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奖论文】2024年华为杯研究生数学建模E题成品论文获取入口
您的点赞收藏是我继续更新的最大动力!
一定要点击如下的卡片链接,那是获取资料的入口!
点击链接获取【2024华为杯研赛资料汇总】:
https://qm.qq.com/q/Wgk64ntZCihttps://qm.qq.com/q/Wgk64ntZCi
详细建模思路:
要解决“高速公路应急车道紧急启用模型 ”问题,我们需要分步骤来处理相关问 题。下面提供了一种思路,包括数据分析、模型建立和模型验证。首先根据提供 的数据说明我们大致知道这是一道图像处理题,那么建模忠哥这边最擅长的就是 图像处理数据,所以这道题交给我们是放心的。
问题一
1. 某路段(长度约 5000m,行车道 2+应急车道 1)上有四个视频观测点(见示 意图 1)。请基于该路段四个视频数据解决如下问题:
(1)针对题目提供的数据,统计四个观测点的交通流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更 精细的统计可以更有利于未来建模);
(2)建立交通流拥堵模型,利用交通流在四个观测点的基本参数(车流密度、 流量、速度等)以及道路情况(两行车道),给出从第三点到第四点之间路段可 能(没有拥堵之前)出现持续(比如持续时间半小时)拥堵状态的实时预警(比 如拥堵 10 分钟前预警)及依据;(3) 请利用视频数据验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
在问题 1 的第(1)部分,要求对四个观测点的视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取交 通流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这一问题的核心是通过分析视频数据中提取的车辆 流量信息,揭示每个观测点在不同时段的交通状态,从而为后续的问题 1 的第二 小问建立交通拥堵模型提供数据支持。所以第一小问提取的大致思路如下
由于视频数据是该问题的主要数据来源,这意味着我们首先需要从视频中准确识 别和提取交通流相关的关键参数,包括车流密度、车速和交通流量。这些参数的 准确提取是后续分析的基础,其难点在于:车辆识别与跟踪:如何利用计算机视 觉技术从视频中精确识别每辆车的位置、行驶轨迹等信息。时间戳处理:需要为 每辆车记录精确的时间信息,以便分析车辆通过各观测点的时间间隔和流速。
我们需要提前知道一些参数的计算,将视频数据转化成文本数据。下面这写参数 是文章中必须要用到的
(1) 车流密度(单位长度内车辆数):可以通过统计单位时间内观测到的车辆 数量除以观测路段的长度来计算。
(2) 车流速度:通过跟踪视频中车辆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计算平均车速
(3) 交通流量:统计单位时间内通过观测点的车辆数目,单位为车辆/小时。
交通流量 Q 与车流密度 k 和车速 v 的关系为:Q=k·v
另外针对第一小问还可以补充的一些数据参数:
(1)车辆类型分布 -》不同类型车辆的统计:如小型车(轿车)、中型车(面 包车、轻型货车)、大型车(卡车、客车)等。
车辆类型对交通流的影响:不同车辆的长度、加速度、减速度不同,对交通流的 影响也不同,统计车辆类型有助于精确分析交通流特征。
(2)车头时距(Headway Time)定义:指前后两车通过某观测点的时间间隔。
意义:车头时距反映车流的紧凑程度,较小的车头时距意味着更紧密的车流,可 能预示着交通流的拥堵风险。
(3) 车距(Gap Distance)定义:指前后车辆之间的空间距离。意义:通过监 控车距,可以反映交通流的流畅程度,较小的车距意味着车流更加密集,可能是 潜在的拥堵信号。
(4). 交通流量饱和度定义:饱和度表示当前车流量与道路最大车流量之间的 比例。意义:饱和度可以帮助评估道路接近拥堵的程度,随着饱和度增加,发生 拥堵的风险也会增加。
(5). 车辆加速度/减速度定义:车辆在通过观测点时的加速度或减速度变化。
