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产入表流程概述
数据与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等传统生产要素相比有明显的独特性。作为技术革新的产物,数据展现出虚拟性、低成本复制性以及主体的多性。这些技术特性赋予了数据非竞争性、潜在的非排他性以及异质性的特点,使其在经济活动中的性质与传统要素有所不同。尽管数据的某些特性使其难以按照传统方法进行管理和利用,但其可复制性、可共享性、无限增长和供给的特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这些特性打破了传统生产要素有限供给的限制,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可以说,数据要素是传统生产要素理论的重大突破,正成为催动各行各业快速发展变革的核心竞争所在。
继数据资产入表会计新规正式落地之后,数据资产管理领域也再度迎来国家级重磅文件。1 月 11 日,财政部公开发布《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肯定了数据资源可具有资产属性,是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作为报表意义上的“资产”,企业数据的市场价值与业务贡献将在财务报表中得以“显性化”。数据资产入表是数据资产价值化的闭环之举,将企业数据资产以会计科目和货币化形式呈现,将推动企业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转变,形成规范的数据资产开发、运营和管理体系,提升企业数据治理能级。
这是一个巨大蓝海,而数据资产管理正是数据资产入表的前提。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具有其它四类生产要素不具备的价值特性,因此开展数据资产入表要夯实机制、基础。企业不宜盲目推动数据资产入表,要在数据资产管理上下功夫,尽快建立起有效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从数据资产发展战略、管理机制等方面,规划制定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确保数据资产合规、安全、可靠地使用。打下数据资源入表的管理基础,建立数据登记确权、评估计价和资产入表的政策“闭环”,激活万亿数据资产,是开启这一蓝海的金钥匙。