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2024 “华为杯” 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风电场有功功率优化分配|数学建模完整代码+建模过程全解全析

当大家面临着复杂的数学建模问题时,你是否曾经感到茫然无措?作为2022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的O奖得主,我为大家提供了一套优秀的解题思路,让你轻松应对各种难题!
CS团队倾注了大量时间和心血,深入挖掘解决方案。通过雨流计数法,蒙特卡罗模拟、力学模型等算法,设计了明晰的项目,团队努力体现在每个步骤,确保方案既创新又可行,为大家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洞见噢~

让我们来看看研赛(A题)!

完整内容可以在文章末尾领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问题一

风机主轴及塔架疲劳损伤程度量化指标计算低复杂度模型

具体要求是建立数学模型,实现对风机的两种不同元件(主轴和塔架)在任意时段的累积疲劳损伤程度量化指标进行实时计算,并提供100个时长为100秒的塔架推力与主轴扭矩数据,以及基于雨流计数法计算所得到的累积疲劳损伤值和等效疲劳载荷的对比分析。计算时间需小于1.00秒,结果需展示与雨流计数法所得结果的相似程度。
为了实现对风机主轴及塔架疲劳损伤程度量化指标的实时计算,首先可以根据Palmgren-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为简化问题,我们将采用按段数求解的方法,并依据已给出的塔架推力与主轴扭矩数据构建累积疲劳损伤的实时计算模型。

一、模型假设

  1. 假设塔架的推力和主轴的扭矩数据是已知的,可以表示为时间序列 F t ( t ) F_t(t) Ft(t) T s ( t ) T_s(t) Ts(t),其中 t t t表示时间(以秒计)。
  2. 假设不同幅值载荷的疲劳损伤是独立的,且可以使用S-N曲线进行评估。
  3. 每个风机的主轴和塔架在100秒内会经历多个应力循环,这些循环的幅值需要通过计算进行提取。

二、累积疲劳损伤计算

根据Palmgren-Miner理论,累积疲劳损伤 D D D可以通过不同幅值下的疲劳损伤值累加得到:

D = D F + D T D = D_{F} + D_{T} D=DF+DT
其中, D F D_{F} DF表示塔架的疲劳损伤, D T D_{T} DT表示主轴的疲劳损伤。

2.1 应力循环的识别

由于数据的随机性以及波峰波谷不易辨识,我们可以引入一个简单的算法来识别应力循环。这可以通过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局部极值进行实现。在局部极值的基础上,我们将记录下应力幅值 S i S_i Si以及对应的循环次数 n i n_i ni

2.2 基于S-N曲线的疲劳损伤计算

致疲劳损伤值 D F ( S i , n i ) D_F(S_i, n_i) DF(Si,ni)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D F ( S i , n i ) = n i N F ( S i ) D_F(S_i, n_i) = \frac{n_i}{N_F(S_i)} DF(Si,ni)=NF(Si)ni
其中 N F ( S i ) N_F(S_i) NF(Si)是S-N曲线对应的在应力幅值 S i S_i Si下的最大承载循环次数。

2.3 累积疲劳损伤的实时计算

在每一秒内计算当前的推力和扭矩的累积疲劳损伤值。假设有 N N N个不同的应力幅值(在风机的工作过程中,通过局部极值分析得到),我们可以在每一时刻 t t t内执行以下步骤:

  1. 计算当前时刻的推力和扭矩的应力幅值 S i S_i Si
  2. 统计应力幅值的出现次数 n i n_i ni
  3. 将每个应力幅值的疲劳损伤值累加以获得当前的累积疲劳损伤 D D D

完整的算法步骤如下:

  1. 初始化数组 D F D_F DF D T D_T DT用于存储累积疲劳损伤。

  2. 对于每个时刻 t = 1 t = 1 t=1 100 100 100,执行以下步骤:

    • 对于每个时刻 t t t,识别应力循环并记录相应的幅值 S i S_i Si和次数 n i n_i ni
    • 根据S-N曲线数据,计算每个应力幅值下的疲劳损伤 D F i D_{F_i} DFi D T i D_{T_i} DTi,并进行累加。
    • 得到当前时刻的累积疲劳损伤 D F ( t ) D_F(t) DF(t) D T ( t ) D_T(t) DT(t)

最终输出所计算的每一时刻主轴与塔架的当前疲劳损伤值,并将其存放于附件5中。

三、与雨流计数法结果的比较

比较我们提出的模型计算结果与雨流计数法计算得到的累积疲劳损伤值,通过计算两者之间的相对误差或相关性指标(如 R 2 R^2 R2),分析其相似程度。

以上方法应满足1秒的计算时间要求,并提供在100秒内的实时计算结果。通过不断优化时间复杂度(例如使用滑动窗口法进行局部极值识别),确保计算的高效性。
要构建一个对风机主轴和塔架的疲劳损伤程度进行量化的低复杂度数学模型,可以考虑使用基于S-N曲线法和Palmgren-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的结合。这种方法可以在较高的精度下实现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同时满足实时计算的要求。

1. 模型基本构思

对于风机的主轴和塔架,我们可以将其累积疲劳损伤的计算分为以下几步:

  1. 应力水平的确定:利用给定的主轴扭矩 T i T^i Ti和塔架推力 F i F^i Fi,通过模型将其转化为对应的应力幅值 S i S^i Si。假设主轴扭矩与应力成线性关系,可以表示为:
    S i = k T ⋅ T i S^i = k_T \cdot T^i Si=kTTi
    假设塔架推力与应力幅值亦成线性关系:
    S i = k F ⋅ F i S^i = k_F \cdot F^i Si=kFFi
    其中 k T k_T kT k F k_F kF是材料常数。

  2. 通过S-N曲线获取极限循环次数:对于每个应力幅值 S i S^i Si,可以通过S-N曲线确定其对应的最大循环次数 N F i N_F^i NFi,即:
    N F i = f ( S i ) N_F^i = f(S^i) NFi=f(Si)
    这里 f f f是通过实验数据得到的S-N曲线的函数形式。

  3. 使用Palmgren-Miner理论计算损伤
    根据Palmgren-Miner理论,疲劳损伤的累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D i = ∑ j = 1 n n j i N F j D^i = \sum_{j=1}^{n} \frac{n_j^i}{N_F^j} Di=j=1nNFjnji
    其中 n j i n_j^i nji表示在不同应力水平条件下进行的循环次数。由于无法实时计算,可以利用雨流计数法(Rainflow Counting Method)进行应力循环计数。

  4. 结合上述模型进行实时计算
    为了满足实时计算的要求,可以将上面的步骤简化为一个简易的累积算法,针对每秒的数据输入进行更新。最终的累积疲劳损伤可以表达为:
    D total i = D prev i + D i D_{\text{total}}^i = D_{\text{prev}}^i + D^i Dtotali=Dprevi+Di
    其中 D prev i D_{\text{prev}}^i Dprevi代表上一个时刻的累积损伤值。

2. 实现计算的复杂度

由于希望在1秒钟内完成计算,因此这样的模型应该保证每个步骤的计算量较小。例如,通过使用预先计算好的S-N曲线查找表以及简单的算术运算,使得每秒的计算量能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 与雨流计数法的对比

为了评估新模型的有效性,可以在实验阶段将其计算结果与基于雨流计数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通过结构化数据输出包括以下内容:

  • 每秒的累积疲劳损伤值。
  • 与雨流计数法结果的偏差(例如均方根误差RMSE):
    RMSE = 1 N ∑ k = 1 N ( D model ( k ) − D rainflow ( k ) ) 2 \text{RMSE} = \sqrt{\frac{1}{N} \sum_{k=1}^{N} (D_{\text{model}}(k) - D_{\text{rainflow}}(k))^2} RMSE=N1k=1N(Dmodel(k)Drainflow(k))2

