数)相乘时,每个分量都与该标量相乘。例如,若向量 a ⃗ = ( a 1 , a 2 ) \vec{a} = (a_1, a_2) a=(a1,a2),标量为 k k k,则数乘的结果为 k a ⃗ = ( k a 1 , k a 2 ) k\vec{a} = (ka_1, ka_2) ka=(ka1,ka2)。
-
点积(内积):
- 两个向量的点积等于它们对应分量的乘积之和。点积的结果是一个标量,它反映了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和长度关系。即 a ⃗ ⋅ b ⃗ = a 1 b 1 + a 2 b 2 \vec{a} \cdot \vec{b} = a_1b_1 + a_2b_2 a⋅b=a1b1+a2b2。若 a ⃗ \vec{a} a和 b ⃗ \vec{b} b都是单位向量,则点积等于它们夹角的余弦值。
-
叉积(外积,仅适用于三维向量):
- 两个三维向量的叉积是一个新的向量,其方向垂直于原来两个向量所在的平面,大小等于原来两个向量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或其负值,取决于向量的顺序和坐标系的右手定则)。叉积的计算公式较为复杂,涉及行列式或三维坐标的特定运算规则。
-
向量运算的性质:
- 交换律: a ⃗ + b ⃗ = b ⃗ + a ⃗ \vec{a} + \vec{b} = \vec{b} + \vec{a} a+b=b+a, k a ⃗ = a ⃗ k k\vec{a} = \vec{a}k ka=ak(数乘时,标量与向量的乘法满足交换律,但注意数乘不满足交换律在向量与向量的乘法中,因为向量间通常不定义乘法)。
- 结合律: ( a ⃗ + b ⃗ ) + c ⃗ = a ⃗ + ( b ⃗ + c ⃗ ) (\vec{a} + \vec{b}) + \vec{c} = \vec{a} + (\vec{b} + \vec{c}) (a+b)+c=a+(b+c), k ( l a ⃗ ) = ( k l ) a ⃗ k(l\vec{a}) = (kl)\vec{a} k(la)=(kl)a。
- 分配律: k ( a ⃗ + b ⃗ ) = k a ⃗ + k b ⃗ k(\vec{a} + \vec{b}) = k\vec{a} + k\vec{b} k(a+b)=ka+kb。
这些运算法则是向量分析的基础,广泛应用于物理、工程、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掌握这些法则对于理解和解决相关问题至关重要。
函数
重要极限
在微积分领域中,存在多个重要极限,它们涵盖了基本极限、函数极限、积分极限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重要极限及其含义和应用场景:
一、基本极限
- lim x → 0 sin x x = 1 \lim_{{x \to 0}} \frac{\sin x}{x} = 1 limx→0xsinx=1
- 含义:当 x x x趋近于0时, sin x x \frac{\sin x}{x} xsinx的值趋近于1。
- 应用场景:这个极限在求解涉及三角函数的极限问题时非常有用,特别是在利用泰勒级数展开或洛必达法则时。
- lim x → ∞ ( 1 + 1 x ) x = e \lim_{{x \to \infty}} \left(1 + \frac{1}{x}\right)^x = e limx→∞(1+x1)x=e
- 含义:当 x x x趋近于无穷大时, ( 1 + 1 x ) x \left(1 + \frac{1}{x}\right)^x (1+x1)x的值趋近于自然对数的底数 e e e。
- 应用场景:这个极限在定义自然对数和指数函数,以及处理与这些函数相关的极限问题时至关重要。
二、函数极限
- lim x → a f ( x ) − f ( a ) x − a = f ′ ( a ) \lim_{{x \to a}} \frac{f(x) - f(a)}{x - a} = f'(a) limx→ax−af(x)−f(a)=f′(a)(若 f ( x ) f(x) f(x)在 x = a x=a x=a处可导)
- 含义:这是导数的定义,表示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率。
- 应用场景:用于求解函数的导数,进而分析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点等性质。
- 洛必达法则:如果 lim x → a f ( x ) = lim x → a g ( x ) = 0 \lim_{{x \to a}} f(x) = \lim_{{x \to a}} g(x) = 0 limx→af(x)=limx→ag(x)=0或 lim x → a f ( x ) = lim x → a g ( x ) = ± ∞ \lim_{{x \to a}} f(x) = \lim_{{x \to a}} g(x) = \pm \infty limx→af(x)=limx→ag(x)=±∞,且 g ′ ( x ) ≠ 0 g'(x) \neq 0 g′(x)=0在 x = a x=a x=a的一个去心邻域内,则 lim x → a f ( x ) g ( x ) = lim x → a f ′ ( x ) g ′ ( x ) \lim_{{x \to a}} \frac{f(x)}{g(x)} = \lim_{{x \to a}} \frac{f'(x)}{g'(x)} limx→ag(x)f(x)=limx→ag′(x)f′(x)(在适当条件下)。
- 含义:提供了一种求解特定形式的不定式极限的方法。
- 应用场景:用于求解当分子和分母都趋近于0或无穷大时的极限问题。
三、积分极限
