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原则模式概览
核心
分清楚哪些是稳定的,哪些是变化的(一定有稳定跟变化的成分); 捋清楚哪些是类设计者的责任,哪些是使用者的责任。管理变化,提高复用!
违背原则的代价
重新编译,重新测试,重新部署
难以维护
产业效率低
等等...
引子
抽象思维跟底层思维相结合去理解。
底层思维:语言构造->编译转换->内存模型->运行时
抽象思维:面向对象->组件封装->设计模式->架构模式
深刻把握面向对象机制所带来的抽象意义,理解如何使用这些机制来表达现实世界,掌握什么是 “好的面向对象设计”。
原则
依赖倒置原则(DIP)
高层模块(稳定)不应该依赖底层模块(变化),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稳定)
抽象(稳定)不应该依赖于实现细节(变化),实现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稳定)
开放封闭原则(OCP)
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
类模块应该是可扩展的,但是不可修改
单一职责原则(SRP)
一个类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变化的方向隐含着类的责任
Liskovt替换原则(LSP)
子类必须能够替换他们的基类(IS-A)
继承表达类型抽象
接口隔离原则(ISP)
不应该强迫客户程序依赖他们不用的方法
接口应该小而完备
优先使用对象组合,而不是类继承
类继承通常为 “白箱复用”,对象组合通常为 “黑箱复用”
继承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封装性,子类父类耦合度高
而对象组合则只要求被组合的对象具有良好定义的接口,耦合度低
封装变化点
使用封装来创建对象之间的分界层,让设计者可以在分界层的一侧进行修改,而不会对另一侧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实现层次间的松耦合
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
不将变量类型声明为某个特定的具体类,而是声明为某个接口
客户程序无需获知对象的具体类型,只需要知道对象所具有的接口
减少系统中各部分的依赖关系,从而实现 “高内聚,低耦合” 的类型设计方案
分类
组件协作
模版方法
策略模式
Observer/Event
对象性能
单例
Flyweight
数据结构
Composite
迭代器
Chain of Resposibility
单一职责
Decorator
桥模式
接口隔离
Facade
代理
Mediator
适配器
行为变化
Command
Visitor
对象创建
工厂方法
抽象工厂
Prototype
Builder
状态变化
Memento
State
领域问题
Tnterpr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