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

1. UART的基本工作原理

UART通信主要有两个部分构成:发送器和接收器,也就是我们常见的(RX接收,TX发送)两个独立的线路来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由于是异步的,UART并不需要时钟信号,而是通过设定一定的波特率来进行双方的通信,可以理解为协议。

在UART中,数据规定通过固定的格式进行发送,格式形式(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停止位)

        起始位:用于通知接收端即将开始数据传输,通常是一个低电平。

        数据位:就是我们要发送的数据内容,一般是5-9位。

        校验位:用于错误检测,可选

        停止位:表示数据结束,通常位高电平

这些格式构成一个数据帧,主机与从机通信的时候就是通过一帧一帧的数据进行通信。

那么我们就来简单举一个例子:

在UART通信中,如果启用了校验位,通常采用奇校验偶校验来检测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单比特错误。具体来说,校验位是一位额外的数据位,通过对前面的数据位进行“加和”判断奇偶性来确定其值。接收端通过计算收到的数据位和校验位的奇偶性,判断数据是否完整正确。

假设发送的数据为01000001(即ASCII字符“A”),8位数据中包含两个“1”,是偶数个:

  • 奇校验:校验位设为1,使得整个数据帧的“1”位总数为奇数。
    • 最终发送的帧:起始位 (0) | 01000001 | 校验位 (1) | 停止位 (1)
  • 偶校验:校验位设为0,使得整个数据帧的“1”位总数为偶数。
    • 最终发送的帧:起始位 (0) | 01000001 | 校验位 (0) | 停止位 (1)

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例子来总结得到,校验位的作用:

当我们规定校验方式为奇校验的时候,1的个数要为奇数,如果现在数据(一串二进制码例如上面的01000001)当中 有两个1,那么校验位就位1,现在有3个1。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帧之后,会按照格式读取数据帧,首先读取起始位,一般位0,那么从机就知道接下来的二进制就是数据位,由于于我们规定了数据位的个数,一般是(5-9)位,然后是校验位这里是1,停止位。数据读取完毕,如果这时候计算得到的数据位当中的1和校验位的1个数相加为奇数,那么数据没有错误,如果相加为偶数,则数据传输出现错误。

当我们规定校验方式为偶校验的时候,数据位中1的个数加上校验位中1的个数要为偶数,否则数据传输出现错误。

当然,校验位只能用于单个数据帧的检验,并不能用于多个数据帧的检验

 

2. 实现UART发送功能

UART的发送过程涉及将要发送的数据(通常是8位)转换为串行格式,然后按位输出到Tx引脚。

步骤:

  1. 配置波特率:设定UART模块的波特率,以确保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波特率一致。
  2. 加载数据:将要发送的数据写入UART发送缓冲区。
  3. 起始位:设置Tx引脚为低电平(0),通知接收端即将开始发送数据。
  4. 发送数据位:从最低有效位(LSB)开始依次发送每一位数据。
  5. 校验位(可选):如果启用了校验位,则按照设定的校验规则添加校验位。
  6. 停止位:发送1位或2位的高电平,表示数据传输结束。
  7. 等待传输完成:通常通过检查发送缓冲区是否为空或传输完成标志位。

 配置UART的波特率(Baud Rate)是实现UART通信的关键步骤之一。波特率决定了每秒钟传输的位数,通常发送端和接收端必须设置相同的波特率,才能保证通信的同步

波特率的单位:bit/s,也就是每秒钟传输位数的多少,那么我们要如何配置波特率呢?

1. 波特率计算公式

        不同的MCU或者处理器通常都会有一个波特率生产寄存器,比如在中断当中,就有一个(UART_BRR寄存器)我们通过设置这个寄存器的值,就能够产出需要的波特率。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 时钟频率:MCU主时钟频率(如16 MHz、8 MHz)。
  • 分频因子:通常为8或16,具体取决于MCU的UART模块设置。
  • 寄存器值:设置在UART模块的波特率寄存器中,用于配置实际波特率。

 

 那么UART_BRR是一个16位的寄存器,UART_BRR寄存器的16位通常分为两个部分:

  1. DIV_Mantissa(整数部分):通常占高12位([15:4]位)。
  2. DIV_Fraction(小数部分):通常占低4位([3:0]位)。

所以,UART_BRR寄存器最终的16位值为0x0673(104的十六进制为0x67,小数部分为3)。将这个值写入UART_BRR寄存器,即可实现9600的波特率。通过这样,就能配置波特率。

2.缓冲区?

那么将要发送的数据写入UART发送缓冲区。缓冲区具体指的是什么?