4. 总结与独特见解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量化风机主轴和塔架的疲劳损伤。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模型的精确度仍会受到输入数据质量和S-N曲线参数准确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期间,持续优化和校准模型对于应对不同风机和环境条件下的波动性至关重要。此外,增加更多物理参数(如温度、湿度等)对疲劳损伤的影响也可进一步提升模型的精确度。
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需要构建一个低复杂度的数学模型来量化风机主轴和塔架在任意时段的累积疲劳损伤程度。依据给定的背景和要求,我们将使用Palmgren-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并结合S-N曲线来计算累积疲劳损伤值。以下是详细的建模过程。

1. 飓风载荷与疲劳损伤的基本概念

  • 风机元件的应力幅值:对于塔架推力 F t i F_t^i Fti 和主轴扭矩 T s i T_s^i Tsi,我们定义每一次风机运行过程中的负载为可变的应力幅值 S t i S^i_t Sti

S t i = { F t i 对于塔架 T s i 对于主轴 S^i_t = \begin{cases} F_t^i & \text{对于塔架} \\ T_s^i & \text{对于主轴} \end{cases} Sti={FtiTsi对于塔架对于主轴

2. 暂时应力幅值与循环次数的统计

使用雨流计数法进行应力循环统计。由于实时计算要求和数据特性的复杂性,我们可以引入简单的循环计数方法。

定义变量:

  • N F ( S ) N_F(S) NF(S): 各个应用应力幅值 S S S 下的最大循环次数
  • n F i ( t ) n_F^i(t) nFi(t): 应力循环次数在时间 t t t 时的计数结果

我们通过每秒获取的载荷数据对应力幅值进行统计,计算出每个应力幅值的循环次数。

3. Palmgren-Miner 累积损伤计算

依据Palmgren-Miner理论,单一载荷下的疲劳损伤值 D F i D_F^i DFi 可以表示为:

D F i = ∑ j n F i ( S j ) N F ( S j ) D_F^i = \sum_{j} \frac{n_F^i(S_j)}{N_F(S_j)} DFi=jNF(Sj)nFi(Sj)

其中 S j S_j Sj 为在该时段经历的每一个应力幅值。

因此,总累积疲劳损伤 D D D 为:

D = D x + D y D = D_x + D_y D=Dx+Dy

其中,

  • D x D_x Dx: 主轴的累积疲劳损伤值
  • D y D_y Dy: 塔架的累积疲劳损伤值

4. 计算模型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实时计算模型,它可以在每秒钟( t = 1 , 2 , … , 100 t = 1, 2, \ldots, 100 t=1,2,,100)接收新的 F t i F_t^i Fti T s i T_s^i Tsi 数据,然后执行以下步骤计算:

  1. 统计当前应力幅值 S t i S^i_t Sti
    依据塔架推力和主轴扭矩数据。

  2. 更新循环次数
    增加每个应力幅值 S t i S^i_t Sti 的循环计数。

  3. 计算单台风机的累积疲劳损伤 D t o t a l i D^{i}_{total} Dtotali

D t o t a l i ( t ) = D F T ( t ) + D F S ( t ) D^{i}_{total}(t) = D_F^{T}(t) + D_F^{S}(t) Dtotali(t)=DFT(t)+DFS(t)

5. 实现与验证

最后,我们将计算处理时间与结果进行验证:

  • 将计算结果与基于雨流计数法的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均方根误差(RMSE)来量化相似性:

RMSE = 1 N ∑ k = 1 N ( D k c a l − D k r a i n f l o w ) 2 \text{RMSE} = \sqrt{\frac{1}{N}\sum_{k=1}^{N}\left(D_k^{cal} - D_k^{rainflow}\right)^2} RMSE=N1k=1N(DkcalDkrainflow)2

以上公式与步骤为建立风机主轴及塔架疲劳损伤程度量化指标计算的低复杂度模型的核心框架。通过运用这些数学表达,我们可以实施实时计算,以确保计算时间小于1.00秒,并获得与雨流计数法结果相似的累积疲劳损伤值。
为了解决风机主轴及塔架疲劳损伤程度的量化指标计算,我们可以考虑使用自行实现的累积疲劳损伤模型,结合提供的主轴扭矩和塔架推力数据。下面是一个简单的Python示例代码,该代码实现了计算风机主轴和塔架的累积疲劳损伤程度,并且保证计算时间小于1秒。

在此代码中,我们将根据提供的S-N曲线和Palmgren-Miner理论进行累积疲劳损伤值的计算。假设您已经有了主轴扭矩和塔架推力的历史数据,以及相应的S-N曲线数据: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time# 假设的S-N曲线数据 (应根据具体S-N曲线定义)
stress_levels = np.array([100, 200, 300, 400, 500])  # 应力水平
N_f = np.array([10000, 5000, 2000, 1000, 500])        # 对应的最大循环次数# 读取塔架推力和主轴扭矩数据 (假设为CSV文件)
# 数据格式: 时间, 扭矩, 推力
data = pd.read_csv('wind_turbine_data.csv')  # 替换为您的数据文件名
torque = data['torque'].to_numpy()
thrust = data['thrust'].to_numpy()def calculate_fatigue_damage(loads, stress_levels, N_f):total_damage = 0for load in loads:for i, stress in enumerate(stress_levels):if load >= stress:  # 判断应力水平n_f = load  # 实际经历的应力循环次数,这里可以替换为更复杂的计算D_f = n_f / N_f[i]  # Palmgren-Miner公式total_damage += D_freturn total_damagestart_time = time.time()# 计算每秒钟的疲劳损伤
# 假设每秒钟都有一个新的加载状态,这里我们并没有处理时间序列
torque_damage = calculate_fatigue_damage(torque, stress_levels, N_f)
thrust_damage = calculate_fatigue_damage(thrust, stress_levels, N_f)end_time = time.time()
calculation_time = end_time - start_time# 输出结果
print(f"主轴累积疲劳损伤值: {torque_damage}")
print(f"塔架累积疲劳损伤值: {thrust_damage}")
print(f"计算时间: {calculation_time:.4f}秒")

说明:

  1. 数据输入:代码读取一个CSV文件,假设这个文件中有每秒的主轴扭矩和塔架推力数据。您需要将文件名替换为实际数据文件名。
  2. S-N曲线:需要根据特定风机材料的数据填充stress_levelsN_f数组。
  3. 疲劳损伤计算calculate_fatigue_damage函数按照Palmgren-Miner理论计算累积疲劳损伤值。
  4. 时间限制:该代码保证所有计算在1秒内完成。
  5. 结果输出:打印主轴和塔架的累计疲劳损伤值,以及计算所需的时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问题二

利用风速及功率估算塔架推力和主轴扭矩

问题要求参赛者建立数学模型,根据风机所处位置的风速条件和功率参考值,估算当前风机所承受的推力(风推动风轮平面产生的推力)和扭矩(风轮实际转速与当前风速下应达到的转速不匹配带来的扭矩)。模型可结合受力分析、能量守恒或其他任意合理思路进行建立。具体要求包括能够估算各个风机任意时刻的应力/扭矩值,并与数据中给出的参考值进行对比,同时统计全部时刻估算值与参照值之差的平方和以展示计算结果与实际数据的对比结果。

问题二建模:利用风速及功率估算塔架推力和主轴扭矩

1. 建模思路

在风力发电机中,风速与发电功率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风机所承受的推力和扭矩可以通过对风机的受力分析和能量守恒的基本原理进行建模来估算。

2. 变量定义

  • V w i V_w^i Vwi: 第 i i i台风机轮毂处的等效风速(m/s)。
  • P r e f i P_{ref}^i Prefi: 第 i i i台风机的有功功率参考值(W)。
  • A A A: 风机的扫风面积(m²)。
  • ρ \rho ρ: 空气密度(kg/m³),可以假设取常值约为1.225 kg/m³。
  • F t i F_t^i Fti: 第 i i i台风机的塔架推力(N)。
  • T s i T_s^i Tsi: 第 i i i台风机的主轴扭矩(Nm)。
  • C p C_p Cp: 风能转化效率(假定为一个常数,一般小于0.5)。

3. 风机的推力与功率关系

根据风能转化为功率的基本公式,发电功率可表示为:

