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运维学习笔记(DeepSeek优化版)001网工初级(HCIA-Datacom与CCNA-EI)网络架构与通信原理
文章目录
- 网络架构与通信原理
- 一、网络设备厂商与基础概念
- 1.1 主流网络厂商
- 1.2 核心网络概念
- 1.3 数据通信的历史(只记重点)
- 1.4 网络覆盖范围
- 1.5 设备接口特性
- 1.6 其他概念
- 单位换算
- 二、典型网络架构
- 分层设计模型
- 三、终端访问流程解析
- 3.1 PC访问网站全流程
- 3.2 常见故障排查
- 四、OSI与TCP/IP模型对比
- 4.1 模型结构对比
- 4.2 协议号标准
- 4.2 常见协议
- 五、物理层关键技术
- 5.1 传输介质
- 5.2 网线制作标准
- 5.3 光纤技术参数
- 5.4 光猫和光纤收发器的区别
- 5.5 光纤接口类型
- 举例
- 六、数据链路层核心机制
- 6.1 帧结构规范
- 6.2 MAC地址特性
- 七、网络层通信要素
- 7.1 五元组定义
- 八、IP地址分类体系
- 8.1 传统分类方法
- 8.2 IP地址的二进制与十进制转换
网络架构与通信原理
本文重点讲解网络运维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的协议、网络架构与通信原理等,适合网络运维入门学习。
一、网络设备厂商与基础概念
1.1 主流网络厂商
- Cisco/锐捷/神州数码/Aruba
操作系统:IOS | 模拟器推荐:Packet Tracer(PNAT) - 华为/H3C
操作系统:VRP | 模拟器推荐:eNSP
1.2 核心网络概念
术语 | 定义 | 扩展说明 |
---|---|---|
Datacom | 数据通信过程 | 数据通过网络设备从源端到目的端的传输过程 |
R&S | 路由交换技术 | 网络设备基础功能架构(Router and Switch) |
ISP |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 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等宽带运营商 |
DC | 数据中心 | 集中式计算与存储资源的核心设施 |
1.3 数据通信的历史(只记重点)
1984年: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机构)制定各行各业的标准;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的系统互联)7层模型;TCP/IP模型。
1.4 网络覆盖范围
- LAN(局域网):办公室/家庭内部网络
- WAN(广域网):跨地域网络(如企业专线)
- MAN(城域网):城市级网络覆盖
1.5 设备接口特性
接口类型 | 工作层级 | 协议支持 | MAC特性 |
---|---|---|---|
LAN口 | 二层(数据链路层) | Bridge协议 | 无独立MAC地址 |
WAN口 | 三层(网络层) | Route协议 | 具备独立MAC地址 |
配置差异:二层设备可即插即用,三层设备需配置IP地址
1.6 其他概念
单位换算
8bit(位)=1Byte(字节)
1024Byte=1KB
1024KB=1MB
1024MB=1GB
1024GB=1TB
1024TB=1PB
网络速度=带宽/8
网关:PC的下一跳设备,用于转发不同网段的数据。
子网掩码:用于标识IP地址的网络位主机位。
TTL(Time To Live,生存时间)=255,防环
在项目中,终端上的DNS有时会用网关地址填充,而此时网关设备上理论上不需要配DNS,但通常会配,是为了做NTP时间同步,从而激活License
二、典型网络架构
分层设计模型
接入层(Access Layer)
↓
汇聚层(Aggregation Layer)
↓
核心层(Core Layer)
- 接入层:终端设备接入(PC/AP/IP电话)
- 汇聚层:流量聚合与策略实施
- 核心层:高速数据转发骨干
三、终端访问流程解析