在UART通信中,“缓冲区”是指一个临时存储区域,用于存放即将发送或刚接收的数据。UART缓冲区一般分为发送缓冲区接收缓冲区,目的是让数据的读写过程更加顺畅和稳定,避免传输速度与数据处理速度不匹配的问题。

 其实,缓冲区也是一个寄存器,在发送的时候,

1. 发送缓冲区

发送缓冲区:是用来暂时存储即将通过UART发送出去的数据。当数据进入缓冲区,也就是寄存器的时候,UART硬件会从缓冲区中取出数据,通过TX引脚发送数据出去,

  • 作用:当程序将数据写入发送缓冲区后,UART硬件会从缓冲区逐位取出数据,通过TX引脚发送出去。
  • 常见实现
    • 单字节寄存器:一些简单的UART实现只有一个字节大小的发送寄存器,比如USART_DR寄存器(在STM32中)。每次只能写入一个字节,硬件在发送完该字节后会触发“发送缓冲区空”标志。
    • 多字节缓冲区:为了提高效率,某些系统会使用一个环形缓冲区(FIFO队列),可以存放多个字节。这样,程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将多字节数据写入发送缓冲区,而UART硬件会逐字节从缓冲区取数据发送出去。
2. 接收缓冲区

接收缓冲区:用来暂时存储UART接收到的数据,当数据从RX引脚接收后,UART硬件将数据暂时存入到接收缓冲区当中,当接收缓冲区满时,UART会设置一个标志位或触发一个接收中断,通知主程序读取数据。主程序读取缓冲区中的数据后,标志位会被清除,表示接收缓冲区可以接收新的数据。

  • 作用:当数据通过RX引脚接收后,硬件会将其存入接收缓冲区中。这样,程序可以在稍后再读取数据,而不必完全同步于硬件的接收速度。
  • 常见实现
    • 单字节寄存器:类似于发送缓冲区,一些简单的UART实现也会有单字节的接收寄存器。当接收到一个字节的数据时,UART会触发“接收缓冲区满”标志,通知程序读取。
    • 多字节缓冲区:为了避免数据丢失,UART也可以使用多字节环形缓冲区,允许接收端在不忙时读取数据,特别适合高波特率和连续数据的应用。

以发送缓冲区为例,典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1. 加载数据:程序将数据写入发送缓冲区。
  2. UART发送:UART硬件从发送缓冲区中逐字节取出数据,通过TX引脚发送出去。
  3. 缓冲区管理:如果使用的是单字节寄存器,发送完一个字节后,缓冲区标志会被清空,表示可以加载新的数据;如果是多字节缓冲区,UART硬件会持续发送,直到缓冲区为空。

 

3. 实现UART接收功能

UART接收过程则是将接收端Rx引脚上的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再读入接收缓冲区。

步骤:

  1. 等待起始位:UART接收器持续监测Rx引脚,检测到低电平即认为接收到了起始位,准备接收数据。
  2. 采样数据位:根据波特率和位时间(Bit Time),依次采样数据位。
  3. 校验位(可选):如果启用了校验,验证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满足校验要求。
  4. 停止位检测:检查停止位是否为高电平,确认数据完整性。
  5. 存储数据:将接收到的数据写入接收缓冲区,等待上层程序读取。

4. 中断方式实现UART收发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UART中断来实现非阻塞的收发数据,避免程序在等待数据时挂起。

  • 发送中断:在发送数据时,可以通过发送完成中断通知处理器开始下一次发送。
  • 接收中断:在接收数据时,可以通过接收中断通知处理器有新数据可读。

 UART可以通过接收中断通知主程序有新数据可读。中断触发时,程序可以立即读取数据并处理。中断触发,程序从缓冲区当中读取数据。

以下是UART接收中断的典型工作流程:

  1. 接收数据:UART硬件从RX引脚接收到数据后,会将数据存入接收缓冲区中。

  2. 触发中断:数据存入接收缓冲区后,UART硬件会设置一个“接收中断标志位”(或称为“接收缓冲区满”标志位),然后触发接收中断。

  3. 中断服务程序(ISR)处理

    • 在接收中断服务程序(Interrupt Service Routine, ISR)中,程序可以检查接收缓冲区是否有新数据。
    • 如果有新数据,ISR会从接收缓冲区中读取数据,存入用户定义的变量或缓冲区,供进一步处理。
  4. 清除标志位:读取数据后,接收缓冲区的标志位会被清除,这样UART硬件可以接收新的数据。


http://www.mrgr.cn/news/62190.html

相关文章:

  • 【QT】增删改查 XML 文件的类
  • CS·GO搬砖流程详细版
  • 如何在 Spring Boot 中配置数据库?
  • vs 2022 中xml 粘贴为Class 中,序列化出来的xml 的使用
  • 用Tkinter制作一个用于合并PDF文件的小程序
  • 系统升级:kakfa多分区同时消费
  • 推荐使用 CompletableFuture 框架进行异步操作,很强很方便
  • 从一到无穷大 #38:讨论 “Bazel 集成仅使用 Cmake 的依赖项目” 通用方法
  • 智航船舶租赁综合管理系统
  • 【C++刷题】力扣-#575-分糖果
  • python的lambda实用技巧
  • 深度学习之激活函数
  • 避免关键任务延迟的资源分配方法
  • Golang高级语法-工具链
  • 拓展学习-golang的基础语法和常用开发工具
  • 博科交换机SNMP采集(光衰)信息
  • 【FinalShell问题】FinalShell连接虚拟机超时问题
  • 「Mac畅玩鸿蒙与硬件14」鸿蒙UI组件篇4 - Toggle 和 Checkbox 组件
  • RegCM模式运行./bin/regcmMPI报错
  • 函数声明不是原型error: function declaration isn’t a prototype
  • 爆肝整理14天AI工具宝藏合集(三)
  • Node.js:模块 包
  • 前端文件上传组件流程的封装
  • React 组件生命周期与 Hooks 简明指南
  • python pytest-mock插件
  • Redis 事务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