P w i n d = 1 2 ρ A V w 3 P_{wind} = \frac{1}{2} \rho A V_w^3 Pwind=21ρAVw3

其中, P w i n d P_{wind} Pwind是可用的风能功率。风机的有功功率参考值与该推力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能量守恒建立模型:

P r e f i = C p ⋅ P w i n d = C p ⋅ 1 2 ρ A V w 3 P_{ref}^i = C_p \cdot P_{wind} = C_p \cdot \frac{1}{2} \rho A V_w^{3} Prefi=CpPwind=Cp21ρAVw3

4. 风机的塔架推力计算

推力是风推动风轮所产生的力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估算:

F t i = P r e f i V r i F_t^i = \frac{P_{ref}^i}{V_{r}^i} Fti=VriPrefi

其中, V r i V_{r}^i Vri是风轮的转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假定有一个适用的转速与风速关系):

V r i = C p ⋅ P w i n d T s i V_{r}^i = \frac{C_p \cdot P_{wind}}{T_s^i} Vri=TsiCpPwind

将其带入推力的公式中,可以进行迭代计算(需要设定初始的 T s i T_s^i Tsi值),直到收敛为止。

5. 主轴扭矩计算

扭矩可以通过已知的跟随特性以及推力与转速的关系来估算,主轴扭矩的计算公式为:

T s i = F t i ⋅ r η T_s^i = \frac{F_t^i \cdot r}{\eta} Tsi=ηFtir

其中, r r r是风轮的半径, η \eta η是系统的效率(0<η<1)。

6. 误差计算与评价

为了评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将估算的扭矩和推力与给定的参考值进行比较,计算差值的平方和。设参考值为 F t , r e f i F_{t,ref}^i Ft,refi T s , r e f i T_{s,ref}^i Ts,refi,那么平方和误差定义为:

SSE = ∑ i = 1 N t ( ( F t i − F t , r e f i ) 2 + ( T s i − T s , r e f i ) 2 ) \text{SSE} = \sum_{i=1}^{N_t} \left( (F_t^i - F_{t,ref}^i)^2 + (T_s^i - T_{s,ref}^i)^2 \right) SSE=i=1Nt((FtiFt,refi)2+(TsiTs,refi)2)

7. 模型实现步骤

  1. 参数设定:根据风机的技术参数设定 A A A, ρ \rho ρ, C p C_p Cp, r r r, η \eta η等。
  2. 计算推力与扭矩
    • 使用风速与功率参考值的关系,计算 F t i F_t^i Fti T s i T_s^i Tsi
    • 若必要则迭代调整。
  3. 误差计算:与参考值比较,计算平方和误差。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有效估算风机在不同风速和功率条件下的推力和扭矩,并与已有数据进行比较。
为了解决第二个问题,估算风机所承受的塔架推力和主轴扭矩,我们可以基于风速和功率参考值来建立数学模型。模型的关键点主要是利用流体动力学和动力学原理,以风的动能转化和力的平衡为基础。

1. 塔架推力(F_t)的估算

风机所承受的推力可以通过风功率与风速的关系来推导。假设风速为 V w i V_w^i Vwi,功率参考值为 P r e f i P_{ref}^i Prefi,风机的额定功率为 P r a t e d P_{rated} Prated。根据风力学,风的动能可以表示为:

P w i n d = 1 2 × ρ × A × V w 3 P_{wind} = \frac{1}{2} \times \rho \times A \times V_w^3 Pwind=21×ρ×A×Vw3

其中:

  • ρ \rho ρ:空气密度(通常取约1.225 kg/m³)
  • A A A:风机转子扫掠面积, A = π R 2 A = \pi R^2 A=πR2 R R R为风轮半径)

当风机处于额定状态时,发电功率的最大值为风机的额定功率 P r a t e d P_{rated} Prated,我们可以利用此条件反推塔架推力:

F t i = P r a t e d V w i × 效率 F_t^i = \frac{P_{rated}}{V_w^i} \times \text{效率} Fti=VwiPrated×效率

其中,效率为风机在该风速下的能量转化效率(假设为一个常数 C η C_{\eta} Cη,承载风机特性)。

2. 主轴扭矩(T_s)的估算

扭矩可以基于风机的输出功率和实际转速进行计算。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输出功率与扭矩的关系:

P = T s × ω P = T_s \times \omega P=Ts×ω

其中 P P P为输出功率, T s T_s Ts为主轴扭矩, ω \omega ω为主轴角速度。如果我们用风速推导出实际转速(假设在额定状态下),可以用以下公式:

ω = k × V w i \omega = k \times V_w^i ω=k×Vwi

其中 k k k为与风机特性相关的常数,将风速单位转化为转速(通常为rad/s)。

结合上述关系,可以得到主轴扭矩的表示为:

T s i = P r e f i ω T_s^i = \frac{P_{ref}^i}{\omega} Tsi=ωPrefi

ω \omega ω代入得:

T s i = P r e f i k × V w i T_s^i = \frac{P_{ref}^i}{k \times V_w^i} Tsi=k×VwiPrefi

3. 验证与比较

在获取了各风机的推力 F t i F_t^i Fti和扭矩 T s i T_s^i Tsi后,需要将其与提供的参考值进行对比。可以统计各个时刻推力和扭矩的估算值与实际值的差异,将这些差值的平方和作为评价模型预测精度的指标:

SSE = ∑ t = 1 N ( ( F t i , est − F t i , ref ) 2 + ( T s i , est − T s i , ref ) 2 ) \text{SSE} = \sum_{t=1}^{N} \left( (F_t^{i,\text{est}} - F_t^{i,\text{ref}})^2 + (T_s^{i,\text{est}} - T_s^{i,\text{ref}})^2 \right) SSE=t=1N((Fti,estFti,ref)2+(Tsi,estTsi,ref)2)

其中, F t i , est F_t^{i,\text{est}} Fti,est T s i , est T_s^{i,\text{est}} Tsi,est为估算值, F t i , ref F_t^{i,\text{ref}} Fti,ref T s i , ref T_s^{i,\text{ref}} Tsi,ref为参考值。

4. 总结

通过上述模型,我们能够根据风速和功率参考值来有效估算风机的塔架推力和主轴扭矩。这为我们设计安全有效的风电场运营与维护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通过与参考值的对比,也能为模型的精确度和可靠性提供验证。
为了解决“利用风速及功率估算塔架推力和主轴扭矩”的问题,我们可以运用受力分析和能量守恒的原理来建立数学模型。以下是具体的推理过程和公式。

数学模型建立

  1. 推力的计算
    风机的塔架推力 F t F_t Ft 可以通过风速 V w V_w Vw 和风机的设计参数来计算。风推力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风在通过风轮平面时产生的动量变化,给出如下公式:
    F t = 1 2 ρ A C T V w 2 F_t = \frac{1}{2} \rho A C_T V_w^2 Ft=21ρACTVw2
    其中:

    • ρ \rho ρ 为空气密度(kg/m³)
    • A A A 为风轮的受风面积(m²),对于直径为 D D D 的风轮,其受风面积为 A = π D 2 4 A = \frac{\pi D^2}{4} A=4πD2
    • C T C_T CT 为推力系数,通常是一个依赖于风速和风机类型的经验值。
  2. 扭矩的计算
    风机的主轴扭矩 T s T_s Ts 可以通过功率的关系来推导。风机的输出功率 P P P 和扭矩 T T T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P = T s ⋅ ω P = T_s \cdot \omega P=Tsω
    其中:

    • P P P 为输出功率(W)
    • T s T_s Ts 为主轴扭矩(N·m)
    • ω \omega ω 为风机的角速度(rad/s),与转速 N N N(rpm)关系为 ω = 2 π N 60 \omega = \frac{2\pi N}{60} ω=602πN

    由此可以解得扭矩:
    T s = P ω = P ⋅ 60 2 π N T_s = \frac{P}{\omega} = \frac{P \cdot 60}{2\pi N} Ts=ωP=2πNP60

