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接神经网络拟合函数
目录
一、 目的... 1
二、 模型设计... 1
2.1 输入与输出.... 1
2.2 隐藏层设计.... 1
2.3 优化算法与损失函数.... 1
2.4 神经网络结构.... 1
三、 训练... 1
3.1 数据生成.... 2
3.2 训练过程.... 2
3.3 训练参数与设置.... 2
四、 测试与分析... 2
4.1 选取不同激活函数.... 2
4.2 增加偏置.... 3
... 4
4.3 减少训练量.... 4
4.4 损失曲线分析.... 4
4.5 模型预测分析.... 5
五、 代码... 5
- 目的
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三层神经网络,模拟正弦函数 y = sin(2πx) 的映射关系,并使用 PyTorch 框架进行训练与优化,即输入x后会产生一个和正弦函数相同结果的y。
- 模型设计
2.1 输入与输出
本研究中的神经网络模型包括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输入层包含一个神经元,用于接收单一的自变量 x。输出层同样包含一个神经元,输出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 y,即预测的正弦值。
2.2 隐藏层设计
网络的隐藏层包含 10 个神经元。此设计旨在增强网络的非线性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模拟正弦函数的波动特性。激活函数选择了 Tanh(双曲正切函数),该函数的输出范围为 [-1, 1],更符合正弦波的输出特性,相较于 Sigmoid 函数,Tanh 能更有效地模拟正弦波的起伏。
2.3 优化算法与损失函数
模型使用 Adam 优化器 进行训练。Adam 优化器结合了动量和自适应学习率,能够有效加速收敛并避免梯度消失或爆炸的情况。在损失函数的选择上,本研究使用了 均方误差(MSE)损失函数,该函数能衡量网络输出与目标正弦值之间的差异,并通过最小化损失函数来优化网络参数。
2.4 神经网络结构
模型的具体结构如下:
输入层 | 1 个神经元,用于接收输入 x |
隐藏层 | 10 个神经元,激活函数为 Tanh |
输出层 | 1 个神经元,输出拟合的正弦值 |
- 训练
3.1 数据生成
为了进行模型训练,首先生成了 x 和 y 的训练数据,其中 x 在区间 [0, 1) 内均匀分布,步长为 0.01,生成 100 个数据点。对应的 y 值则通过正弦函数 y = sin(2πx) 计算得到。这些数据用于训练神经网络,使其学习到 x 与 y 之间的映射关系。
3.2 训练过程
本研究采用 随机梯度下降法(SGD) 结合 Adam 优化器 对模型进行训练。训练的核心目标是最小化均方误差损失函数,以不断调整神经网络的权重和偏置。在每次迭代中,网络通过前向传播计算输出,通过反向传播计算梯度,并利用 Adam 优化器更新网络参数。训练过程的停止条件为最大迭代次数 10,000 次,损失值逐渐趋于稳定。
3.3 训练参数与设置
训练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参数如下:
学习率 | 0.001,优化器的学习率设置为 0.001 |
迭代次数 | 最大迭代次数设置为 10,000 次 |
损失函数 | 均方误差(MSE)损失函数 |
优化器 | Adam 优化器 |
- 测试与分析
- 选取不同激活函数
如图 1和图 2所示,在本模型中,我们选择使用 Tanh 激活函数而非 Sigmoid 函数,主要是因为二者的输出范围与正弦函数的特性不匹配。Sigmoid 函数的输出范围是 (0, 1),无法有效表示正弦函数的负值部分,而正弦函数的输出范围是 [-1, 1],且具有周期性的波动。相对而言,Tanh 激活函数的输出范围为 [-1, 1],更符合正弦函数的特性,能够同时表示正负值,从而使得神经网络能够更有效地拟合正弦波的起伏。因此,选择 Tanh 激活函数有助于模型更准确地模拟正弦函数。
|
|
- 增加偏置
如图 3所示,在神经网络中,增加偏置项可以显著提升模型的拟合能力。偏置项允许每个神经元在计算时具有一个额外的自由度,使得网络能够更好地适应数据的分布。在没有偏置项的情况下,神经元的输出完全依赖于输入的加权和,限制了模型的表达能力。加入偏置项后,神经元的输出不再局限于零点,能够对输入数据进行更灵活的平移,从而更准确地捕捉到数据的特征。在拟合正弦函数的任务中,增加偏置项使得网络能够更有效地模拟正弦波的起伏,改善了拟合的效果,减少了偏差,提升了模型的预测精度。
|
- 减少训练量
减少训练的 epoch 数量可能导致模型出现欠拟合,因为模型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数据的特征,从而无法有效捕捉到数据的复杂模式。。虽然减少 epoch 数量可以节省计算资源,但这往往以牺牲模型的表现为代价。
|
- 损失曲线分析
训练过程中,损失曲线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初期,损失值较高,说明模型尚未有效学习到正弦函数的特性。随着训练的进行,损失逐渐下降,表明模型在不断优化,逐步逼近最优解。最终,损失曲线趋于平稳,接近最小值,表明模型已经学习到了数据中的规律,达到了收敛状态。
- 模型预测分析
通过对比模型的预测值与原始数据,可以看出,预测值与实际正弦函数的值非常接近,表明模型已成功模拟了正弦函数的行为。在可视化图中,红色的点表示预测值,蓝色的点表示实际值,两者几乎完全重合,进一步验证了模型在函数拟合任务中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 代码
