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四)——元组
文章目录
- 元组
- 创建元组
- 修改元组、拼接元组
- 访问元组
- 查找元组
- 切片操作
- 元组方法
- 与列表的比较
元组
元组(tuple)是一种有序且不可更改的集合,元组中允许存在重复的成员。
- Python 的元组与列表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元组的元素不能修改。
- 元组使用小括号,列表使用方括号。
创建元组
- 在Python中,()表示一个空元组
a = ()
print(type(a)) # <class 'tuple'>
print(a) # ()
- 创建空元组
tup = ()
- 元组中存放的元素可以是不同类型的
tup = ('cxy', 'chemistry', FALSE, 2004)
修改元组、拼接元组
元组中的元素值是不允许修改的,但我们可以对元组进行连接组合
tup1 = (12, 34.56)
tup2 = ('abc', 'xyz')# 以下修改元组元素操作是非法的。
# tup1[0] = 100# 创建一个新的元组
tup3 = tup1 + tup2
print tup3 # (12, 34.56, 'abc', 'xyz')
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方式强制修改
tup1 = (12, 34.56)
tmp = list(tup1) # 将元组转换成列表
tmp[0] = 10 # 更改列表
a = tuple(tmp) # 将列表转换回元组
print(a) # (12, 34.56)
虽然这种方式可以对元组进行修改,但不建议这样做,如果一个序列中的元素是需要被修改的,最好就直接用列表进行存储
访问元组
元组可以使用下标索引来访问元组中的值
tup1 = ('cxy', 'chemistry', 2004, 2000)
tup2 = (1, 2, 3, 4, 5, 6, 7 )print "tup1[0]: ", tup1[0] # tup1[0]: cxy
print "tup2[1:5]: ", tup2[1:5] # tup2[1:5]: (2, 3, 4, 5)
查找元组
- 使用
in
和in not
操作符能够判定某个元素是否在元组中存在
a = (1, 2, 3, 4)
print(1 in a) # True
print(11 in a) # False
print(1 not in a) # False
print(11 not in a) # True
- 使用
index
方法也可以判定某个元素是否在元组中存在
如果待查找元素在元组中,则返回该元素的下标,否则会抛异常
a = (1, 2, 3, 4)
print(a.index(3)) # 2
# print(a.index(10)) # 不存在,抛异常
切片操作
元组支持
切片操作
,可以提取子元组。切片的语法为元组[开始:结束:步长]
,其中开始
和结束
是索引,步长表示元素间的间隔
tup = (1, 2, 3, 4, 5)
print(tup[1:4]) # (2, 3, 4)
print(tup[:3]) # (1, 2, 3)
print(tup[::2]) # (1, 3, 5)
元组方法
元组提供了两个内置方法:
tup.count(x)
返回元素 x 在元组中出现的次数。
tup.index(x)
返回元素 x 在元组中第一次出现的索引。
tup = (1, 2, 3, 2, 4, 2)
print(tup.count(2)) # 3
print(tup.index(3)) # 2
与列表的比较
- 不可修改的:元组是不可修改的,而列表是可修改的
- 性能:
元组
的性能通常比列表好,因为它们不需要额外的内存开销 - 功能:
列表
有更多的方法和操作符,例如 append()、remove()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