3.1 PC访问网站全流程
-
初始化配置
PC配置IP地址与DNS服务器 -
DNS解析阶段
- 浏览器输入域名触发DNS请求
- DNS服务器返回对应IP地址
-
ARP地址解析
PC通过ARP广播获取网关MAC地址 -
数据封装传输
S.IP: PC_IP
D.IP: Web_Server_IP
S.MAC: PC_MAC
D.MAC: Gateway_MAC
- 逐跳转发机制
每经过一台路由器:- 重写源/目的MAC地址
- 依据路由表选择下一跳
- TTL值递减直至到达目标
3.2 常见故障排查
- 现象:IP/DNS配置正确但无法访问
- 解决方案:重启网卡清除ARP/DNS缓存
四、OSI与TCP/IP模型对比
4.1 模型结构对比
OSI七层模型 | TCP/IP四层模型 | 核心协议示例 | 数据单位 |
---|---|---|---|
应用层 | 应用层 | HTTP/HTTPS/DNS | |
表示层 | SSL/TLS | ||
会话层 | RPC/NetBIOS | ||
传输层 | 传输层 | TCP/UDP | Segment(段) |
网络层 | 网络层 | IP/ICMP | Packet(包) |
数据链路层 | 网络接口层 | ARP/PPP | Frame(帧) |
物理层 | RS-232/光纤 | Bitsteam(比特流) |
4.2 协议号标准
协议名称 | 协议号 | 层级归属 |
---|---|---|
ICMP | 1 | 网络层 |
TCP | 6 | 传输层 |
UDP | 17 | 传输层 |
注:协议号由IANA统一分配管理
4.2 常见协议
协议名称 | 层级归属 |
---|---|
Telnet,FTP,TFTP,SMTP,POP3,HTTP,HTTPS,DHCP,DNS,SSL | 7/6/5 |
TCP,UDP | 4 |
IPv4/v6,ICMP,RIP,OSPF,EGP,VRRP | 3 |
ARP,CDP/LLDP,MPLS | 2 |
CSMA/CD | 1 |
五、物理层关键技术
5.1 传输介质
- 有线介质
- 同轴电缆
- 网线(最大传输距离100米)
- 光纤(单模/多模)
- 无线介质
- WiFi
- 蓝牙
- ZigBee
5.2 网线制作标准
T568B线序:
白橙 → 橙 → 白绿 → 蓝 → 白蓝 → 绿 → 白棕 → 棕
5.3 光纤技术参数
类型 | 标识颜色 | 传输距离 | 适用场景 |
---|---|---|---|
单模(SM:Single-Mode) | 黄色 | 100km+ | 城域网骨干 |
多模(Muti-Mode) | 橙色 | 550m-2km | 数据中心内部 |
5.4 光猫和光纤收发器的区别
光猫:和胖AP类似,多功能合一,成本高易损坏;
光纤收发器:和瘦AP类似,功能单一,稳定,成本低,适合批量部署,企业首选。
5.5 光纤接口类型
举例
六、数据链路层核心机制
6.1 帧结构规范
Ethernet II帧格式:
IEEE 802.3帧格式:
D.MAC:目的mac
S.MAC:源mac
Type:类型字段
Data:数据
FCS:帧校验序列
类型字段标识上层协议(如0x0800=IPv4)
6.2 MAC地址特性
- 48位二进制构成(12位十六进制显示)
- 全球唯一标识(OUI由IEEE分配)
- 第8位标识类型:
0 → 单播地址 | 1 → 组播地址
七、网络层通信要素
7.1 五元组定义
Source IP:源IP地址
Destination IP:目的IP地址
Source MAC:源MAC地址
Destination MAC:目的MAC地址
Protocol:传输层协议类型
八、IP地址分类体系
8.1 传统分类方法
特殊地址:
x.x.x.0
:网络地址(未考虑划分子网)x.x.x.255
:广播地址(未考虑划分子网)0.0.0.0
:默认路由,代表任何网络255.255.255.255
:广播地址,代表广播域内的所有主机127.0.0.0/8
:用于本地环回测试,测试本机网卡和本地协议,代表本机169.254.x.x
:代表未获取正确的IP地址,网络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