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华为大咖说 | 新时代,智能电动车车联网有哪些发展趋势?(上篇)

本文作者:朱行健(华为专家)全文约4586字,阅读约需9分钟


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正经历从“改变能源供给模式”向“改变车辆驾驶主导权”的趋势演进,智能网联促使汽车产品升级为新型智能终端,推进汽车、信息通信、交通运输跨产业链融合变革以及数字经济新价值链构建。

本文聚焦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新热点、新趋势、新业态,重点关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载体、新型基础设施构建体系的发展

文章分成上下两篇,上篇分析汽车整车产品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两个领域的智能网联进程,研判跨行业相互激励、融合驱动的产业发展模式和生态合作变革;下篇总结新型基础设施部署进展及技术迭代演进趋势,提炼具备先导特色、规模化前景的典型应用场景。

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与业态创新

伴随着人工智能、5G/C-V2X(vehicle to everything,车联万物)、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汽车产业的加速融合创新,整车产品智能化、网联化能力持续升级,智能网联汽车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又一新型智能终端。与此同时,汽车产业积极拥抱这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产业链深度协同、价值链不断延伸,带动形成跨行业相互激励、融合驱动的产业发展模式和生态合作。

0 整车产品加速竞逐“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功能升级

整车产品与智能化网联化技术的结合,主要体现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两方面的功能升级。在供给侧,汽车厂商加强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研发;在需求侧,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功能日益成为消费者购车的主要考量因素。

首先,在智能驾驶方面,现阶段,其功能仍以辅助驾驶为主,“城区领航”等高阶辅助驾驶功能成为当前高端车型竞争焦点。辅助驾驶功能实现规模应用。通过车用传感器 、计算平台、操作系统等软硬件设备,运行各类智能驾驶算法,可实现诸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泊车、导航辅助驾驶等不同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在不同程度帮助驾驶员缓解驾驶疲劳,并不断向自动驾驶汽车演进。

智能驾驶”渐进式演进路线愈加清晰,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赋能作用凸显。渐进式演进路线有望成为主机厂和科技公司的共同选择。目前,众多高端L2量产车型已经配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大算力芯片等硬件,与L4级自动驾驶示范车型硬件配置已十分接近,并基于L2级驾驶自动化功能运行条件,不断迭代升级算法,向L3、L4级驾驶自动化运行条件探索突破。小马智行、百度等从L4级切入自动驾驶研发的科技公司也在陆续推出L2量产方案。

时空融合、大模型等新技术也被引入自动驾驶。“BEV+Transformer”时空融合技术,可将二维图像和传感器信息综合转化为三维向量空间,支持多传感器信息的特征级融合以及时序信息融入,在车端实现高精度局部地图的实时构建,降低自动驾驶对高精度地图的强依赖,目前华为、蔚来、比亚迪等企业均在积极跟进并逐步上车。特斯拉、小鹏、华为、理想等企业也在积极投入基于大模型的端到端自动驾驶算法研发,探索从传感器感知输入、直接产生车辆输出控制的端到端模型,自动驾驶行业或迎来“奇点时刻”。

其次,在智能座舱方面,现阶段其主要功能以更加便捷的车内人机交互和驾乘舒适体验为主。通过配置车载显示屏、液晶仪表盘、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等硬件以及车载操作系统、车机应用软件、驾驶员监测系统等软件,智能座舱可以实现多模态人机交互、音视频播放、车机应用软件、驾驶员疲劳监测、个性化舒适配置等娱乐类、舒适类功能服务。小鹏G9、理想L9、问界M5等智能座舱产品,通过引入车机大屏、多屏联动、车机互联、高级音响、AR/VR 等技术,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沉浸式车机交互体验。

伴随智能硬件、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智能座舱领域的不断创新,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情感交互、无缝连接的手车互联、车内沉浸式音视听服务、个性化服务配置等功能,有望加速成熟。百度、阿里、华为、腾讯、科大讯飞等科技巨头纷纷推出语言大模型,已在吉利、智己、问界等车型量产应用,为用户提供更自然的对话体验、生成式的交互界面和更个性化的出行服务建议。

 02  应用需求驱动技术架构升级,跨产业链研发呈强耦合趋势

在整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体系中,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集中化演进和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升级,奠定了整车智能网联功能的开发基础,“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两大功能需求,牵引高性能计算平台-操作系统-功能软件”技术开发架构不断升级迭代。