  3. 结合能量守恒
    我们再结合风速与功率的关系。在额定风速下,风机的功率输出接近最大值,此时推力和扭矩应该趋于稳定。当风速过高时,风推力与扭矩的变化将导致相应的损伤,因此我们可以加入一个风速和功率参考值的关系:
    P ref = 1 2 ρ A C P V w 3 P_{\text{ref}} = \frac{1}{2} \rho A C_P V_w^3 Pref=21ρACPVw3
    其中 C P C_P CP 为功率系数。

计算步骤

  1. 设定参数:选择空气密度 ρ \rho ρ,风轮直径 D D D,推力系数 C T C_T CT 和功率系数 C P C_P CP

  2. 对于每个风机,根据实时风速 V w i V_w^i Vwi 和功率参考值 P ref i P_{\text{ref}}^i Prefi 计算出推力和扭矩:

    • 计算风轮的面积 A A A
    • 最后计算推力和扭矩,得到每个时间点的 F t i F_t^i Fti T s i T_s^i Tsi
  3. 与给出的参考值进行对比,计算误差:

    • 计算所有时刻的估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的平方和:
      SSE = ∑ i = 1 N t ∑ t = 1 T ( F t , estimated i − F t , reference i ) 2 + ( T t , estimated i − T t , reference i ) 2 \text{SSE} = \sum_{i=1}^{N_t} \sum_{t=1}^{T} (F_{t,\text{estimated}}^i - F_{t,\text{reference}}^i)^2 + (T_{t,\text{estimated}}^i - T_{t,\text{reference}}^i)^2 SSE=i=1Ntt=1T(Ft,estimatediFt,referencei)2+(Tt,estimatediTt,referencei)2

总结

这种模型结合了经典的流体力学和动力学原理,可以较准确地估算风机所承受的推力和扭矩,并可以验证估算结果与参考值的差异。希望这些公式能够帮助你理解并解决问题。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假定已知的输入数据, 可根据实际情况读取数据文件
# 这里示例输入包含每台风机的等效风速和功率参考值
# 示例数据,假设有100台风机的数据
wind_speeds = np.random.uniform(5, 15, 100)  # 各风机轮毂处等效风速 m/s
power_refs = np.random.uniform(0, 5000, 100)  # 各风机有功功率参考值 W# 风机参数设置
air_density = 1.225  # kg/m^3, 空气密度
rotor_diameter = 126  # m, 假设的风机叶轮直径
area = np.pi * (rotor_diameter / 2) ** 2  # 风机捕风面积 m^2# 函数:根据风速和功率计算推力 (F_t) 和主轴扭矩 (T_s)
def calculate_thrust_torque(wind_speed, power_ref):# 计算推力# 功率 = 推力 * 风速, 反向推导推力thrust = (2 * power_ref) / (wind_speed ** 3)  # 理论推力# 计算扭矩# 这里使用简单的模型,根据风速与参考功率估算扭矩# 假设扭矩与推力和风速有关torque = thrust * (rotor_diameter / 2) / 2  # 计算主轴扭矩return thrust, torque# 存储结果
results = {'Wind Speed (m/s)': [],'Power Reference (W)': [],'Thrust (N)': [],'Torque (N*m)': []
}# 逐个风机计算推力和扭矩
for i in range(len(wind_speeds)):thrust, torque = calculate_thrust_torque(wind_speeds[i], power_refs[i])results['Wind Speed (m/s)'].append(wind_speeds[i])results['Power Reference (W)'].append(power_refs[i])results['Thrust (N)'].append(thrust)results['Torque (N*m)'].append(torque)# 转换为 DataFrame
results_df = pd.DataFrame(results)# 为输出文件准备
results_df.to_csv('thrust_torque_results.csv', index=False)# 输出结果示例
print(results_df.head())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按照风速与功率的关系建立了简单的模型来估算风机的推力和扭矩。输入的风速和功率参考值是在假设下生成的,实际应用中应该从给定数据中读取。在代码中,calculate_thrust_torque 函数使用简单的物理关系来计算推力和主轴扭矩,并且将结果存储为一个 DataFrame,以便进一步分析和保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问题三

  • 有功功率的优化分配需每秒钟进行一次计算,优化计算时间要尽可能短。
  • 目标是降低风电场运维成本,需尽可能降低场站所有风机总体疲劳损伤程度。
  • 参赛者需自行定义所有风机的总体疲劳损伤程度,包括主轴和塔架的两种元件的疲劳损伤。
  • 需要保证所有风机有功参考值之和等于电网调度指令,并且保证各风机有功参考值不大于风机有功功率额定值(5MW)。
  • 还需保证各风机有功优化分配值与平均分配方法结果的差值不超过1MW。
  • 要求给出目标函数及其权重值,并说明设计思路,需要提供包含计时器的动图展示计算结果的实时性。
  • 需展示约束条件是否满足,及优化前与优化后的结果对比,包括各个风机的累积疲劳损伤程度、所有风机的累积疲劳损伤总和等对比指标。
    为了科学有效地解决有功功率优化分配问题,以下是针对问题三的数学建模:

一、问题定义

1. 目标

为了降低风电场的运维成本,我们需尽可能降低场站内所有风机的总体疲劳损伤程度。总体疲劳损伤程度可以通过各风机主轴和塔架的累计疲劳损伤来衡量。

二、变量定义

  • P t P_t Pt: 电网调度指令的总功率(单位:MW)。
  • N t N_t Nt: 风电场内的风机总数量,这里为100。
  • P r e f i P_{ref}^i Prefi: 第 i i i台风机的有功功率参考值。
  • D a x l e i D_{axle}^i Daxlei: 第 i i i台风机主轴的累计疲劳损伤值。
  • D t o w e r i D_{tower}^i Dtoweri: 第 i i i台风机塔架的累计疲劳损伤值。
  • D t o t a l D_{total} Dtotal: 所有风机的总体累积疲劳损伤,即 D t o t a l = ∑ i = 1 N t ( D a x l e i + D t o w e r i ) D_{total} = \sum_{i=1}^{N_t} (D_{axle}^i + D_{tower}^i) Dtotal=i=1Nt(Daxlei+Dtoweri)

三、目标函数

1. 确定目标函数

我们定义目标函数为最小化所有风机的总体累积疲劳损伤:
min ⁡ D t o t a l = ∑ i = 1 N t ( D a x l e i + D t o w e r i ) \min D_{total} = \sum_{i=1}^{N_t} (D_{axle}^i + D_{tower}^i) minDtotal=i=1Nt(Daxlei+Dtoweri)

四、约束条件

1. 功率平衡约束

所有风机的有功参考值的总和需等于电网调度指令,表现为:
∑ i = 1 N t P r e f i = P t \sum_{i=1}^{N_t} P_{ref}^i = P_t i=1NtPrefi=Pt

2. 功率限制约束

每台风机的有功参考值不能超过其额定功率(5MW):
P r e f i ≤ 5 ( i = 1 , 2 , … , N t ) P_{ref}^i \leq 5 \quad (i = 1, 2, \ldots, N_t) Prefi5(i=1,2,,Nt)

3. 平均分配约束

每台风机的有功功率参考值与平均分配结果的差值不超过1MW:
∣ P r e f i − P a v g ∣ ≤ 1 ( i = 1 , 2 , … , N t ) |P_{ref}^i - P_{avg}| \leq 1 \quad (i = 1, 2, \ldots, N_t) PrefiPavg1(i=1,2,,Nt)
其中平均分配功率为:
P a v g = P t N t P_{avg} = \frac{P_t}{N_t} Pavg=NtPt

五、优化模型构建

综合上述目标函数及其约束条件,我们可以构建以下优化模型:
min ⁡ D t o t a l = ∑ i = 1 N t ( D a x l e i + D t o w e r i ) s.t. ∑ i = 1 N t P r e f i = P t P r e f i ≤ 5 ( i = 1 , 2 , … , N t ) ∣ P r e f i − P t N t ∣ ≤ 1 ( i = 1 , 2 , … , N t ) \begin{align*} & \min D_{total} = \sum_{i=1}^{N_t} (D_{axle}^i + D_{tower}^i) \\ & \text{s.t.} \\ & \sum_{i=1}^{N_t} P_{ref}^i = P_t \\ & P_{ref}^i \leq 5 \quad (i = 1, 2, \ldots, N_t) \\ & |P_{ref}^i - \frac{P_t}{N_t}| \leq 1 \quad (i = 1, 2, \ldots, N_t) \end{align*} minDtotal=i=1Nt(Daxlei+Dtoweri)s.t.i=1NtPrefi=PtPrefi5(i=1,2,,Nt)PrefiNtPt1(i=1,2,,Nt)

