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要走的路:编程“三部曲”
代码要成为可以运行的程序,总共有3步:
1.编辑(edit)
这里的编辑不是像出版编辑那样,只把现成的东西修修改改,而是指编写代码。
编写代码是实实在在的原创,不是整理加工,所以老金感觉用编辑这个词有点自降身段儿。
不光如此,这个词还与“编译”形近音似,容易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但是程序圈都这么叫,而且它还有个灵魂伴侣叫“编辑器(editor)”,一般指“文本编辑器(text editor)”,也就是只能敲代码的地方(不能调试、运行)。最简单的文本编辑器就是记事本,也有高级一点的,比如VS Code、Sublime Text。
我们编好的代码称为“源程序”。源程序要保存在文件中,对于C语言来讲,就是扩展名为“.c”的文本文件,叫“源文件”。
2.编译(compile)
我们写的代码对于计算机来讲就是天书,以它的智慧根本理解不了。所以,要给计算机配个翻译,把写好的代码转化为计算机能看懂的语言(即机器语言)。
这时候就需要另一个灵魂伴侣“编译器(compiler)”,它充当的就是翻译官的角色,比较著名的翻译官就是GCC了。
这个翻译官比较强大,不光会翻译,还会纠错,它会为你指出代码中的一些语法错误。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都出自它手。
编译完的文件叫“对象文件”,就是扩展名为“.o”的文件(o来自object对象)。
3.连接(link)
连接,顾名思义,就是把零散的东西连在一起,形成整体。
对于程序而言,就是指之前编译好的对象文件(你编的东西和同事编的东西)、函数库(借用别人的东西)等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可执行文件,就是扩展名为“.exe”的文件(exe来自execute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