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异构分布式”到“分域集中式”发展,未来将进一步演进至“中央集中式”。现阶段行业已实现分域集中式架构,通过域集成减少单一功能电控单元的分散部署,提升功能开发和软件更新效率。

当前车企主要采用按功能集成或按空间整合两种分域架构。功能域集成架构主要按照座舱域、车身控制域、整车控制域、自动驾驶域进行集成,国内广汽、上汽、吉利、长城、比亚迪等车企,普遍采用功能域集成路线,从分布式向功能域控或域融合的架构发展。特斯拉采用空间域集成路线,按照前部、左部、右部空间对区域内电控单元及相关部件进行集成,并采用中央计算单元对三个域进行集中控制,中央计算单元集成了自动驾驶、信息娱乐、远程通信等计算需求。伴随更高性能车载计算芯片和车用操作系统的能力演进,整车电子电器架构将进一步加速向中央集中式架构迈进。

整车软件架构从面向信号的软件架构向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转变,支撑“计算能力共用、软件分层解耦”的开发理念实现。开放式、松耦合的服务架构,打破了传统控制单元的黑盒式部署,可以将应用程序分解为独立于硬件和操作系统、特定的功能组件或服务。通过标准化协议和应用程序接口,组件或服务可支持灵活访问、调用、组合、持续功能扩展和更新。例如,当前众多品牌车型推出“一键进入休憩模式”功能,革新了传统架构下单一功能单一控制的模式,通过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将空调、车窗、音响、座椅调节、氛围灯等单一功能通过调用的方式实现逻辑组合,实现基于场景的一键功能联动。

以“舱行泊一体”为代表的智驾域和智舱域加速融合,车载计算平台进行差异化方案布局。华为推出系列智能驾驶MDC计算平台,自研ARM处理器、AI处理器、图像处理器等整套片上系统,自研操作系统、软件栈、中间件等软件核心组件,支持AutoSAR、POSIX标准生态,已在问界、阿维达、极狐阿尔法等车型量产应用。特斯拉自研FSD车载计算机,搭载两颗自研FSD芯片、3个AI神经网络处理器,自研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支持自动驾驶算法运算。面向差异化整车产品需求,产业界正在探索更多参数配置的车载计算平台方案产品。

更多企业致力于通过“视觉为主”路线,实现高阶智能辅助驾驶,通过“数据闭环”支撑智驾能力演进。L2级以下辅助驾驶主要采用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的组合配置方案。而在领航辅助驾驶为代表的L2++功能中,存在“多传感器融合”和“视觉为主”不同技术路线。多传感器融合路线主张以激光雷达为主导,配合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代表企业包括蔚来、理想、阿维塔等。而以视觉为主的技术路线,则倾向于更多采用摄像头降低硬件布设成本,通过加强算法优化提升以视觉为主的感知性能,代表企业如特斯拉、问界、小鹏等,它们希望在领航辅助驾驶等功能中实现降本方案部署。

现阶段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仍以独立的车控操作系统或车载操作系统为主,整车全域操作系统有望成为下阶段发展趋势。在用于智能驾驶的车控操作系统方面,企业主要基于QNX或Linux内核以及ROS、Adaptive AUTOSAR中间件开发,例如特斯拉基于Linux内核自研车控操作系统、大众基于Linux内核和Adaptive Autosar自研车控操作系统。

在用于座舱娱乐的车载操作系统方面,企业主要基于QNX、Linux、Android开发,其中,华为基于Linux内核自研鸿蒙操作系统,小米基于Linux内核自研澎湃操作系统。国内企业有望以自主操作系统掀起座舱应用生态浪潮,逐步实现整车全域打通,并与智能手机等终端形成生态协同。

5G蜂窝和C-V2X直连通信渗透率加速提升,网联融合辅助驾驶功能有望成熟落地。“4G蜂窝通信+蓝牙+WiFi”方案,主要支持车内手机与车机互联、组件互联以及车云互联。伴随移远、华为、中兴、中信科智联等5G车载通信模组、C-V2X直连通信模组的规模化降本效应,5G和C-V2X直连通信方案,有望在新车中不断提升渗透率,支撑更高速率、低时延需求的车联网应用,以及低时延、高可靠的直连通信安全效率应用。同时,基于C-V2X直连通信和ADAS融合的辅助驾驶功能,有望加速成熟落地。

 

