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业务-供应链全局观(一)
从今天开始,也大家聊聊供应链业务相关的知识。之前都是从系统研发角度来看待供应链的,由于视角的问题,可能存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情况,描述的很多观点和思考也存在很多片面性,因此,我想从供应链业务的角度来进行供应链知识的创建和分享,希望能够给到同学帮助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什么是供应链?
所谓供应链就是把采购进来的东西,通过自身的生成加工,进行增值服务,卖出去,然后交付给客户。为什么是链呢?因为采购、生产、运输、仓储、销售、交付等都是环环相扣的,因此,就像一个一个紧密相连的链条一样,因此,成为了以供应为目的而存在的环环相扣的链。
以超市货架上的一瓶矿泉水为例,其供应链可能包括以下步骤:
-
原材料采购
-
水源:从天然泉水或深层地下水获取水源。
-
包装材料:采购塑料颗粒(用于制造瓶身)、瓶盖、标签等。
-
-
生产制造
-
净化与灌装:水经过过滤、消毒后灌入塑料瓶。
-
包装:贴上品牌标签,装箱。
-
-
仓储管理
成品存储:矿泉水在工厂仓库暂存,等待运输。 -
物流运输
-
长途运输:用卡车或火车将矿泉水运至各地区分销中心。
-
短途配送:从分销中心用货车送至超市或便利店。
-
-
分销与零售
-
超市上架:超市接收货物后摆放在货架上。
-
电商平台:部分产品通过线上渠道直接配送到消费者家中。
-
-
消费者购买
消费者在超市或网店购买矿泉水。 -
逆向供应链(可选)
空瓶回收:部分塑料瓶被回收,重新加工成原材料。
什么是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从客户的客户到供应商的供应商,供应链管理是对贯穿其中的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管理,以最大化客户的价值、最小化供应链的成本。
例如:以苹果的iphone产品为例,苹果的一级供应商是富士康,三星和台积电给富士康供应芯片,所以,它们是苹果的二级供应商。三星的芯片买给了富士康,所以富士康是三星的客户,但是富士康将组装好的iPhone给到苹果,所以,苹果是三星客户(富士康)的客户 。
在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中,产生了供应链的三流。分别是产品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产品流是从供应商流向客户,资金流是从客户流向供应商,而信息流则是双向流动。
如果从一个公司内部来看,纵向视角看就是部门,横向视角看就是三流,而三流中的产品和资金流都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一个是产品,一个是资金,属于价值交换。而信息流则则像绳子一样,将一个公司内部的部门,紧密的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有序、有效的链条。
下图是从一个公司内部角度来看。
下图是从公司上下流来看供应链,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其实供应链不仅仅需要链接公司内部,也需要链接公司外部的供应商和客户。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大化客户的价值、最小化供应链的成本。这句话看上去很简单,其实要做到非常不容易。
如果你只有一个客户,也只有一个供应商的情况。客户告诉你,他需要一个杯子,3天后就需要用。这个时候,你会去找供应商采购一些杯子的原料,然后通过2天的生成加工,在第3天交付给了客户,这个过程是非常简单。
但是,这个客户又告诉你,他需要10000个杯子,需要第2天就交付。这个时候你懵了,你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交付,因此制作10000个杯子,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还需要有很多帮手的情况的。另外,这么多原材料也没有办法一下买到。于是,这个客户就去找了其他的生产厂商。
于是,你为了满足更多的客户需求,你就招了很多工人,扩大了产品线,增加很多供应商,然后采购足够的原料。制作了很多的杯子,这样只要客户一来问杯子,马上就会有现成的杯子可以交付给客户。
但是,后面客户一直都没有来买被子,库房里面的杯子堆积如山,一直都卖不出去,急的老板团团转。
以上的案例反映了供应链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的方案就是:以最大化客户的价值,可以理解为以客户付出一个较低的成本,最要最大化的满足客户需求。最小化供应链的成本,就是以最小的供应链成本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供应链管理的本质上是平衡,在满足客户需求和最小化供应链成本之间进行平衡。让满足客户需求和控制供应链成本之间获得一个全局的最优解,而不是如何获得一个完美方案。
写在最后的话
1. 供应链的本质:环环相扣的增值网络
供应链是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之间,通过采购、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形成的链条。
-
核心逻辑:通过加工和增值服务,将原材料转化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
示例:
-
矿泉水供应链:水源采集 → 塑料瓶生产 → 灌装包装 → 物流运输 → 超市上架 → 消费者购买。
-
苹果iPhone供应链:芯片由三星/台积电(二级供应商)→ 富士康(一级供应商)组装 → 苹果交付消费者。
-
2.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三流集成与平衡
供应链管理需对产品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集成管理:
-
产品流: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实物流动(如芯片→富士康→iPhone→消费者)。
-
资金流:从客户到供应商的逆向流动(消费者支付→苹果→富士康→三星)。
-
信息流:双向流动(如订单需求、库存数据、物流追踪),是协调内外部资源的“纽带”。
-
关键目标:最大化客户价值(如快速交付、低成本),同时最小化供应链成本(如减少库存积压)。
3. 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动态平衡的全局优化
供应链管理需在客户需求与成本控制之间找到平衡点,而非追求完美方案。
-
案例:客户突然要求1天内交付1万个杯子:
-
矛盾点:扩大产能和库存可能满足需求,但会导致成本飙升和滞销风险(如杯子堆积)。
-
解决方案:动态调整生产计划、供应商协同(如弹性采购)、需求预测(如数据分析),实现全局最优而非局部最优。
-
供应链是“链”,因其环环相扣;供应链管理是“网”,因其需协调内外部三流;其本质是“平衡”,因需在客户价值与成本之间动态博弈。企业需通过数字化工具(如ERP、物联网)和协同机制,实现这一平衡。
参考:刘宝红《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