- 积分中值定理:如果 f ( x ) f(x) f(x)在闭区间 [ a , b ] [a, b] [a,b]上连续,则存在至少一个 c ∈ ( a , b ) c \in (a, b) c∈(a,b),使得 ∫ a b f ( x ) d x = f ( c ) ( b − a ) \int_{a}^{b} f(x) \, dx = f(c)(b - a) ∫abf(x)dx=f(c)(b−a)。
- 含义:建立了积分与函数值之间的联系,即积分可以看作是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值与区间长度的乘积。
- 应用场景:用于估计积分的值,以及证明与积分相关的不等式和等式。
- 勒贝格积分中的极限定理:如果 f ( x ) f(x) f(x)在闭区间 [ a , b ] [a, b] [a,b]上可积,且 f n ( x ) f_n(x) fn(x)是一系列在 [ a , b ] [a, b] [a,b]上可积的函数,满足 lim n → ∞ f n ( x ) = f ( x ) \lim_{{n \to \infty}} f_n(x) = f(x) limn→∞fn(x)=f(x)(逐点收敛),则 lim n → ∞ ∫ a b f n ( x ) d x = ∫ a b f ( x ) d x \lim_{{n \to \infty}} \int_{a}^{b} f_n(x) \, dx = \int_{a}^{b} f(x) \, dx limn→∞∫abfn(x)dx=∫abf(x)dx(在适当条件下)。
- 含义:建立了函数列的极限与积分极限之间的联系。
- 应用场景:用于求解涉及函数列积分极限的问题,特别是在分析、概率论和统计学中。
四、其他重要极限
- lim x → 0 e x − 1 x = 1 \lim_{{x \to 0}} \frac{e^x - 1}{x} = 1 limx→0xex−1=1
- 含义:当 x x x趋近于0时, e x − 1 x \frac{e^x - 1}{x} xex−1的值趋近于1。
- 应用场景:这个极限在处理涉及指数函数的极限问题时非常有用。
- lim x → ∞ x n e x = 0 \lim_{{x \to \infty}} \frac{x^n}{e^x} = 0 limx→∞exxn=0(对于任何正整数 n n n)
- 含义:当 x x x趋近于无穷大时, x n e x \frac{x^n}{e^x} exxn的值趋近于0。
- 应用场景:这个极限在比较指数函数与多项式函数的增长速度时非常有用。
五、常见的重要极限:
-
第一个重要极限(或称基本极限):
lim x → 0 sin x x = 1 \lim_{{x \to 0}} \frac{\sin x}{x} = 1 limx→0xsinx=1
这个极限在三角函数和微积分的基本定理中起着关键作用。 -
第二个重要极限(关于指数函数的极限):
lim x → ∞ ( 1 + 1 x ) x = e \lim_{{x \to \infty}} \left(1 + \frac{1}{x}\right)^x = e limx→∞(1+x1)x=e
其中 e e e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约等于2.71828。这个极限在定义 e e e 和处理与指数函数相关的问题时非常重要。 -
关于 e x e^x ex 和 ln ( x ) \ln(x) ln(x) 的极限:
- lim x → ∞ e x x n = ∞ \lim_{{x \to \infty}} \frac{e^x}{x^n} = \infty limx→∞xnex=∞(对于任何正整数 n n n)
- lim x → 0 + x n ln x = 0 \lim_{{x \to 0^+}} x^n \ln x = 0 limx→0+xnlnx=0(对于任何正整数 n n n)
这些极限在处理涉及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渐近行为时很有用。
-
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极限:
- lim x → 0 1 x n = ∞ \lim_{{x \to 0}} \frac{1}{x^n} = \infty limx→0xn1=∞(对于任何正整数 n n n)
- lim x → ∞ x n = ∞ \lim_{{x \to \infty}} x^n = \infty limx→∞xn=∞(对于任何正整数 n n n)
这些极限描述了当 x x x 趋近于0或无穷大时,某些函数的极限行为。
-
洛必达法则中的极限形式(虽然不是一个单独的“重要极限”,但在求解极限时非常有用):
如果 lim x → a f ( x ) = lim x → a g ( x ) = 0 \lim_{{x \to a}} f(x) = \lim_{{x \to a}} g(x) = 0 limx→af(x)=limx→ag(x)=0 或 lim x → a f ( x ) = lim x → a g ( x ) = ± ∞ \lim_{{x \to a}} f(x) = \lim_{{x \to a}} g(x) = \pm \infty limx→af(x)=limx→ag(x)=±∞,并且 g ′ ( x ) ≠ 0 g'(x) \neq 0 g′(x)=0 在 x = a x = a x=a 的一个去心邻域内,则
lim x → a f ( x ) g ( x ) = lim x → a f ′ ( x ) g ′ ( x ) \lim_{{x \to a}} \frac{f(x)}{g(x)} = \lim_{{x \to a}} \frac{f'(x)}{g'(x)} limx→ag(x)f(x)=limx→ag′(x)f′(x)
(在适当条件下) -
斯托尔茨-切萨罗定理(关于数列的极限):