(6). 车道占用率(Lane Occupancy Rate)定义:单位时间内车道被车辆占用 的比例。意义:车道占用率能够直接反映当前交通流的紧张程度,过高的占用率 是拥堵的前兆。
(7). 队列长度(Queue Length)定义:在观测点附近形成的车队长度。
意义:队列长度可以帮助评估拥堵的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队列长度越长,交通 恢复的时间越长。
(8). 车道变换行为定义:车辆在通过观测点时是否发生车道变换。意义:频 繁的车道变换可能导致车流不稳定,也容易引发局部拥堵,监控车道变换行为可 以帮助识别潜在的交通流问题。
(9). 高峰时段交通流特征定义:统计早晚高峰时段(如 7-9 点、17-19 点)
交通流量、车速等特征。意义:不同时间段的交通流量和特征差异较大,识别高 峰时段的流量变化可以帮助设计更针对性的拥堵预警模型。
(10). 车流稳定性定义:分析车辆速度、密度等参数随时间的波动情况。 意义:较大的波动性可能预示着交通流的不稳定,容易引发拥堵。
针对问题 1(1)的算法步骤
Step1 视频载入:依次载入每个观测点的视频文件,并对视频帧进行初始化处 理,准备后续的分析。
Step2 车辆识别:采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车辆检测算法对每一帧中的车辆进行识 别,获取车辆在视频中的位置坐标。
Step3 车辆跟踪:通过车辆跟踪算法,确定车辆在不同时刻的运动轨迹,从而记 录每辆车通过观测点的时间信息。
Step4 从视频数据中提取关键的交通流参数,包括车流密度、平均车速和交通流 量,
最后针对每个观测点的交通流参数,进行随时间变化的分析。主要处理步骤如下: 将每个观测点的交通流参数按时间段进行统计分析,生成相应的时间序列数据。 根据各观测点的车流密度、车速和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绘制出流量-时间、 密度-时间及速度-时间的曲线图,揭示不同观测点的交通流特性及变化规律。
最后还需要对所提出来交通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确认
针对问题 1(2)的 数据要建立一个交通流拥堵模型,利用四个观测点的交通流 数据(车流密度、流量、速度等)以及道路条件,重点是预测从第三点到第四点 之间路段可能即将出现的持续拥堵。为了实现此目标,我们可以基于基本交通流 理论和交通流稳定性分析,结合实时数据建立一个预警模型。
大致的思路如下
利用较为金典 LWR(Lighthill-Whitham-Richards)模型:通过交通流守恒方程, 描述从第三到第四观测点之间的交通流演化。结合临界密度和流量,判断交通流 是否进入不稳定区域。基于交通流参数的变化趋势,给出拥堵前的实时预警。
完整的建模过程。
交通流基础参数定义
设第 i 个观测点的时间 t 时刻的交通流基本参数为:
p;(t):第 iii 个观测点的车流密度(车辆数/单位长度),单位:辆/km。 q(t):第 iii 个观测点的交通流量(车辆数/单位时间),单位:辆/小时。
v;(t):第 iii 个观测点的平均车速,单位:km/小时。
LWR 模型
LWR 模型是一类经典的宏观交通流模型,用于描述车辆在道路上流动的守恒关系。 基本方程为:
∂p(x, t) ∂q(x, t)
+ = 0
∂t ∂x
其中:
o(x, t):在位置 x 处、时间 t 时的车流密度;
q(x, t)=p(x, t)v(x, t):在位置 x 处、时间 t 时的车流流量。
为了使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可以假设车辆的速度 v(p) 是车流密度的函数, 即随密度增大而减小,常用的关系为:
其中:wmax :最大车速;
pmax :最大车流密度(即道路饱和时的密度)。 结合以上方程,流量可以表示为密度的二次函数:
这是一个抛物线型关系,在低密度和高密度时流量较低,在中等密度时流量最大。
交通流稳定性分析
根据交通流的稳定性理论,当车流密度接近临界密度 时,交通流容易从稳定状 态进入不稳定状态,引发拥堵。临界密度per ie 是使流量q(p)最大时对应的密