核心代码 | |
介绍:这段代码是使用 Python 编写的,主要利用了 PyTorch 和 NumPy 库来训练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数据拟合。训练过程中的损失值会被记录并展示出来,同时还会展示模型预测结果与原始数据的对比图。 | |
| import torch |
| import torch.nn as nn |
| import numpy as np |
|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 import os |
| os.environ["KMP_DUPLICATE_LIB_OK"] = "TRUE" # 忽略重复的库文件警告 |
| class Network(nn.Module): |
| def __init__(self, n_in, n_hidden, n_out): |
| super().__init__() |
| self.layer1 = nn.Linear(n_in, n_hidden, bias=False) |
| self.layer2 = nn.Linear(n_hidden, n_out, bias=False) |
| def forward(self, x): |
| x = self.layer1(x) |
| x = torch.tanh(x) # 使用 Tanh 激活函数 |
| return self.layer2(x) |
| def generate_data(start=0.0, end=1.0, step=0.01): |
| """生成训练数据""" |
| x = np.arange(start, end, step) |
| y = np.sin(2 * np.pi * x) |
| return x.reshape(len(x), 1), y.reshape(len(y), 1) |
| def train_model(model, x, y, criterion, optimizer, num_epochs=10000): |
| """训练模型并返回训练过程中的损失值""" |
| loss_values = [] |
| for epoch in range(num_epochs): |
| y_pred = model(x) # 前向传播 |
| loss = criterion(y_pred, y) # 计算损失 |
| loss.backward() # 反向传播 |
| optimizer.step() # 更新参数 |
| loss_values.append(loss.item()) # 保存损失值 |
| optimizer.zero_grad() # 清空梯度 |
| # 每100次打印一次损失值 |
| if epoch % 100 == 0: |
| print(f'After {epoch} iterations, the loss is {loss.item()}') |
| return loss_values |
| def plot_results(x, y, h, loss_values, num_epochs): |
| """绘制原始数据、预测数据和训练损失曲线""" |
| fig, axs = plt.subplots(1, 2, figsize=(14, 6)) # 一行两列的子图布局 |
| # 第一个子图:原始数据与预测数据的散点图 |
| axs[0].scatter(x, y, label='Original Data') |
| axs[0].scatter(x, h, label='Predicted Data', color='r') |
| axs[0].set_title("Model Prediction vs Original Data") |
| axs[0].legend() |
| # 第二个子图:训练损失曲线 |
| axs[1].plot(range(num_epochs), loss_values, label='Loss Curve') |
| axs[1].set_xlabel('Epochs') |
| axs[1].set_ylabel('Loss') |
| axs[1].set_title('Training Loss') |
| axs[1].legend() |
| plt.tight_layout() # 自动调整子图间距 |
| plt.show() |
| if __name__ == '__main__': |
| # 生成数据 |
| x, y = generate_data() |
| x = torch.Tensor(x) |
| y = torch.Tensor(y) |
| # 初始化模型、损失函数和优化器 |
| model = Network(1, 10, 1) |
| criterion = nn.MSELoss() # 均方误差损失函数 |
| optimizer = torch.optim.Adam(model.parameters(), lr=0.001) # Adam优化器 |
| # 训练模型 |
| loss_values = train_model(model, x, y, criterion, optimizer, num_epochs=10000) |
| # 获取预测值 |
| h = model(x).detach().numpy() # 获取模型输出并转为numpy数组 |
| x = x.detach().numpy() # 获取输入数据 |
| # 调用绘图函数 |
| plot_results(x, y, h, loss_values, num_epochs=1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