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面向对象基础:类与对象
目录
前言
1. 什么是类?
1.1 类的定义
1.2 类的属性
1.3 类的方法
2. 创建对象
2.1 实例化对象
2.2 访问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3. 类的继承
3.1 创建子类
3.2 方法重写
3.3 创建子类对象
4. 多态
4.1 演示多态
5. 封装
5.1 访问控制
6. 类的魔法方法
6.1 __str__ 和 __repr__
6.2 使用示例
7. 类的组合
7.1 示例
8. 结论
前言
在现代编程中,面向对象编程(OOP)是一种常见的编程范式,它通过将数据和操作数据的代码封装在一起,提供了一种更符合人类思维的模型。Python是一个高度支持面向对象编程的语言,本文将深入探讨Python中的类与对象,帮助读者理解这一重要的编程概念。
1. 什么是类?
类是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构建块。它可以被看作是创建对象的蓝图。通过类,我们可以定义对象的属性(数据)和方法(功能)。在Python中,定义类使用class
关键字。
1.1 类的定义
python复制class Dog: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def bark(self): print(f"{self.name} says woof!")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Dog
的类。该类有一个构造方法__init__
,它在创建对象时被调用。self
参数指向当前对象,用于访问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1.2 类的属性
属性是用来描述对象特征的变量。在Dog
类中,name
和age
是属性。
1.3 类的方法
方法是定义在类中的函数。它们可以操作类的属性。在上面的示例中,bark
方法让狗叫。
2. 创建对象
对象是类的实例。创建对象使用类名后跟括号。
2.1 实例化对象
my_dog = Dog("Buddy", 3)
在这行代码中,我们创建了一个名为my_dog
的对象,它是Dog
类的实例,name
属性为"Buddy",age
属性为3。
2.2 访问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print(my_dog.name) # 输出: Buddy
print(my_dog.age) # 输出: 3
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