度,即
一旦车流密度 p(x, t) 超过临界密度,交通流将进入不稳定状态,车辆之间的相 互作用加剧,可能导致拥堵。因此,实时监控第三、第四观测点的车流密度 p3(t)
和 p z(t)变化情况非常重要。
拥堵预警机制
为了实现拥堵的提前预警,我们采用以下方法:
(1)根据观测点 3 和观测点 4 的车流密度 p3(t) 和 p z(t) ,判断当前的密度水平是 否接近临界密度 pcr it 。若且密度上升速度较快,给出拥堵预警(a为接近临 界密度的阈值,一般可取0.8三 a< 1。
(2)通过计算流量的变化率 Aq3(t) 和 A qs(t) ,若流量显著下降且密度上升,则拥堵 风险增大:
Δqt= q3 t− q3 (t − Δt) 若Aq,(t)<0且密度增加,发出预警。
(3)设定预测时长 pre(例如 10 分钟),结合当前的密度和流量变化趋势,预测在 Tbre 时间内是否会出现拥堵:
针对第一题的第三小问:
第一第二小文,我们已经获取到交通流的参数,绘制了相关的参数岁时间变化的曲线。 将视频数据分为不同的时间段(如每分钟、每 5 分钟等),对每个时间段的数据进行采样, 生成各观测点的时间序列数据。,我们建立模型的准确性评价指标
通过对比模型预警结果与实际发生的拥堵情况,计算模型的准确率、误报率和漏报率:
(1)准确率:模型成功预警的拥堵事件数占实际拥堵事件总数的比例;
(2)误报率:模型发出预警但实际没有拥堵发生的比例;
(3)漏报率:实际发生拥堵但模型未预警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
成功预警的拥堵事件数
准确率 = × 100% 实际发生的拥堵事件总数
误报次数
误报率 = × 100% 模型发出预警的总次数
漏报次数
漏报率 = × 100%
实际发生的拥堵事件总数
(4)预警及时性:分析模型给出预警的时间是否足够提前,例如在实际拥堵前的
10 分钟内是否准确发出预警。具体可以计算预警时间差:
预警时间差 = 实际拥堵时间− 预警时间
若模型能提前 pre 时间发出预警,则验证其及时性是否符合预期。
拥堵持续时间预测:检验模型是否能够准确预测拥堵的持续时间。例如,若模型预 测拥堵将持续 30 分钟,则与实际拥堵的持续时间进行对比。
最后通过分析误差来源,找出模型与实际拥堵情况的偏差,可以显示的结果图
(1)拥堵预测结果可视化:
将模型的预警时刻和实际拥堵时刻进行可视化对比,绘制时间-车流密度曲线、 时间-流量曲线等,展示不同观测点的交通参数随时间的变化。
(2)模型表现图表:
预测拥堵和实际拥堵时间的对比图;
车流密度、流量和速度的时间序列图;
预警准确率、误报率、漏报率的柱状图。
第二问
这边需要参考文献提供的内容: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城市间交通运输日 益频繁,高速公路交通通行流量不断增加, 交通大 流量已呈现常态化,许多高速公路的通行流量已经 趋于饱和,流量增加导致的高速 公路拥堵现象频繁 发生。
动态应急车道开放决策模型
2. 1 交通拥堵指数
交通状态评价标准作为应急车道开放决策模型 中动态应急车道开放的先决条件,主要依据 交通拥 挤程度决定。为此,项目以交通拥堵指数衡量交通 拥挤程度,交通拥堵指数[3 - 4] ( Traffic Performance Index,即 “TPI ”) 是根据道路通行情况设置的综 合反映道路畅 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指数,相当于对拥 堵情况进行了量化处理。交通指数取值范围为 1 ~ 10,分为 5 个级别 ( 即 “畅通 ”、 “基本畅通 ”、 “轻度拥堵 ”、 “ 中度拥堵 ”、 “严 重拥堵 ”) ,数值 越高表明交通拥堵状况越严重。具体数据规定如表 1 所示。
2. 2 决策模型建立
基于沪宁高速现状交通实时交通流量,构建车道管控决策模型[5 - 7]。基于现状沪宁高速通 行交通 流量、车流速度,及占有率,构建交通状态评价算 法,基本算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