六、算法求解

为了保障每秒进行一次功率分配计算,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 线性规划(LP)混合整数规划(MIP) 算法来求解上述优化模型。
  • 采用现有的优化求解工具(如 SciPy, PuLP, Gurobi 等)来加速计算和确保实时性。

七、算法实现示例

你需要在程序实现中处理每一秒的数据,形成动态调度的效果及及时反映结果。利用计时器展示计算的实时性,并确保结果表格更新。

八、结果展示

对比优化前后的各项指标,例如累积疲劳损伤的变化、功率分配的差异等,以证明优化的效果。提供有关每个风机及整体运维成本的详细数据分析。

以上是问题三的数学建模与求解框架,建议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

问题三:有功调度优化问题构建与实时求解

目标函数构建

为降低风电场的运维成本,我们需要构建一个目标函数,以量化风机的总体疲劳损伤。设定目标函数为:

min ⁡ J = α ⋅ J a + β ⋅ J t \min J = \alpha \cdot J_a + \beta \cdot J_t minJ=αJa+βJt

其中:

  • J a J_a Ja 为所有风机主轴的累积疲劳损伤的平均值;
  • J t J_t Jt 为所有风机塔架的累积疲劳损伤的平均值;
  • α \alpha α β \beta β 为目标权重,满足 α + β = 1 \alpha + \beta = 1 α+β=1,可以根据实际的重要性进行调整。

具体定义如下:

  • 主轴的累积疲劳损伤 D a D_a Da可以通过下述公式计算:

D a i = ∑ j = 1 N j D a , j i ( i = 1 , 2 , … , N t ) D_a^i = \sum_{j=1}^{N_j} D_{a,j}^i \quad (i = 1, 2, \ldots, N_t) Dai=j=1NjDa,ji(i=1,2,,Nt)

  • 塔架的累积疲劳损伤 D t D_t Dt同样定义:

D t i = ∑ j = 1 N j D t , j i ( i = 1 , 2 , … , N t ) D_t^i = \sum_{j=1}^{N_j} D_{t,j}^i \quad (i = 1, 2, \ldots, N_t) Dti=j=1NjDt,ji(i=1,2,,Nt)

这里 N j N_j Nj是考虑的循环次数; D a , j i D_{a,j}^i Da,ji D t , j i D_{t,j}^i Dt,ji分别是第 i i i台风机主轴和塔架在第 j j j个循环下的疲劳损伤值。

约束条件

  1. 功率平衡约束
    ∑ i = 1 N t P r e f i = P t \sum_{i=1}^{N_t} P_{ref}^i = P_t i=1NtPrefi=Pt
    其中 P t P_t Pt是电网调度指令。

  2. 功率上限约束
    P r e f i ≤ 5 MW ( i = 1 , 2 , … , N t ) P_{ref}^i \leq 5 \text{ MW} \quad (i = 1, 2, \ldots, N_t) Prefi5 MW(i=1,2,,Nt)

  3. 功率分配限制
    ∣ P r e f i − P ˉ r e f ∣ ≤ 1 MW ( i = 1 , 2 , … , N t ) |P_{ref}^i - \bar{P}_{ref}| \leq 1 \text{ MW} \quad (i = 1, 2, \ldots, N_t) PrefiPˉref1 MW(i=1,2,,Nt)
    其中, P ˉ r e f = P t N t \bar{P}_{ref} = \frac{P_t}{N_t} Pˉref=NtPt是平均功率分配值。

优化算法

为实现每秒钟优化一次功率分配,建议采取启发式算法,例如遗传算法或粒子群优化(PSO)。这些算法能够快速收敛,适用于大规模变量的优化问题。

动态可视化

为了展示计算结果的实时性,可以使用程序实现一个计时器,记录每次优化的时间,并将优化后的功率分配情况实时更新到可视化界面。

性能评估

在完成优化后,需要评估和展示如下指标:

  1. 各风机的累积疲劳损伤程度
    D t o t a l = ∑ i = 1 N t ( D a i + D t i ) D_{total} = \sum_{i=1}^{N_t} (D_a^i + D_t^i) Dtotal=i=1Nt(Dai+Dti)

  2. 优化前后的结果对比

    • 累积疲劳损伤总和。
    • 各风机的疲劳损伤程度。
    • 各风机的功率分配情况。

总结

这个优化目标和策略不仅追求减少累计疲劳损伤,更考虑了电网调度的一致性和风机之间的功率协调。通过实时的算法实现和可视化,能够有效地反映优化结果及其准确性,同时为风电场的高效运行提供支持。
要解决有功调度优化问题,并进行实时求解,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数学模型。

目标函数的设计

本问题的目标是尽可能降低风电场内所有风机的总体疲劳损伤程度。我们首先需要定义每台风机不同元件的疲劳损伤值。

假设有 N t N_t Nt 台风机,每台风机 i i i 的主轴疲劳损伤值为 D s h a f t i D_{shaft}^i Dshafti,塔架疲劳损伤值为 D t o w e r i D_{tower}^i Dtoweri。总体疲劳损伤可以定义为:

D t o t a l = ∑ i = 1 N t ( D s h a f t i + D t o w e r i ) D_{total} = \sum_{i=1}^{N_t} (D_{shaft}^i + D_{tower}^i) Dtotal=i=1Nt(Dshafti+Dtoweri)

因此,我们可以将我们的目标函数表示为:

minimize  Z = D t o t a l = ∑ i = 1 N t ( D s h a f t i + D t o w e r i ) \text{minimize } Z = D_{total} = \sum_{i=1}^{N_t} (D_{shaft}^i + D_{tower}^i) minimize Z=Dtotal=i=1Nt(Dshafti+Dtoweri)

约束条件

  1. 功率平衡约束:所有风机的有功参考值之和必须等于电网调度指令 P t P_t Pt
    ∑ i = 1 N t P r e f i = P t \sum_{i=1}^{N_t} P_{ref}^i = P_t i=1NtPrefi=Pt

  2. 风机有功功率限制:每台风机的有功参考值不得超过其额定值(假设为 P m a x = 5 MW P_{max} = 5 \text{ MW} Pmax=5 MW):
    P r e f i ≤ P m a x , ∀ i ∈ { 1 , 2 , … , N t } P_{ref}^i \leq P_{max}, \quad \forall i \in \{1, 2, \ldots, N_t\} PrefiPmax,i{1,2,,Nt}

  3. 与平均分配法的差值限制:每台风机有功优化分配值与平均分配方法结果的差值不超过 1 MW。平均分配结果为:
    P ˉ r e f = P t N t \bar{P}_{ref} = \frac{P_t}{N_t} Pˉref=NtPt
    于是有:
    ∣ P r e f i − P ˉ r e f ∣ ≤ 1 , ∀ i ∈ { 1 , 2 , … , N t } |P_{ref}^i - \bar{P}_{ref}| \leq 1, \quad \forall i \in \{1, 2, \ldots, N_t\} PrefiPˉref1,i{1,2,,Nt}

最优化算法

为了满足实时性的要求,优化计算可以使用线性规划方法(如单纯形法或内点法)或其他优化算法(如粒子群优化)进行快速求解。

总结

我们最终生成的线性规划模型如下:

目标函数
minimize  Z = ∑ i = 1 N t ( D s h a f t i + D t o w e r i ) \text{minimize } Z = \sum_{i=1}^{N_t} (D_{shaft}^i + D_{tower}^i) minimize Z=i=1Nt(Dshafti+Dtoweri)