如果 { a n } \{a_n\} {an} 和 { b n } \{b_n\} {bn} 是两个实数数列,且 { b n } \{b_n\} {bn} 是严格递增且趋于正无穷的,那么如果极限 lim n → ∞ a n + 1 − a n b n + 1 − b n \lim_{{n \to \infty}} \frac{a_{n+1} - a_n}{b_{n+1} - b_n} limn→∞bn+1−bnan+1−an 存在,则 lim n → ∞ a n b n \lim_{{n \to \infty}} \frac{a_n}{b_n} limn→∞bnan 也存在且相等。
函数
函数的定义
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它按照某种规则将一个数集(称为定义域)中的每一个元素映射到另一个数集(称为值域)中的唯一元素。具体来说,如果存在两个非空实数集合 D D D和 M M M,对于集合 D D D中的任意元素 x x x,通过某种对应法则 f f f,集合 M M M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 y y y与之对应,那么称这种对应为从集合 D D D到集合 M M M的函数,记作:
y = f ( x ) , x ∈ D y = f(x), \quad x \in D y=f(x),x∈D
其中, x x x是自变量, y y y是因变量, D D D是函数的定义域, M M M是函数的值域(或称为取值范围),而 f f f则是对应法则。
函数的性质
函数具有多种性质,这些性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函数:
- 有界性:如果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值域是有限区间,则称该函数在该区间上是有界的。
- 单调性:如果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单调增加或单调减少,则称该函数在该区间上是单调的。
- 奇偶性:如果函数满足 f ( − x ) = f ( x ) f(-x) = f(x) f(−x)=f(x),则称该函数为偶函数;如果满足 f ( − x ) = − f ( x ) f(-x) = -f(x) f(−x)=−f(x),则称该函数为奇函数。
- 周期性:如果存在一个正数 T T T,使得对于所有 x x x,都有 f ( x + T ) = f ( x ) f(x+T) = f(x) f(x+T)=f(x),则称该函数是周期函数, T T T是函数的周期。
- 连续性:如果函数在某一点处的极限值等于该点的函数值,则称该函数在该点是连续的。
函数与非函数的区别
函数与非函数(或称为非对应关系)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 映射的唯一性:函数要求定义域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唯一对应值域中的一个元素。而非函数则没有这种唯一性要求,可能存在一对多或多对一的情况。
- 对应法则的明确性:函数有明确的对应法则 f f f,它规定了如何从定义域映射到值域。非函数则可能没有明确的对应法则,或者对应法则不唯一。
- 数学表示的差异:函数通常用解析式、图表或表格等方式来表示,这些表示方式都体现了函数的映射关系。非函数则可能无法用这些方式来表示,或者表示方式不唯一且不明确。
综上所述,函数是一种具有明确对应法则和映射唯一性的数学关系,它允许我们通过自变量来预测和计算因变量的值。而非函数则没有这些特性,它们可能表示的是更复杂或更不明确的对应关系。
函数不一定是双射
双射(或称为一一映射)是一种特殊的映射,它要求映射的双方集合中的元素都是一一对应的,即既是单射又是满射。
- 单射:对于映射的定义域中的任意两个不同元素,它们的像也是不同的。
- 满射:映射的值域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定义域中某个元素的像。
函数只要求定义域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对应值域中的一个唯一元素,但并不要求这种对应是双向的。也就是说,函数可以是单射(但不是满射),也可以是满射(但不是单射),或者既不是单射也不是满射。
因此,函数和双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函数是一种更广泛的映射关系,而双射则是函数中的一种特殊性质。在数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函数,包括但不限于双射函数,它们在不同的领域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
具体地说,它是一种按照某种规则将一个数集(称为定义域)中的每一个元素映射到另一个数集(称为值域)中的唯一元素的对应关系。这种映射关系具有明确性、唯一性和可计算性等特点。
在函数中,每一个自变量的值都对应一个唯一的函数值,这种对应关系是由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共同确定的。因此,函数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具有特定性质的映射,它允许我们通过自变量来预测和计算因变量的值。
需要注意的是,映射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了函数在内的各种对应关系。而函数则是映射中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对应关系,它在数学和实际应用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 《李永乐考研数学系列》
- 文心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