03  智能网联协同促进汽车产业生态变革发展

伴随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能力升级,赋予汽车在传统交通工具之上,承载提升大众消费者出行安全和体验、赋能垂直行业用户降本增效的新时代使命。这不仅带来了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从链状到网状的生态变革,还催生了汽车生态与数字生态、交通运输生态的深度融合

网联化技术与智能化技术加速融合支撑车辆智能驾驶功能。2023年9月,汽车、通信、交通、公安、测绘、住建等行业的十四家学会、联盟、研究机构,联合发布《基于C-V2X的智能化网联化融合发展路线图》,从智能化网联化融合的维度,提出车路云一体化提醒预警、车路云一体化的辅助驾驶(C-ADAS)、车路云一体化的自动驾驶(C-ADS)三个发展阶段。

《基于C-V2X的智能化网联化融合发展路线图》提出,到2025年,网联提醒预警功能将进入规模化应用,具备融合感知的C-ADAS功能开始实现量产应用,在试点地区C-ADS功能实现示范,新注册车辆网联渗透率达80%;到2028年,网联提醒预警功能基本普及,C-ADAS功能实现规模化应用,C-ADS功能实现量产应用。并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云平台、通信网络、信息安全、测试评价等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关键组成部分,提出分阶段建设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

汽车智能化网联化需求,推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和软件服务能力演进。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在车端实时应用、云端实时服务、研发端支持供给方面,需要无线通信、云服务、算力的必要支持,包括满足音视频上下行大带宽、辅助驾驶低时延、高可靠、多制式无缝切换的无线通信网络需求,满足远程信息服务、整车软件在线升级、高精地图实时更新、自动驾驶数据回传的多级云计算服务需求,以及满足自动驾驶算法训练、大模型算法训练的算力设施需求等。

伴随整车架构集成化、分层解耦趋势,智能网联汽车愈加趋近大型“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互联网应用、人工智能应用、VR/AR/MR应用的重要载体,乘用车新车前安装标配中控娱乐系统渗透率超过90%,各类音视频娱乐、生活办公应用程序,日益成为消费者日常所需。一汽红旗、东风岚图、长安等众多车企与互联网厂商合作,开启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赋能车载语音、行车助手等交互应用。蔚来、理想推出车载AR眼镜,奥迪e-tron推出车载VR系统,提高沉浸式驾驶体验。互联网生态、人工智能生态、混合现实生态的繁荣发展,将成为催动智能网联汽车功能创新、产品升级的重要外部激励。

物流、出行、城市管理的新需求,亦驱动智能网联汽车持续演进升级。在物流运输方面,智能网联汽车有助于提升管理效能、提升行驶安全、降低运维成本。在共享出行方面,无人接驳、景区观光旅游等封闭园区无人驾驶应用,已经在多地落地应用并积极探索商业模式,武汉、重庆、上海、北京等地已经启动全无人自动驾驶出租试点。在智慧城市与智慧交通方面,智能网联汽车感知到的路况和路边信息,对城市和交通治理具备潜在应用价值,例如通过车端感知支持检测发现道路抛洒、缺陷路段、故障交管设施等。

上篇关于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与业态创新的分享到此为止。下一期,我们将介绍车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与模式演进的相关内容。

更多干货,请访问:https://shixizhi.huawei.com/


http://www.mrgr.cn/news/30977.html

相关文章:

  •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组成
  • 如何保养净水器
  • 从0开始的linux(4)——权限
  • JavaWeb学习
  • 开源模型应用落地-qwen模型小试-Qwen2.5-7B-Instruct-快速体验(十三)
  • 多模态文档理解:一文读懂mPLUG-DocOwl系列模型
  • 在基准测试和规划测试中选Flat还是Ramp-up?
  • 图像亮度均衡算法
  • 第二证券:“产业+科技” 中国并购重组市场持续升温
  • 非标工业模型评审不再难,3D一览通助力高效协同
  • 設置Android設備全局代理
  • Django SQL注入-漏洞分析
  • GitLab将会持续支持FluxCD
  • 准备招银社招记录
  • 【Elasticsearch系列十五】强大特性
  • 做完自动化测试,但别让不会汇报毁了你!
  • java--面向对象编程(中级部分)
  • Eclipse如何调整编辑器中的字体大小?
  • 让医院更智慧,让决策更容易
  • 代码随想录训练营第20天|235. 二叉搜索树的最近公共祖先、 701.二叉搜索树中的插入操作、450.删除二叉搜索树中的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