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计算机网络与通讯知识总结

计算机网络与通讯知识总结

基础知识总结

1)FTP:文件传输 SSH:远程登录 HTTP:网址访问

2)‌交换机

  • 定义‌:一种基于MAC地址实现局域网(LAN)内数据高速转发的网络设备,可为接入设备提供独享通信通道‌。
    -‌ 核心功能‌:
    1.数据链路层(OSI第二层)工作,通过MAC地址实现数据帧的快速过滤与转发‌。
    2.分割冲突域,减少数据碰撞,提升局域网内部传输效率‌。
  • 应用场景:
    1.局域网构建‌:连接多台计算机、服务器等设备,提供高速内部通信(如办公室、校园网)‌。
    2.独享带宽需求‌:通过端口隔离实现每个设备独享带宽,避免网络拥塞‌。

3)路由器

  • 定义‌:基于IP地址实现不同网络间互联的设备,具备路径选择、安全防护等高级功能‌。
    -‌ 核心功能‌:
    1.网络层(OSI第三层)工作,通过IP地址进行跨网络数据包路由与转发‌。
    2.提供NAT(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流量管理等功能,支持广域网(WAN)连接‌。
  • 应用场景‌
    ‌1.跨网络互联‌:连接局域网与广域网(如家庭宽带接入互联网)。
    ‌2.安全与扩展需求‌:需NAT、防火墙或VPN功能的企业网络及智能家居场景‌。

4)Modbus TCP是‌应用层协议‌,其本质为“Modbus规范在TCP/IP协议栈上的封装实现”‌。通过将Modbus指令嵌入TCP数据包,既保留了Modbus的设备控制功能,又借助TCP/IP实现了高速、可靠的网络通信‌。

5)TCP/IP协议簇是由‌多层级网络协议‌构成的集合,覆盖从物理传输到应用服务的全流程通信需求,核心协议分类如下:
a.应用层协议
负责应用程序间的数据交互与业务逻辑实现,主要协议包括: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网页数据传输(如浏览器与服务器通信)‌。
‌FTP(文件传输协议)‌:支持文件上传与下载‌。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管理电子邮件的发送‌。
‌DNS(域名解析协议)‌: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
‌POP3(邮局协议)‌:用于接收电子邮件‌。

b.传输层协议
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分为两类:
‌TCP(传输控制协议)‌:
‌面向连接‌,通过三次握手建立可靠通信‌。
支持流量控制与错误重传,保障数据完整性‌。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无连接‌,低延迟但不可靠传输(适用于实时场景)‌。

c.网络层协议
处理数据包的寻址与路由,关键协议包括:
‌IP(网际协议)‌:定义IP地址格式并负责数据包路由‌。
‌ICMP(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用于网络诊断(如ping命令)‌。
‌ARP(地址解析协议)‌:将IP地址映射为物理MAC地址‌。

d.网络接口层协议(TCP/IP模型的最底层,对应OSI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管理物理介质与数据链路层通信,常见协议为:
‌PPP(点对点协议)‌:支持拨号网络等点对点连接‌。
‌SLIP(串行线路接口协议)‌:早期串行线路数据传输协议‌。

5)Socket本身并不是一个协议,而是一个编程接口(API)。Socket通信的实现依赖于‌Socket编程接口‌,该接口是操作系统为应用程序提供的网络通信能力抽象层。它封装了底层网络协议(如TCP/IP或UDP),使开发者无需关注协议细节即可实现设备间的数据传输‌。

IP地址和MAC地址详解

IP地址详解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是互联网协议中用于‌唯一标识网络设备或节点的逻辑地址‌,其核心作用是为互联网上的每个网络和主机提供统一标识,从而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
‌逻辑标识‌:与物理硬件无关,由网络服务商动态分配(如DHCP)或手动配置,可随设备接入网络的位置变化‌
唯一性‌在特定网络范围内唯一标识设备,类似“全球门牌号”,支持跨网络通信‌。

a.结构与组成
‌地址格式‌:
IPv4‌:由32位二进制数构成,通常表示为四段十进制数(如 192.168.1.1)‌。
‌IPv6‌:由128位二进制数构成,采用十六进制分段表示(如 2001:0db8:85a3::8a2e:0370:7334),解决IPv4地址耗尽问题‌。

‌地址组成‌:
‌网络位(Net ID)‌:标识设备所属的网络(如局域网、广域网)‌。
‌主机位(Host ID)‌:标识网络内的具体设备‌。

‌子网掩码‌:
用于划分网络位和主机位(如 255.255.255.0),确保同一局域网内的设备可相互通信‌

b.分类与类型
‌按版本划分‌:
‌IPv4‌:早期主流,支持约43亿个地址,已逐渐被IPv6取代‌。
‌IPv6‌:地址数量近乎无限,支持更复杂的网络架构‌。

‌按用途划分‌:
‌公有IP‌:全球唯一,用于互联网设备直接通信(如服务器)‌。
‌私有IP‌:局域网内使用,需通过NAT转换访问公网(如家庭路由器分配的地址)‌。

按分配方式划分‌:
静态IP‌:手动配置,长期固定(常用于服务器)‌。
‌动态IP‌:由DHCP自动分配,临时使用(如家庭宽带)‌。

传统分类(IPv4)‌:


http://www.mrgr.cn/news/92247.html

相关文章:

  • 部署若依微服务遇到的坑
  • Android之图片保存相册及分享图片
  • blender bpy渲染禁用日志
  • 【前端基础】Day 1 HTML
  • 6层高速PCB设计入门第1~10讲
  • 首次使用WordPress建站的经验分享(一)
  • SQL笔记#函数、谓词、CASE表达式
  • 运行测试用例
  • Orange 开源项目 - 集成阿里云大模型
  • Redis速成(1)
  • 【Python LeetCode 专题】位运算
  • 图论算法篇:BFS宽度优先遍历
  • 【数据结构】链表中快指针和慢指针
  • Zap:Go 的高性能日志库
  • Ollama部署本地大模型DeepSeek-R1-Distill-Llama-70B
  • JavaWeb开发入门:从前端到后端的完整流程解析
  • Fetch API 与 XMLHttpRequest:深入剖析异步请求的利器
  • BUU40 [CSCCTF 2019 Qual]FlaskLight1【SSTI】
  • **模式的好处 (设计模式)
  • Linux第三讲----用户权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