约束

  1. 功率平衡:
    ∑ i = 1 N t P r e f i = P t \sum_{i=1}^{N_t} P_{ref}^i = P_t i=1NtPrefi=Pt
  2. 有功功率限制:
    P r e f i ≤ 5 MW , ∀ i ∈ { 1 , 2 , … , N t } P_{ref}^i \leq 5 \text{ MW}, \quad \forall i \in \{1, 2, \ldots, N_t\} Prefi5 MW,i{1,2,,Nt}
  3. 差值限制:
    ∣ P r e f i − P t N t ∣ ≤ 1 , ∀ i ∈ { 1 , 2 , … , N t } |P_{ref}^i - \frac{P_t}{N_t}| \leq 1, \quad \forall i \in \{1, 2, \ldots, N_t\} PrefiNtPt1,i{1,2,,Nt}

通过实时实现上述模型并定期更新优化结果,我们能够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降低风电场运维成本并有效管理疲劳损伤。实现过程中需确保每秒计算一次,以满足实时性要求,并进行可视化展示以证明算法的高效性和实时性。
下面是针对有功功率优化问题构建与实时求解的 Python 代码。

Python 代码示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假设一些初始数据
num_turbines = 100  # 风机数量
P_t = 500  # 电网调度指令功率(单位:MW)
rated_power = 5  # 风机的额定功率(单位:MW)# 模拟风机的初始有功参考值
P_ref_initial = np.full(num_turbines, P_t / num_turbines)# 假设的疲劳损伤计算(可以自定义具体逻辑,以下是简化示例)
def calculate_fatigue_damage(P_ref):damage_per_turbine = (P_ref / rated_power) ** 2  # 假设的损伤计算方式return damage_per_turbine# 优化分配有功功率
def optimize_power_allocation(P_t, P_ref_initial):# 目标函数:最小化所有风机的疲劳损伤def objective(P_ref):return np.sum(calculate_fatigue_damage(P_ref))# 约束条件constraints = [{'type': 'eq', 'fun': lambda P_ref: np.sum(P_ref) - P_t},  # 和等于电网调度指令{'type': 'ineq', 'fun': lambda P_ref: rated_power - P_ref}  # 每台风机不超过额定功率]# 优化from scipy.optimize import minimizeresult = minimize(objective, P_ref_initial, constraints=constraints)return result.x  # 返回优化后的有功参考值# 记录每秒的结果
P_ref_results = []# 模拟每秒优化过程,运行100秒
for t in range(100):P_ref_optimized = optimize_power_allocation(P_t, P_ref_initial)P_ref_results.append(P_ref_optimized)P_ref_initial = P_ref_optimized  # 更新为优化后的参考值# 可视化结果
P_ref_results = np.array(P_ref_results)plt.figure(figsize=(12, 6))
for i in range(num_turbines):plt.plot(P_ref_results[:, i], label=f'Turbine {i + 1}', alpha=0.5)plt.title('Optimized Power Allocation over Time')
plt.xlabel('Time (seconds)')
plt.ylabel('Power Reference (MW)')
plt.axhline(y=5, color='r', linestyle='--', label='Rated Power Limit')
plt.axhline(y=P_t/num_turbines, color='g', linestyle='--', label='Initial Average Power')
plt.legend()
plt.show()

说明:

  1. 参数设置:代码中设置了100台风机的初始化参数。电网调度指令P_t与风机的额定功率rated_power可以根据实际数据修改。

  2. 疲劳损伤计算:通过 calculate_fatigue_damage 方法计算每台风机的疲劳损伤,您可以根据需求自定义更复杂的损伤计算逻辑。

  3. 优化:使用 scipy.optimize.minimize 进行优化,同时应用了约束条件,以确保总功率符合要求,且不超过每台风机的额定功率。

  4. 可视化:优化后的有功参考值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可以通过 matplotlib 进行可视化。

  5. 实时性:代码示例并没有实现并行处理,也没有模拟计算时间。您可以在需要实时反馈的地方添加计时器与显示逻辑。

根据您的需求和约束条件进行具体调整和优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问题四

问题四是关于考虑通信延迟和测量噪声的有功功率优化与求解。具体内容如下:

在实际风电场中,AGC系统所需的信号通过多种传感器采集并经由高速光纤环网传递至集控,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1. 随机测量噪声:现场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受到随机噪声的干扰,造成采集数据的不准确,通常噪声范围为原始数据的正负10%以内(即测量值与真实值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

  2. 通信延迟:在传输过程中,协议层和物理层都可能受到影响,存在随机传输延迟,可能导致某些时间段的数据无法及时采集。因此,优化调度过程只能基于上一个正常通信时刻的采集数据进行优化,最大延迟一般不超过10秒。

这些数据测量噪声和传输延迟会对优化模型的精度和优化结果的最优性造成影响。参赛者需要完善问题三中的优化方案,考虑随机测量噪声和通信延迟对结果的影响。

要求包括

  • 展示并比较优化效果(遵循问题三的要求)。
  • 展示所建模型对噪声和延迟的抑制能力,具体展示方法可以包括有无该模型情况下的优化结果前后对比等。
    为了有效解决问题四,关于考虑通信延迟和测量噪声的有功功率优化与求解,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两个主要问题对优化模型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已有的优化方案(问题三)。以下是具体的数学建模与求解步骤。

1. 随机噪声模型

在实际测量中,我们会引入一个简易的噪声模型,以反映测量数据的随机性。假设实际测量值为 Y i Y_i Yi,则受到噪声影响后的测量值可以表示为:

X i = Y i ( 1 + ϵ i ) X_i = Y_i (1 + \epsilon_i) Xi=Yi(1+ϵi)

其中, ϵ i \epsilon_i ϵi是一个随机变量,服从均值为 0 0 0,标准差为 0.1 Y i 0.1Y_i 0.1Yi的正态分布,即 ϵ i ∼ N ( 0 , 0. 1 2 Y i 2 ) \epsilon_i \sim N(0, 0.1^2 Y_i^2) ϵiN(0,0.12Yi2)

2. 通信延迟模型

假设在某个时间点 t k t_k tk,我们采集到的数据为 D k D_k Dk。由于存在通信延迟,当前优化计算仅能基于前一个正常通信时刻 t k − 1 t_{k-1} tk1的数据 D k − 1 D_{k-1} Dk1。因此,方程的修正表示为:

D k = X k − τ k D_k = X_{k - \tau_k} Dk=Xkτk

其中, τ k \tau_k τk是当前时间点到上一个正常通信的延迟,范围为 [ 0 , 10 ] [0, 10] [0,10]秒。也就是说, D k D_k Dk即为在时间 t k t_k tk时刻的有效输入信号,基于延迟的测量数据。

3. 优化目标与约束

优化目标与约束条件仍然以问题三的目标为基础,但需要考虑上述噪声和延迟引入的不确定性。例如,我们的目标可以被重新定义为优化整体风机的累积疲劳损伤,同时加大对噪声和延迟的不确定性的约束。

我们定义总疲劳损伤为:

D total = ∑ i = 1 N t ( D F i shaft + D F i tower ) D_{\text{total}} = \sum_{i=1}^{N_t} (D_{F_i}^{\text{shaft}} + D_{F_i}^{\text{tower}}) Dtotal=i=1Nt(DFishaft+DFitower)

其中, D F i shaft D_{F_i}^{\text{shaft}} DFishaft D F i tower D_{F_i}^{\text{tower}} DFitower分别是第 i i i台风机主轴和塔架的疲劳损伤值。在优化中,我们希望最小化 D total D_{\text{total}} Dtotal

minimize D total \text{minimize} \quad D_{\text{total}} minimizeDtotal

约束条件
  1. 风机功率参考值和必须等于电网调度指令:

∑ i = 1 N t P ref i = P t \sum_{i=1}^{N_t} P_{\text{ref}}^i = P_t i=1NtPrefi=Pt

  1. 每台风机的功率参考值应不大于额定功率 P rated P_{\text{rated}} Prated

P ref i ≤ P rated ∀ i P_{\text{ref}}^i \leq P_{\text{rated}} \quad \forall i PrefiPratedi

  1. 每台风机的功率参考值的偏差限值:

∣ P ref i − P ˉ ref ∣ ≤ 1 MW |P_{\text{ref}}^i - \bar{P}_{\text{ref}}| \leq 1 \text{ MW} PrefiPˉref1 MW

其中, P ˉ ref = P t N t \bar{P}_{\text{ref}} = \frac{P_t}{N_t} Pˉref=NtPt为平均分配的功率参考值。

4. 优化的算法设计

在此,我们可以考虑通过梯度下降、遗传算法或其他启发式算法来进行优化,以确保在每次迭代中能够平衡功率分配、延迟及噪声的影响。

伪代码
  1. 首先进行数据滤波以抑制噪声影响。
  2. 计算风机的与噪声相关的功率参考值。
  3. 采用优化算法计算最佳功率配置。
  4. 检查约束条件是否满足。
  5. 记录和可视化优化过程结果并输出。

5. 性能评估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有无噪声与延迟模型的优化结果,记录疲劳损伤的变化以及功率分配过程。真正的优化模型应该能够在一定容忍范围内保持与实际数据的相似性,展现出对测量噪声和通信延迟的抑制能力。

结论

通过上述模型及算法设计,可以有效应对通信延迟和测量噪声带来的挑战,确保风电场的功率优化分配策略是在真实、动态环境下的较优解。最终的结果
在考虑通信延迟和测量噪声的有功功率优化模型中,我们需要通过设计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克服这两种不确定因素对优化结果的影响。以下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并展示如何将其与先前的问题相结合。

优化模型的构建

1. 噪声和延迟的建模
  • 随机测量噪声:设定每个风机的测量功率 ( P_{\text{measured}}^i ) 受测量噪声影响,可以表示为:
    P measured i = P true i + N i P_{\text{measured}}^i = P_{\text{true}}^i + N^i Pmeasuredi=Ptruei+Ni
    其中 ( N^i ) 是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噪声, 其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 \sigma^2 ),且满足 ( |N^i| \leq 0.1 P_{\text{true}}^i )。

  • 通信延迟:由于通信延迟,优化模块在某一时刻只能利用上一时刻的测量数据进行优化,即:
    P available i ( t ) = P measured i ( t − δ ) P_{\text{available}}^i(t) = P_{\text{measured}}^i(t-\delta) Pavailablei(t)=Pmeasuredi(tδ)
    其中 ( \delta ) 为延迟时间,且 ( 0 < \delta \leq 10s )。

2. 优化目标与约束条件

优化目标可以考虑在不同的场景下进行加权求和,设定目标函数以最小化总体的疲劳损伤,并结合延迟和噪声的影响。目标函数可以表示为:
min ⁡ ∑ i = 1 N t ( D shaft i + D tower i ) \min \sum_{i=1}^{N_t} \left( D_{\text{shaft}}^i + D_{\text{tower}}^i \right) mini=1Nt(Dshafti+Dtoweri)
其中,( D_{\text{shaft}}^i ) 和 ( D_{\text{tower}}^i ) 分别表示第 ( i ) 台风机的主轴和塔架的疲劳损伤。

3. 对噪声与延迟的处理

为了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可以考虑引入自适应权重来平衡噪声和延迟的影响:
W P i ( t ) = { 1 1 + λ ∣ N i ∣ , if  ∣ N i ∣ ≤ 0.1 P true i 1 1 + β δ , if  t − δ is the latest available data W_P^i(t) = \begin{cases} \frac{1}{1 + \lambda |N^i|}, & \text{if }|N^i| \leq 0.1 P_{\text{true}}^i \\ \frac{1}{1 + \beta \delta}, & \text{if }t - \delta \text{ is the latest available data} \end{cases} WPi(t)={1+λNi1,1+βδ1,if Ni0.1Ptrueiif tδ is the latest available data
其中,( \lambda ) 和 ( \beta ) 为调节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以减小噪声和延迟对功率参考值的估算影响。

4. 实现与效果展示

通过统计每个风机在考虑噪声 ( N^i ) 和延迟 ( \delta ) 之后的功率分配结果 ( P_{\text{distributed}}^i ):
P distributed i ( t ) = W P i ( t ) ⋅ P available i ( t ) P_{\text{distributed}}^i(t) = W_P^i(t) \cdot P_{\text{available}}^i(t) Pdistributedi(t)=WPi(t)Pavailablei(t)
最后,需要展示:

  • 优化前后的疲劳损伤程度统计和方差分析
  • 噪声和延迟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评估,比较使用自适应调整模型前后的 performance,例如通过模拟结果以及方差的对比展示优化效果。

总结

通过构建一个考虑随机噪声和通信延迟的优化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风电场的运行效率,尤其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实时计算和自适应算法的结合,有助于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展示不同情况下优化效果的对比不仅可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还可以指导未来的风电场优化操作。
在解决问题四时,我们需要在模型中考虑随机测量噪声和通信延迟对风电场有功功率优化的影响。下面是一个详细的建模过程,其中使用数学公式来表述整个优化过程。

1. 随机测量噪声模型

测量噪声在实际风电场中可能表现为正负10%的随机波动。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模型来表示:

设每个风机在时间 t t t的测量功率为 P m e a s i ( t ) P_{meas}^i(t) Pmeasi(t),实际功率为 P r e f i ( t ) P_{ref}^i(t) Prefi(t)。则我们可以表示测量值与实际值的关系为:

P m e a s i ( t ) = P r e f i ( t ) ⋅ ( 1 + ϵ ( t ) ) P_{meas}^i(t) = P_{ref}^i(t) \cdot (1 + \epsilon(t)) Pmeasi(t)=Prefi(t)(1+ϵ(t))

其中, ϵ ( t ) \epsilon(t) ϵ(t)为一个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10%的随机变量,用于表示随机测量噪声。

2. 通信延迟模型

用来处理通信延迟的模型可以通过引入时间延迟 t d t_d td来简化。假设最大延迟为10秒,我们可以定义:

P r e c v i ( t ) = P m e a s i ( t − t d ) P_{recv}^i(t) = P_{meas}^i(t - t_d) Precvi(t)=Pmeasi(ttd)

这里的 P r e c v i ( t ) P_{recv}^i(t) Precvi(t)表示在时刻 t t t接收到的功率参考值,由于延迟,所以实际数据是在 t − t d t - t_d ttd时刻测得的。

3. 优化目标函数

优化目标是降低风电场所有风机总体疲劳损伤程度。为了形成适应性强的目标函数,我们可以定义为主轴和塔架疲劳损伤的均值最小,这里记为 D a v g i D_{avg}^i Davgi D t a v g i D_{tavg}^i Dtavgi,分别代表风机的主轴和塔架的平均疲劳损伤,可以表示为:

D a v g = 1 N t ∑ i = 1 N t D a v g i D_{avg} = \frac{1}{N_t} \sum_{i=1}^{N_t} D_{avg}^i Davg=Nt1i=1NtDavgi

D t a v g = 1 N t ∑ i = 1 N t D t a v g i D_{tavg} = \frac{1}{N_t} \sum_{i=1}^{N_t} D_{tavg}^i Dtavg=Nt1i=1NtDtavgi

我们可以构造综合目标函数 f f f表示整个风电场的疲劳损伤的加权总和:

f = w 1 D a v g + w 2 D t a v g f = w_1 D_{avg} + w_2 D_{tavg} f=w1Davg+w2Dtavg

其中, w 1 w_1 w1 w 2 w_2 w2为权重,取决于主轴和塔架的相对重要性。

4. 约束条件

约束条件应确保所有风机的功率分配正确以及满足风电场的调度要求。我们需要确保:

  1. 所有功率参考值之和等于调度指令:
    ∑ i = 1 N t P r e f i ( t ) = P t \sum_{i=1}^{N_t} P_{ref}^i(t) = P_t i=1NtPrefi(t)=Pt

  2. 每台风机的功率值不超过额定功率:
    P r e f i ( t ) ≤ 5 MW , ∀ i P_{ref}^i(t) \leq 5 \text{ MW}, \forall i Prefi(t)5 MW,i

  3. 优化后的功率参考值与平均分配值的差值不超过1MW:
    ∣ P r e f i ( t ) − P ˉ r e f ∣ ≤ 1 MW , ∀ i |P_{ref}^i(t) - \bar{P}_{ref}| \leq 1 \text{ MW}, \forall i Prefi(t)Pˉref1 MW,i

其中, P ˉ r e f = P t N t \bar{P}_{ref} = \frac{P_t}{N_t} Pˉref=NtPt为平均分配的功率值。

5. 优化算法

使用合适的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等)进行计算,实时求解上述模型。为了应对测量噪声,采用平滑算法(如卡尔曼滤波)来优化接收到的信号,提高模型的精度。

6. 优化效果展示

最后,要展示优化效果,可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损伤指标和功率分配情况来评估算法的性能,具体可以使用图表展示。

结论

最后,通过实现上述模型,我们能够在随机噪声和通信延迟的情况下有效地进行风电场有功功率的优化分配,降低疲劳损伤,提高风能利用率。这种方法不仅能实时反馈,还能在实际工程中应用,以提高风电场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针对问题四,我们需要考虑测量噪声和通信延迟对风电场有功功率优化的影响。以下是可以根据需求构建的解决方案的框架。我们首先会在理论上探讨如何引入测量噪声及延迟,然后会提供一个模型对策,并给出可能的仿真思路。

解决方案框架:

  1. 随机测量噪声的考虑

    • 在获取的风速和功率数据中引入正态分布噪声,幅度在原始数据的±10%范围内。
    • 修改风速及功率的输入数据以反映带噪声的情况。
  2. 通信延迟的引入

    • 利用历史的数据来填充延迟窗口内的数据,以确保在延迟期以内的优化过程能够正常进行。
    • 可以设计一个缓冲区,保存最近的有效测量数据,并在通信延迟情况下优先使用这些数据。
  3. 模型优化

    • 在优化算法中引入对噪声和延期数据的鲁棒性设计,例如使用滑动窗口平均或加权平均来减少噪声影响。
    • 在优化目标函数中加入对可行性和稳定性的权重函数,以加强对延迟和噪声的抑制能力。
  4. 效果比较

    • 比较考虑噪声和延迟的优化结果与不考虑这些因素的情况,可以用平方和误差(SSE)和潜在的累积疲劳损伤变化进行比较。
  5. 仿真和结果显示

    • 在仿真结果中可视化噪声和延迟的影响,以及采用的优化策略的有效性,采用图表展示关键指标(如累积疲劳损伤、功率分配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ython代码示例

以下是针对问题4的优化模型的Python代码示例,未涉及噪声和延迟修改,但为优化过程提供了基础模型: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cipy.optimize import minimize# 假设参数
N_t = 100  # 风机数量
P_t = 30  # 电网调度指令
P_max = 5  # 风机最大功率5MW
V_ref = np.random.uniform(0, 11)  # 假设风速数据
D_f = np.random.uniform(0, 1, (N_t, 2))  # 假设疲劳损伤数据# 定义目标函数(示例为每台风机累积疲劳损伤最小化)
def objective(P_ref):# 计算每个风机的累积疲劳损伤fatigue_damage = D_f.sum(axis=1)  # 根据结果计算疲劳损伤return np.mean(fatigue_damage)# 约束条件
constraints = ({'type': 'eq', 'fun': lambda P_ref: np.sum(P_ref) - P_t
}, {'type': 'ineq', 'fun': lambda P_ref: P_max - P_ref  # 每台风机功率不超过最大值
})# 初始值
P_ref_init = np.ones(N_t) * (P_t / N_t)# 执行优化
result = minimize(objective, P_ref_init, constraints=constraints)
optimized_P_ref = result.xprint(f'优化后的有功功率分配: {optimized_P_ref}')

代码解法二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cipy.optimize import minimize# 示例数据生成
np.random.seed(0)
N_t = 100  # 风机数量
P_t = 500  # 电网调度指令
rated_capacity = 5.0  # 风机额定功率5MW
V_w = np.random.uniform(11, 20, N_t)  # 随机风速
P_ref = np.zeros(N_t)  # 初始化参考功率# 假设的目标函数:最小化所有风机的总疲劳损伤
def fatigue_damage(P_ref):# 此处应替换为具体的疲劳损伤计算过程return np.sum(P_ref**2)  # 假设简单的平方损伤模型# 优化约束
def constraint(P_ref):return np.sum(P_ref) - P_t  # 确保功率分配和满足电网指令# 边界条件
bounds = [(0, rated_capacity) for _ in range(N_t)]  # 每台风机功率在0到额定值之间# 约束条件字典
cons = {'type': 'eq', 'fun': constraint}# 优化求解
result = minimize(fatigue_damage, P_ref, method='SLSQP', bounds=bounds, constraints=cons)# 输出优化结果
optimal_P_ref = result.x
optimal_damage = fatigue_damage(optimal_P_ref)print(f"优化后的功率分配: {optimal_P_ref}")
print(f"最小累积疲劳损伤: {optimal_damage}")# 加入噪声和延迟的代码逻辑
def add_noise(P_ref, noise_level=0.1):noise = np.random.normal(0, noise_level * rated_capacity, size=P_ref.shape)return P_ref + noisedef simulate_delay(P_ref, max_delay=10):delayed_P_ref = np.roll(P_ref, max_delay)  # 简单的延迟模拟return delayed_P_ref# 加入噪声和延迟
noisy_P_ref = add_noise(optimal_P_ref)
delayed_P_ref = simulate_delay(noisy_P_ref)# 重新优化在有噪声和延迟情况下的功率分配
result_noisy = minimize(fatigue_damage, delayed_P_ref, method='SLSQP', bounds=bounds, constraints=cons)# 输出在噪声和延迟情况下的优化结果
optimal_noisy_P_ref = result_noisy.x
optimal_noisy_damage = fatigue_damage(optimal_noisy_P_ref)print(f"加入噪声和延迟后的功率分配: {optimal_noisy_P_ref}")
print(f"最小累积疲劳损伤(带噪声和延迟): {optimal_noisy_damage}")# 展示优化效果比较
print(f"优化前的功率分配: {P_ref}")
print(f"优化后的功率分配: {optimal_P_ref}")
print(f"带噪声和延迟情况下的功率分配: {optimal_noisy_P_ref}")

说明

  1. 上述代码构建了一个简单的优化模型,旨在为风电场中的风机分配功率以最小化疲劳损伤。目标函数和约束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实际情况下应有更复杂的损伤计算模型。
  2. add_noise函数用于模拟传感器数据中的随机噪声,simulate_delay函数用于模拟数据传输延迟。
  3. 通过比较优化前后的功率分配结果,能够评估加入噪声和延迟后优化模型的效果。

更多内容具体可以看看我的下方名片!里面包含有研赛一手资料与分析!
另外在赛中,我们也会陪大家一起解析研赛的一些方向
关注 CS数模 团队,数模不迷路~


http://www.mrgr.cn/news/31582.html

相关文章:

  • 哪个牌子的麦克风好用?无线麦克风避坑指南:五大常见问题
  • 详解npm源及其使用方法
  • Vue vs React vs Angular 的区别和选择
  • 【SQL 用大白话描述事务并发 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 Java——认识String类
  • jsonschema - 校验Json内容和格式
  • 数据库某字段要保存中文时,怎样确定长度(以Oracle为例)
  • 变化检测(Change Detection)
  • 【OSS安全最佳实践】降低因账号密码泄露带来的未授权访问风险
  • linux C高级学习 2024.9.20
  • Elasticsearch 检索优化:停用词的应用
  • 充电宝什么品牌比较好?五大性价比高充电宝品牌推荐!
  • 2024华为杯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研赛)选题建议+初步分析
  • 2024年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D题思路代码分析——大数据驱动的地理综合问题
  • JVM 调优篇8 调优案例5- 逃逸分析
  • LeetCode题练习与总结: 数字 1 的个数--233
  • 蓝星多面体foc旋钮键盘复刻问题详解
  • 具身智能概念及现状
  • Java后端中的Schema管理:Liquibase与Flyway的对比与应用
  • 想高效开发,也许可以试试文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